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鎮

信都鎮

信都鎮位於廣西賀州市南部,總面積237平方公里,歷史悠久。據記載,西漢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封陽縣;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廢縣為鄉,稱信都鄉;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鄉為廳;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改廳為縣;1951年,信都縣併入賀縣後設立信都鎮,今信都鎮隸屬廣西賀州市。

基本信息

交通狀況

(圖)信都鎮信都鎮

信都鎮交通發達,國道207線、省道2031線及信(都)封(廣東封開)二級公路在此交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綱絡,是桂東、桂北乃至大西南通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的便捷陸路通道。信都距賀州市66公里,北至桂林276公里、西至梧州不足100公里,東至廣州230公里。賀江穿城而過,水路300噸貨輪可直達梧州廣州西江各港口。在建的廣賀高速、洛湛鐵路、貴廣高速鐵路、信都至廣東長安二級公路均通過該鎮。

信都鎮通信快捷便利,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聯通在信都均設有網點。

信都的移動門市屬旗艦門市,賀州的旗艦門市除信都外只有3個縣城和市區各一間。

商貿發展

(圖)信都鎮信都鎮

商貿服務業發達。城區內設有綜合市場2個,豬花市場1個,家禽市場1個,糧油、果菜建材、成衣、家電、家俱、機車等專業批發市場一應俱全。城區有兩間大型超市,小型超市和雜貨店不下50家。有三間特大型家電商場(規模可以市政府駐地八步的家電商場媲美)。有專業的家俱市場,特大型家俱賣場近10間。鎮上有多間品牌專賣店,數10家大中型手機賣場。餐飲業、旅宿業發達。金融保險機構齊全,除因行政地位因素撤銷了的工行、建行外.現有農行、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信都還是賀州市第一個裝上ATM自動櫃員機的鄉鎮。信都有多家保險公司,地位上與賀州所轄三縣的分公司平等。信都還有多家品牌的代理商,他們與市政府駐地八步的代理商互不隸屬,是競爭關係,信都、八步之中間的步頭鎮則是兩地代理商爭奪市場的主要戰場。物流業發達。

工業發展

(圖)信都鎮信都鎮

工業快速健康發展。信都鎮堅持“工業立鎮”的思路,以自治區A類工業園區信都工業區為發展平台,按照“五通一平”標準建設工業區,完善工業區設施建設,讓外商一進來就可以投資辦廠,增強外商投資信心。為外商提供優質服務。從選址、辦證、建設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落實專人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合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創業環境。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信都鎮優惠的政策吸引了來自港、澳、台、粵、閩、浙、湘的眾多客商前來投資辦廠。形成了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金屬加工產業鏈和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工業經濟得到迅速增長。園區入駐企業從02年的29家躍升到目前的102家,投資總額由2.18億元增加到11.29億元,園區建成規模達5平方公里。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5.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6億元),增加值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8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8.3%和25.6%,完成年度計畫的102.3%和108.5%;實現銷售收入38.9億元,利潤3.8億元,稅收645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8.3%、30.1%和37.8%。其中信都中心區企業30家,產值22.3億元,增加值5.1億元,稅收總額4500萬元。信都目前正在建設占地3000畝的信都木材加工工業區區,建成後將是廣西最大的木材加工集散中心和家俱銷售中心,

醫療事業,信都衛生院無論是在規模還是醫療服務質量上都是賀州鄉鎮都的NO.1

教育事業

全鎮有國小17所(其中有兩所為城區國小,有一所為準城區國小),鎮屬國中2所(皆位於郊區),八步區直中學1所(城鎮中心),在職中國小教師568人,在校學生11256人。信都中心校的硬體設施和教學成績一直是賀州鄉鎮國小的排頭兵,綜合實力在賀州市所有國小中排前5名.

