元吳鎮漁父圖軸

元吳鎮漁父圖軸

元吳鎮漁父圖軸,是由元代吳鎮創作的,是吳鎮繪畫的代表作之一,圖上有清人王鐸詩題。漁父圖表現出吳鎮內心灑脫,渴望歸隱的思想。

基本信息

作品描述

吳鎮喜作《漁父圖》以抒其懷,平生所作《漁父圖》甚多,今存世《漁父圖》四幅,其畫景物基本相似。此幅作遠山叢樹,流泉曲水,平坡老樹。坡旁水澤,小舟閒泊。一漁夫頭戴草笠,一手扶漿,一手執竿,坐船垂釣。筆法圓潤,境界迷濛幽深。畫風師法巨然而又有變化。圖上正中草書“漁父辭”一首: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鱸,詩筒相對酒葫蘆。並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戲作《漁父》四幅並題。”下鈐二印。可知吳鎮原作為四幅《漁父圖》,此軸即其中之一,是吳鎮繪畫的代表作之~。圖上有清人王鐸詩題。

藝術賞析

《漁父圖》是吳鎮山水畫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漁隱” 為主題,在一片江南山水之中,畫一位“漁父”坐在小舟上悠然垂釣。這類作品在他存世的畫跡中最多,也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繪畫主題。吳鎮在《漁父圖》等作品中的“漁父”題材,也是吳鎮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而這個主題思想又是和他本人的內心思想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漁隱” 的傳統在中國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漁、樵、耕、讀,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視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並常被用作文藝作品的主題,以表達作者避世遁隱的願望,其中尤以“漁隱”的素材最為普遍。時至元代,漢族文人仕進無門,社會地位驟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於是,“漁隱”就更頻繁地出現在繪畫作品中,其中以吳鎮的《漁父圖》最為典型。

吳鎮善作“漁隱”題材的山水畫,傳世《漁父圖》即有多幅,此圖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幅。圖中描繪江南水鄉景色,平岡叢樹,一漁父駕小舟逍遙於湖彎水色之間。全圖墨色蒼潤,山石、樹木、枝葉都注意到了墨色濃淡的交替運用,藉以表現層次關係並突出主要物象。筆法多變,皴擦點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湖山間幽僻清寂的意境躍然紙上,給人以遠離塵俗之感。吳鎮的《漁父圖》大都以秀勁瀟灑的草書《漁父群》相配,詩、書、畫相得益彰。即如此圖中所書:“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鰓鱸,詩筒相對酒葫蘆。”詩為畫圖點睛,真切地表達出“一葉隨風萬里身”的隱逸情思。

作者簡介

吳鎮墓吳鎮墓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元四家之一。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又自稱梅花和尚、梅沙彌,浙江嘉興魏塘鎮人。浙江嘉興人。終其一生閉門隱居,未入仕途。精研儒學,旁通佛道,喜與僧道為友,以詩文書畫自娛。題材多描寫漁夫和隱逸生活,寄託他隱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濕筆表現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筆力雄勁,墨氣沉厚。其畫氣勢磅礴,元氣淋漓而不入野。詩文著作有後人輯集的《梅道人遺墨》及《梅花庵稿》傳世。以善畫山水和墨竹著稱。作品充分發揮水墨豐潤、渾然一體的特色,在元代繪畫中能自成一派。吳鎮畫給他兒子佛奴的長篇巨製《竹譜》冊,為晚年的重要傑作。吳鎮善寫草書,師法懷素和楊凝式,筆勢宛轉遒麗,自成一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