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穴

偏癱穴,是治療中風后遺症——偏癱的特定穴位之一,臨床也採用偏三針,(偏癱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採用“偏五針”,在偏五針的基礎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則上不留針,但對個別病人要求留針時,首先在病人不懼針,不暈針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針4—8小時,最長可留12小時,針體一般自行可退出體外,但對後遺症恢復期機體出現肌肉萎縮,偏癱性粘連的病人可以配合患側肩痛穴。膝痛穴,然後再針刺健側相應穴位來收針。

定位

耳尖上3厘米。

局解

布有顳肌和顳淺動靜脈額支,耳顳神經分支,枕大神經吻合支。

取穴原則

交叉取穴。

特點

針刺耳顳神經分支或枕大神經吻合支。

手法:滯針或到位針刺手法。

1:滯針手法

待針體刺入要求深度時,按順時針方向捻轉發生滯針,然後再按逆時針方向捻轉退回針體,此種針感一般30分鐘左右自行解除。

2.到位針刺手法

對懼針,不願留針的病人採用的針刺手法。

針感

以強化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

功能

益氣壯骨,化痰卻風,醒腦開竅,調節內臟,調節神經,調節平衡,擴張血管,解除痙攣,消炎止痛,降壓降脂。

主治

腦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風昏迷,中風后遺症----偏癱;偏頭痛,面神經麻痹,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

歌訣

偏癱耳尖上一寸,交叉取穴透太陽,耳顳神經枕吻支。

針灸穴位大全

現代科技高度發達,治金技術日益提高,出現了由不鏽鋼製成的針具,由於這種毫針具有許多有點,現廣泛套用與臨床。如好輕鬆針灸針、電針、光針、磁針等,套用於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