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紀念館

吳鎮紀念館

吳鎮紀念館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吳鎮的故居和墓葬地。現有吳鎮作品陳列廳和多個展廳,並有吳鎮墓、梅花亭、八竹碑廊、洗硯池和千虹閣等十餘處景點,融賞梅、觀畫、讀碑、遊園為一體,為江南一大人文景觀所在。1981年4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公布吳鎮墓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公布,吳鎮紀念館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占地面積2987平方米,建築面積1657.5平方米,其中陳列室260平方米,展廳268.8平方米。吳鎮紀念館

吳鎮紀念館座落在嘉善縣魏塘鎮花園路178號,與嘉善縣博物館、梅花庵文保所合署辦公。全館占地面積2987M2,建築面積1657.5M2。吳鎮紀念館於2000年8月建成,仿明清風格的建築與梅花庵、吳鎮墓古蹟相協調。館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梅香竹修、鳥鳴魚躍,古蹟與新景相交融,是江南著名的文化旅遊聖地。1981年4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公布吳鎮墓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公布,吳鎮紀念館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古蹟景點

館內主要古蹟和景點有:梅花房、吳鎮墓梅花亭八竹碑、草書心經碑、梅花泉洗硯池、仁本堂墨刻碑、古石碑、漁父圖碑廊、竹譜碑廊以及吳鎮陳列室、吳鎮雕塑像、彩筆軒、寒碧亭、扇亭、林泉居、滴水假山、石橋小景等。

人物介紹

吳鎮(1280——1354),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彌等,嘉善魏塘人,是中國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吳鎮十八九歲開始學畫,山水得董源、巨然之法而又獨出機檸,題材多為漁父、墨竹等。每作畫均題詩文其上,時人稱為詩書畫“三絕”。吳鎮主要傳世作品有《雙檜平遠圖軸》、《漁父圖軸》、《漁父圖卷》、《嘉禾八景圖卷》、《松泉圖軸》、《墨竹譜冊》、《草書心經卷》等。在中國繪畫史上,吳鎮以終生隱居,擅畫隱逸題材著稱。在文人畫鼎盛的元代,吳鎮的作品獨具風貌,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畫所特有的文化品質。吳鎮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設施布局

占地面積2987平方米,建築面積1657.5平方米,其中陳列室260平方米,展廳268.8平方米。吳鎮紀念館

梅花庵

是吳鎮墓的附屬性建築。據記載,梅花庵最早由道者徐氏重建於明萬曆戊子、巳醜間。明萬曆三十五年縣令謝應樣在吳鎮墓周加石,並於次年立。明祟禎間由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錢士升捐俸築室、亭、僧舍,明書畫家董其昌題額“梅花庵”。以後歷代均有修茸,最近一次修建於1990年。梅花庵內有吳鎮墓,墓前正南方有梅花亭,亭西有洗硯池,墓東南側有梅花泉、八竹碑廊,西側為草書心經碑廊,東側為前殿、後殿,北側為僧舍。

吳鎮墓

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嘉善縣誌》載:“元至正甲午(1354),年七十五,將,命置短碣冢上,曰:“梅花和尚之塔”。碑文系吳鎮自書。右曰“生於至元十七年庚辰七月十六日子時”,左曰:“於至正十四年甲午九月十五日子時”。吳鎮過世後,此碑立於墓前。明時,上半段殘。一九八0年將殘碑移至吳鎮陳列室內。吳鎮墓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重修,其時用條石砌築,墓基八邊形,墓壁園形。民國及解放後稍加修茸。今墓前保留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嘉善知縣謝應祥篆書“此畫隱吳仲圭高士之墓”石碑,上款“豫章謝應祥題”,下款“萬曆戊申歲立”。

八竹碑

吳鎮畫竹,刻石八方,世稱“八竹碑”。始由明書畫鑑賞家嘉興李日華於崇禎二年將家藏吳鎮畫竹八幅,勒石置梅花庵中。清初被宦遊者攜去。清康熙二十四年由嘉善人錢黯據原拓本重刻。吳鎮一生喜愛梅、竹,晚年以畫竹為主。“八竹碑”中《仿東坡風竹圖》作於元至正十年,時吳鎮71歲,原作今藏美國佛瑞爾美術館。

書法作品

草書《心經》碑

心經》是佛教經名。草書《心經》是迄今所見吳鎮唯一一幅單獨的書法作品,作於元後至元六年。原作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碑由清吏部左侍郎、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錢樾於清嘉慶十六年勒石置梅花庵中。清劉墉(石庵)、皇(乾隆)十一子永、錢泳(江蘇無錫人)、錢樾題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