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法院

傳法院

傳法院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衡山風景名勝區內,唐代禪僧道一居所,又稱馬祖庵。

歷史由來

傳法院傳法院
懷讓,金州(今陝西安康)人,生於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傳說他降生時,杜府院內一道白光,直衝雲霄。鄰里見此異相,紛紛打聽,想一探究竟。原來杜家生了一個男孩。大家紛紛道喜:“這孩子生於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將來必定是龍象之才。”這道奇特白光,也驚動了朝廷。當時掌管天文曆法的太史發現這祥瑞徵兆,連忙奏極高宗皇帝,說這是國家的法器,是江山社稷吉祥興旺的象徵。高宗大喜,當即下詔,命金州太守親自去杜府探視。
杜家有三個兒子,懷讓最小。才三歲,懷讓就表現聰慧異常。由於他秉性慈善謙讓,其父於是為他取名懷讓。到了十餘歲,懷讓對佛教經書如饑似渴。當時有位有名的三藏法師,名叫玄靜,路過杜府,見到此情,十分驚異,特對懷讓父母說:“這孩子如果出家學佛,必定大弘大乘佛法,廣度眾生,成就非凡,前途不可估量”。
於是,懷讓在玄靜法師的引導之下,於唐武后天授三年(692),在荊州玉泉寺弘景律座下出家。通天二年(697)滿20歲,受具足戒。弘景律師是當時著名律師,他悉心指導懷讓研讀律藏。然而,懷讓卻志氣高邁,他感嘆說:“夫出家者,當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同學坦然法師,深知懷讓志向高遠,於是勸懷讓到嵩山拜謁慧安大師。得到慧安大師的啟迪之後,懷讓直奔曹溪禮拜六祖
懷讓在六祖慧能處修學8年,終於開悟,徹底明白了慧能“識性見性”、“頓悟成佛”的南禪思想。即:人的“心”、“性”即是佛性,因此,“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眾生只是沒有覺悟的佛罷了。若要脫離苦海,解脫成佛,就須依法修行,去迷轉悟,返本歸真。如何去迷轉悟呢?慧能認為,因人本身自性具足,故依靠自身本有的力量即可,“以智慧觀照,內外明切,識自本心”,“若識自本身,即是解脫”。慧能的“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定慧等學”、“頓悟成佛”等具體的修行方法,都傳給懷讓。懷讓成為一代宗師。
六祖對懷讓說,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曾預言:“汝向後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
懷讓留在六祖身邊侍奉達15年之久,受六祖親傳,直到唐玄宗開元二年,六祖入滅後一年,才離開曹溪
懷讓遊歷四方之後,來到南嶽衡山般若寺,大弘南禪心法,四方僧眾普受法乳,衡山,成為弘揚禪宗頓教的一塊新天地。
懷讓門徒無數,但真正受到懷讓印可的只有六人。懷讓說:一人得吾眉,善威儀——常潔;一人得吾眼,善顧盼——智達;一人得吾耳,善聽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氣——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譚說——嚴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馬祖道一的到來,使南嶽衡山成為中國禪宗一處承前啟後,灼古耀今的聖地。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懷讓來到衡山,住持般若寺。他忠實地繼承六祖衣缽,極力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的學說,強調“以無念為宗”和“即心是佛”的“頓悟法門”,修行方法極為簡便,吸引了不少士大夫和普通信眾,一時法席興隆,歸敬景從。
當時,在般若寺之北不遠的山坡上,有一位從北方來的禪師,名叫馬道一,他結庵而居,終日打坐,以修習神秀“漸悟”法門。
道一(709-788),漢州(今四川廣漢縣)人。其人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傳說腳下有二輪文。年幼即在成都淨眾寺出家,開元年間到衡岳,終日修習禪定,紋絲不動。
懷讓想起六祖曾預告他“足下會出一馬駒”,會“踏殺天下人”,看見此人氣質不凡,知道他是佛門龍象,於是想悟化他歸依禪宗頓教。
一日,他上前詢問道一:“大德坐禪,圖甚么?”,道一回答:“圖作佛”。懷讓也不再說什麼,揀起一塊青磚,在一塊大石頭上不停地磨啊磨。道一覺得很奇怪,便問懷讓:“和尚,你磨磚要作什麼?”懷讓回答說:“我要把它磨成鏡子”。道一更奇怪了,緊接著問:“磚頭怎么能磨成鏡子呢?”懷讓說:“磨磚既然不能成鏡,難道坐禪就能成佛嗎?”
這時,道一才明白眼前這位和尚磨磚的意圖了。他起身離座,向前頂禮,問道:“那該如何才是?”
懷讓說:“譬如讓牛駕車,如果車不動了,應該是打車,還是打牛呢?”
道一罔然。
懷讓又說:“你學坐禪,是為了坐佛吧。如果是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對於無住、無為的心法,不應該生起取捨分別之心。你若執著佛是由禪坐得而成,那就誤解佛法了,那就是殺佛。你若執著禪坐之相,那就無法通達佛法究竟之道了。”
南禪認為,“心即是佛”、“心外無佛”,要想成佛,只需“即化而證”就可以了,何必去坐呢?生活中處處皆禪,“著衣吃飯,長養聖胎”,還需要坐嗎?
聽到開示,道一如飲醒醐,豁然開悟。馬上禮拜懷讓,問,“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
懷讓說:“你學心地法門,如同心中種下種子。我來說法,如同天上灑下雨露。如果你機緣相合,就自然發芽生根,明心見性,必然能看到那心法(道)。”
南禪認為,人人“自心是佛”,而且“觸境皆如”,只要機緣相契了,心中已有種子(佛性),遇到甘露,自然萌芽(成佛)了,還須“如何用心”嗎?也就自然見“道”了。
道一又問:“道非色相,又怎么能見到呢?
懷讓說:“心地法眼自能見道,無相三昧也即如此。”
南禪認為,“於心所生,即名為色”,“凡是見色,皆是見心”,而“此心即佛心”,而且“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就當然能見到“道”了。
道一:“它有好、壞之分嗎?”
懷讓:“如果有好、壞、聚、散之分,就不是道了。你聽我的一首偈子吧:‘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
人們都知道,磨磚不能成鏡,磨銅方能成鏡。若要成佛,“磨”心即可。而心本來即佛,當你心清靜、無污染時,也就無須磨了。而你一旦明白這個道理(心即佛),你就“頓悟”了,你也成佛了。就這么簡單!
道一蒙懷讓教誨,心意超然,從此歸依南禪頓教。侍奉懷讓十年,深受教益,而且發揚光大,後被僧俗各界尊為“馬祖”。他是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位以俗姓稱祖的大師。
後馬祖闡化江西,廣授門徒,得法弟子一百三十九名,將六祖的頓悟法門傳遍天下,傳至海外。其弟子創立了臨濟宗、溈仰宗,臨濟又派生出黃龍、楊歧二派。南禪的另一派,青遠行思,其弟子石頭希遷,也在磨鏡台之南的南台寺,弘揚六祖頓悟法門,弟子們創立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從此,禪宗從衡山出發,如奔騰的江河,勢不可擋,澎湃於中華大地。
道一所居的那座小庵,被稱為馬祖庵,又稱為“傳法院”。懷讓磨鏡的地方,被稱為“祖源”。從此,磨鏡台,成為佛教史上最有名的禪宗公案之一。懷讓成為禪宗“南嶽系”的創始人。懷讓住持的般若寺,被譽為“天下法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