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讓

懷讓

禪宗六祖慧能南嶽系弟子懷讓(677-744)。唐代僧人。俗姓杜,金州(今陝西省安康縣)人。

人物簡介

懷讓懷讓
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依荊州玉泉寺弘景出家。公元687年受戒後,志慕禪宗,先參嵩山慧安,繼參曹溪。因慧能問“什麼物?怎么來?”不能作答,為究8年,忽有省悟,往慧能處談個人領會,得到慧能的讚許。於是隨侍六祖慧能15年。慧能歸西後,懷讓告別曹溪,於713年來到南嶽,住般若寺,擔任般若寺住持後,集資將寺院重新修繕一遍,並將“般若寺”改為“觀音寺”,闢為禪宗道場。廣收法徒,大力弘揚慧能的禪宗“頓悟”法門。當時在南嶽結庵修行的俗姓馬、名道一的和尚(709-788),修習北宗的“漸悟法門”,每天獨坐在岩上禪定,很少與人交往。懷讓了解這一情況後,一天他拿著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石磚在離道一禪定不遠的地方磨了起來。道一好奇地問懷讓“磨石磚乾什麼?”懷讓答道“把它磨成鏡子。”道一反問“磚怎么能磨成鏡子”,懷讓於是說:“既然石磚不能磨成鏡子,那么坐禪又怎么能夠成佛!”道一心有所動,請教如何才能成佛?懷讓便指心發問:“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道一無言以對,懷讓見機開導說:“禪是坐不出來的,佛也是坐不出來的。”以後道一拜懷讓為師,專修“我心即佛”、“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道一後在江西開堂說法,弘傳南宗教義,成為一方宗主。後人把懷讓磨磚的地方稱為“磨鏡台”,並刻上“祖源”二字。懷讓在道一離開南嶽不久,於唐天寶三年(744)八月十一日圓寂於南嶽般若寺(今福嚴寺),唐敬宗賜謚為大慧禪師,世稱禪宗七祖。慧能南宗正是通過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形成了唐代中國佛教“一花五葉”(南嶽懷讓系後衍化出溈仰、臨濟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五葉流芳”的興盛局面。

相關條目

宗教歷史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