自然資源

(圖)信都鎮信都鎮

信都擁有林木面積9.8萬畝,活木蓄積量24.6萬立方米。距21KM有省級的國有廣西大桂山林場。境內有桂東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8萬千瓦的合面獅水電站和裝機容量3750千瓦的雲騰渡水電站(正在擴建,建成後可達1萬千瓦),鎮內設有中國南方電網220KV變電站、廣西賀州市的桂東電網110KV變電站兩座,建有日供水量1.5萬噸的大型自來水廠,供水覆蓋城區及工業區(正在擴建,完工後可供10萬人生產生活用水需要)。特產有信都紅瓜子、信都三黃雞、龍眼、紅薯乾、紅糟辣椒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信都鎮地處東經111°,北緯23°58′,屬信都盤地,地勢平坦,海拔高度40—60米,賀江貫穿南北,四周低山環境,北面有大桂山屏障,形成獨特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信都氣候溫潤多雨,夏長冬短,年均降雨量為1944mm,年均氣溫24.4℃,年均蒸發量1271MM,相對濕度20%,全年無霜期332天,給信都鎮發展特色農業林業、水產畜牧業、水果生產及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帶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氣候特徵

(圖)玉石林玉石林

信都鎮地處東經111°,北緯23°58′,屬信都盤地,地勢平坦,海拔高度40—60米,賀江貫穿南北,四周低山環境,北面有大桂山屏障,形成獨特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信都氣候溫潤多雨,夏長冬短,年均降雨量為1944mm,年均氣溫24.4℃,年均蒸發量1271MM,相對濕度20%,全年無霜期332天,給信都鎮發展特色農業、林業、水產畜牧業、水果生產及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帶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農業經濟

(圖)信都鎮信都鎮

農業經濟快速發展。信都鎮是賀州市糧食基地之一,盛產大米、蔬菜、龍眼、紅瓜子等農副產品和豬、魚、三黃雞等畜牧水產品。

素有“龍眼之鄉”的信都鎮,現有龍眼面積6000畝,年產量840噸。

信都紅瓜子,以其顆大、色澤好、肉質香馳名海內外,每年外銷粵、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市場10000多噸,創匯80000多萬元。

信都三黃雞則以肉香質嫩飲譽區內外,每年外銷三黃雞140萬羽,創匯1900萬元。

民風習俗

(圖)信都鎮信都鎮

信都地大物博,人傑地靈。信都人民一向都有著勤勞樸實的美德,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信都有幾個年節習俗但是比較隆重大型的,如大年初二開始的舞獅舞龍,端午節的賽龍舟,七月初七的飲銀河水,中秋節,冬至吃咕嚕糍等……其中最為出名又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每年五月初六的信都龍舟大賽啦!賽龍舟,是信都鎮傳統的民間活動,自乾隆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六日,信都及毗鄰的仁義、鋪門、靈峰等鄉鎮的民眾,都會自發到信都鎮河段的賀江河面上舉辦民間龍舟競賽活動,年復一年,從未間斷。信都靠近河邊的村寨創製龍舟泛舟劃游。龍舟的長度大約20米,20座,每座2人,一隻龍舟可以坐20到30人,龍舟兩旁畫有魚、蝦、蟹等圖案,船頭裝上龍頭,船尾裝上形似龍尾的木舵。划船時,船頭擊鼓,中間打鑼,船尾掌舵,隨著鼓聲的節奏,水手大力划槳,你追我趕,場面猶為壯觀。因為有些龍舟水路較遠,當天在信都比賽後返回去比較困難,所以信都兩岸的村莊就把比較遠的龍舟和人留宿,第二天吃飽飯後再回去,一來二往,大家都加深了感情,於是就一直延至到今天,也是當地人所說的“龍船親”。曾經有詩人作對讚頌信都的龍舟:

