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奎斯法則

傑奎斯法則 :“有些管理者從開始就下定決心要解決存在的一切問題,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判斷時距法:“任何一項決策,其決策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判斷時距就是衡量某項決策的最終效果所必須耗費的最長時間。”它為客觀地評價主管職位提供了一種較有希望的方法。

倡導者

埃里奧特·傑奎斯(Elliott Jaques),又被譯為埃利奧特·賈克斯、艾略特·賈克斯等,(1917年-2003年),加拿大裔工業心理學家,著名的管理學者、精神病學者和顧問,倫敦Tavistovk人力資源學院創始人之一。著有《企業文化之改變》、《時間的自由度》、《為層級制辯護》等書。

埃里奧特·傑奎斯提出,企業的管理水平應基於領導決策之前所花費的可測時間長度和根據時間長度所應獲得的報酬。他最著名的理論為“傑奎斯法則”和“判斷時距法”。

法則內容

倫敦Tavistovk人力資源學院創始人之一埃里奧特-傑奎斯曾經說:"有些管理者從開始時就下定決心要解決存在的一切問題,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不僅是在說管理,也是在說人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聰明的朋友,能夠面對和解決幾乎所有問題,令人刮目相看.但是這種聰明的朋友,卻不是最明智的.如果一碰到問題馬上下手解決,那么解來解去,最終卻發現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節,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可能錯過尋找替代和補救措施的機會.
面對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我們除了苦惱於找不到解開的辦法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而且不止一個.
第一個選擇就是放棄把它解開的固執,尋找用別的方法來"解決".

第二個選擇比第一個選擇更為智慧,也更有效率:那就是放棄.不僅放棄對解開的方法的尋求,連這個死結本身也放棄。

調查研究

人際關係的經濟價值
埃里奧特·傑奎斯通過“冰川調查”發現,個人感到有必要使自己的作用和地位明顯地固定於一種使他的同事們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上。當外在的物質條件的改變已經達到了它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以致於任何一種物質條件的改變幾乎對產量不起任何作用時,非正式的社會關係就開始發揮它的巨大作用。非正式制度的人際關係自發形成並依賴於個人的“自發強制”保證執行,如價值觀念、意識形態風俗習慣、道德倫理、非正式組織等,這個非正式制度大多出於某些特殊的特徵而自發形成,如感情的需要、愛好的一致、利益的紐結、血緣親情、地緣關係(老鄉觀念)、地位差別(地位、等級相當的人際關係群體和不同層次的組合)等等,目的在於追求內在報酬或外在利益。它提供了一個非正式組織和一套未加規定的行為規則,包括未加規定的權利與義務、激勵(社會支援、感激、贊同)與約束(非難、排斥、冷淡等)機制、協調和控制機制,其規範具有不確定性,成員和角色關係具有不穩定性。關係網的最優規模由最優成員數、最優公共物品量和可交易的私人資源量決定,在其中之二既定的情況下,另一參數所導致的邊際成本遞增與邊際成本遞減至相等時,就決定了關係網中的最優成員數,或最優公共物品量,或可交易的私人資源擴展人際關係的最高界限,三者共同決定了關係網的最大規模。人際關係這一非正式制度,隨著個人人際關係偏好的轉移而變遷。
判斷時距法

埃里奧特·傑奎斯提出的判斷時距法指出,任何一項決策,其決策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判斷時距就是衡量某項決策的最終效果所必須耗費的最長時間,根據判斷時距法,可以用衡量決策的最終效果所需的最長時間來判斷一個職位的價值,因此,判斷時距越長,職位的相對重要性就越大。

例如,一個工長,由於技術或判斷能力差而犯的錯誤,可以很快地顯示出來;而對一位公司總經理來說,要判斷其工作中的決策是否正確,則可能需要等待好幾年時間,顯然,總經理相對於一個工長來說其職務要重要得多。
中年危機論
在1965年發表於《國際心理學雜誌》上的“死亡與中年危機”一文中,埃里奧特·傑奎斯創造了“中年危機” 這個名詞,它是指成年人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對死亡有了清醒的認識,意識到死神正在一步步靠近,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中年轉折期是一個自然階段,通常發生在40歲左右,前後時差可為20年,典型症狀表現為不滿或者厭倦生活,對早年的決定和生命的意義表示質疑。中年危機的主要表現為:

1、質疑危機是否存在。
2、缺乏自信、意志消沉、騷動不安、易怒、性需求降低、陽痿、疲乏、沮喪、脫髮、體重增加以及受傷恢復能力減弱等。
3、中年易抑鬱。無論男女,最容易得抑鬱症的年齡均為44歲。

類似案例

魯國有一個鄉下人,送給宋元君兩個用繩子結成的疙瘩,非常難於解開.於是,宋雲君向全國下令說:"凡是聰明的人,有技巧的人,都來解這疙瘩."
宋元君的命令引來了國內的能工巧匠和許多腦瓜子靈活的人.他們紛紛進宮解這兩個疙瘩,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解開.他們只好搖搖頭,無可奈何地離開.
有一個叫倪說的人,不但學識豐富,而且洞明世理.他的一個弟子對老師說:"讓我前去一試,行嗎?"
倪說看了看他,信任地點了點頭.

傑奎斯法則傑奎斯法則

這個弟子拜見宋元君,宋元君叫左右拿出繩疙瘩讓他解.只見他將兩個疙瘩打量了一番,拿起其中一個,雙手飛快的翻動,終於將疙瘩解開了.周圍觀看的人發出一片叫好聲,宋元君也十分欣賞他的能幹聰明.
第二個疙瘩還擺在案上沒動靜.宋元君示意倪說的這個弟子繼續解開第二個疙瘩.可是這個弟子十分肯定地說:"不是我不能解開這個疙瘩,而是這疙瘩本來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宋元君將信將疑,於是派人找來了那個魯國人,把化說弟子的答案說給他聽.那個魯國人聽了,十分驚訝地說:"妙呀!的確是這樣的,它是個死結.這是我親手編制出來的,它沒法解開,這一點,只有我知道,而倪說的弟子沒有親眼見我編制這個疙瘩,卻能看出它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說明他的智慧是遠遠超過我的."

生活法則

這些法則經過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學家們和社會學家們的研究及多次驗證,被證明是正確的,是客觀存在的。掌握這些法則,利用它們,你能改進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工作到家庭,從精神到物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