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紫草

假紫草

假紫草: 別名 滴紫筒草、蒙紫草 。 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長剛毛和短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於荒漠化草原及荒漠。

基本信息

假紫草假紫草

【中藥名】假紫草
【蒙藥名】 希日一畢日漠格( 《蒙藥正典》 )
【別名】 滴紫筒草、蒙紫草
【學名】 Arnebia guttata Bunge [紫草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長剛毛和短柔毛。直根粗壯,木質,含紫色物質。莖叢生,有分枝。葉互生,窄倒披針形、長匙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3—10毫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無葉柄。單歧聚傘花序,頂生,密集;苞片條狀披針形;花萼5裂至基部;花冠筒細長,黃色,被密短柔毛;花柱異常,雄蕊5,生於喉部以下(長柱花),則生於花冠筒喉部(短柱花),花葯小,矩圓形,子房深4裂,花柱頂2裂,柱頭小,頭狀。小堅果4,卵形,有小瘤狀凸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

生於荒漠化草原及荒漠

【分布】

東阿拉善、西阿拉善額濟納。我國甘肅新疆蘇聯(西伯利亞阿爾泰)及蒙古

【產地產量】

伊克昭盟烏海市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產量較少。

【入藥部分】

根入藥。

【採集加工】

春、秋季採挖,除去殘莖,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中藥生用。
蒙藥生用或用牛奶浸泡後陰乾,或裝於鐵鍋內,上扣小鐵鍋,兩鍋結合處用鹽泥封固,鍋上壓一重物,用武火煅透,冷卻後,取出備用。

【藥材鑑別】

性狀 根常扭曲,表面黑紫色,粗糙,根皮易呈鱗片狀剝落,質輕而脆,易折,斷麵皮部黑紫色,菲薄,本部淡黃白色。氣微,味澀而稍苦。

【性味功能】

中藥味甘、鹹,性寒。清熱涼血,消腫解毒,透疹,潤腸通便。
蒙藥味甘、苦,性涼。清熱,止血。

【主治】

中藥治斑疹熱毒,疹出不透,癰腫紫癜,燙火傷,濕疹,大便燥結。
蒙藥治腎熱,肺熱咳嗽,肺膿腫,膀胱熱,淋病,尿血,腰痛,鼻出血,月經過多,創傷出血,預防麻疹。

【用量用法】

中藥3-9克,水煎服。
蒙藥多入丸散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