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理論

在保齡球練習場上,如果一個人一球打倒7個瓶子,剩下3個瓶子。那么,此時身邊的指導者會有兩種反應。一是批評指責:“怎么搞的,還有3個沒打倒!”二是報之以微笑和肯定:“好!打倒了7個!”對此,打球者也有兩種反應。對前一種評價,打球者會不服氣地想:“你怎么就沒看見我已經打倒了7個!”對後一種評論,打球者會自責地想:“怎么搞的?我為何還剩3個?下次一定要全部打倒!”。

簡介

兩名保齡球教練分別訓練各自的隊員。他們的隊員都是一球打倒了7隻瓶。教練甲對自己的隊員說:“很好!打到了7隻。”他的隊員聽了教練的讚揚很受鼓舞,心裡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勁,把剩下的3隻也打倒。教練乙則對他的隊員說:“怎么搞的!還有3隻沒打倒。”隊員聽了教練的指責,心裡很不服氣,暗想,你咋就看不見我已經打倒的那7隻。結果,教練甲訓練的隊員成績不斷上升,教練乙訓練的隊員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這個故事當然是杜撰的,但它告訴我們,讚賞和批評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異。

經典案例

一位家庭主婦給客人端上米飯,客人稱讚說:“這米飯真香!”主婦興奮的告訴客人:“是我做的。”客人吃了一口,又問:“怎么糊了?”主婦的臉色驟變,趕緊解釋道:“是孩子他奶奶燒的火。”客人又吃了一口:“還有砂子!”主婦又答:“是孩子他姑淘的米。”你看,人的根性顯露出來啦。對於讚賞,她是那么爽快的接受了下來;對於指責,她就千方百計的推託。也許您會說這位主婦特別的喜好居功而又善於委過於人,沒有普遍意義。但您只要真誠的問一問自己,難道你就喜好受到指責而討厭得到讚賞?其實,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讚賞,是每一個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對指責時,不自覺的為自己辯護,也是正常的心理防衛機制。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會努力去滿足下屬的這種心理需求,對下屬親切,鼓勵部下發揮創造精神,幫助部下解決困難。相反,專愛挑下屬的毛病,靠發威震懾下屬的管理者,也許真的能夠擊敗他的部下,但是,一頭暴怒的獅子領著一群綿羊,又能創造出什麼事業呢?

啟示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積極鼓勵和消極鼓勵(主要指制裁)之間具有不對稱性。受過處罰的人不會簡單地減少做壞事的心思,充其量,不過是學會了如何逃避處罰而已。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乾工作越多錯誤越多。”潛台詞就是:為了避免錯誤,最好的辦法是“避免”工作。這就是批評、處罰等“消極鼓勵”的後果。而“積極鼓勵”則是一項開發寶藏的工作。受到積極鼓勵的行為會逐漸占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會導致一種自然的演變過程,員工身上的一個閃光點會放大成為耀眼的光輝,同時還會“擠掉”不良行為。
保齡球理論保齡球理論

有人也許會說,這沒有什麼好講的,無非就是說好話、恭維人。不是的,讚賞和恭維有本質的區別,一個是真誠的,一個是不真城的;一個出自內心,一個出自牙縫;一個令人激賞,一個讓人肉麻。所以說,讚賞是摻不得假的。說到這裡,又想起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老酒鬼,喝了大半輩子酒,唯一的遺憾就是沒喝過不摻水的。一天,見到一個酒坊,門前掛一橫匾,上面寫著:百年老店,絕不摻水。酒鬼急忙進店,買了一大碗。略一品嘗,便皺起眉頭。夥計一見,趕緊賠笑臉,伸手抓碗說:“客官甭介意,我這就給您再摻上一點。”酒鬼大怒:“還摻什麼勁?不摻就已經快沒有酒味了。”夥計笑道:“客官您誤會了,咱是老字號,酒里絕不摻水,只往水裡摻酒……”酒里摻水本來就糊弄不了人,水裡摻酒就更不會有人買你的帳。學會讚賞,就是要給你的下屬喝真正的純酒,不然,只需略一品嘗,就會讓人皺起眉頭來的。要想學會真誠的讚賞,首先就要學會從下屬身上發現閃光點,特別是在面對某種失敗的情況下,更要善於找到積極的因素來進行鼓勵。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縣裡有一個企業第一次直接同外商做生意,虧損2萬元,縣長在大會上表揚了他們的“首創精神”,給這一失敗的行動創造出了積極的情緒。該企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繼續努力,結果第二筆生意就開始贏利了。用好讚賞的技巧,關鍵是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被球擊倒的那7隻瓶”上,別老忘不了沒擊倒的那3隻。要相信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長處、優點,只要“誠於嘉許,寬於稱道”,你就會看到神奇的效力。

生活法則

這些法則經過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學家們和社會學家們的研究及多次驗證,被證明是正確的,是客觀存在的。掌握這些法則,利用它們,你能改進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工作到家庭,從精神到物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