渡水競龍舟旌旗雲動人若海

南疆歌舞日鑼鼓喧天聲如雷

真實的反映了信都賽龍舟時人山人海,壯觀熱鬧的景象

旅遊資源

(圖)信都鎮信都鎮

豐富的旅遊資源。信都鎮處在廣州——桂林國家旅遊專線的中心,距風景旅遊區姑婆山和大桂山兩個國家森林公園分別為87公里和16公里,待開發的老信都八景:鋪門石城天險、鳳草長春、台閣雲蒸、鳳崗文塔;仁義的魚影江村、龍巖崛古;信都的龍門夜月、獅嶺回瀾等依然煥發出誘人的魅力,極具開發價值,待開發的風景區還有沙沖水庫水上樂園、合面獅旅遊度假村等。

豐富的自然景觀,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藉助國際旅遊專線的輻射帶動,信都鎮的旅遊業將大有發展前景。

主要景點

(圖)賀州溫泉賀州溫泉

玉石林

賀州玉石林位於八步區黃田鎮,距市區18公里,與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賀州溫泉同在一條旅遊線上;賀州石林景區面積25公頃,總遊覽路程約13公里,觀賞景點一百餘處。游於林中,如入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千百年的故事,傳說令人舒坦感慨。

賀州玉石林是一片十分罕見的由漢白玉石柱、石筍組成的“玉石林”,它形成於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由於燕山期地質的斷裂隆升和長期的岩溶滲蝕及局部受高溫影響,加上自宋朝以來1000多年的錫礦開採業,使區域內地層峰從間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筍石柱、地槽漏斗、狹縫密布,成就了“千年駱駝”、“空中走廊”、“一線天”等眾多的奇異自然景觀。它獨立於四周的石灰岩山中,被遊人譽為“人間仙境”, 被地學專家稱作地質奇蹟。

賀州溫泉

賀州溫泉景區位於賀州市黃田鎮路花村,距市區16公里,距玉石林景區2公里,距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8公里,占地面積700畝。水溫65℃,流量150噸/小時,含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及礦物質。

賀州溫泉景區依山傍水、層林疊翠、溪流飛瀑,田園風光十分迷人。置身於雲霧飄渺、蒸騰不息的溫泉中,世俗煩惱盡逝;如夢如幻、其樂融融;時尚生活享受等您來……

賀州溫泉景區擁有溫泉區、溫泉賓館(2005年春節開業)、溫泉餐廳、溪流飛瀑區(2005年3月開放)。集食、住、游、浴為一體,是您理想的旅遊、會議、休閒、度假之勝地。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湘、桂、粵三省(區)交界處的萌諸嶺南端,廣西賀州市境地內,距離城區(八步)21公里,是香港--廣州--桂林“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燦明珠。公園總面積8000公頃,園區內峰高谷深、森林繁茂、瀑飛溪潺、動植物豐富,集“雄、奇、秀、幽”於一體,兼有山水型和城郊型公園的特點。

公園山體雄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 25座,最高峰天堂頂海拔1844米,是桂東第一主峰;園內瀑布眾多,瓦窯沖瀑布、仙姑瀑布、羅漢瀑布、銀河落九天瀑布、鴛鴦瀑布等各具特色,蔚為壯觀;公園氣候宜人,年均氣溫 18.2℃,冬暖夏涼,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最高處達65856個/立方厘米,是華南最大的天然氧吧,是難得的療養、保健場所。

公園內景點眾多,眾多的瀑布、仙姑大草坪、仙姑廟、情人林、 野營燒烤場、香港電視連續劇《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以及近期拍攝的《歡樂桑田》江南水鄉影視街等外景拍攝場點…… 是遊人觀光、森林浴、玩樂和休閒等的首選地。

公園配有 20多輛環保旅遊觀光車方便遊人觀光,姑婆山森林賓館、梅園山莊(瑤族風格建築)同時可接待 300 多人食宿,在建中的姑婆山旅遊購物街將使公園更趨於完善。

仙姑廟始建於唐代,修繕於 2000千禧年,是賀州宗教人士開展宗教活動的場所。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交通、通訊便利,吃、住、行、游、娛配套齊全,是集觀光、休閒、度假、探險、保健、療養、科研、教學、會議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旅遊勝地。

賀州客家圍屋

賀州客家圍屋建於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圍屋占地面積三十多畝,分南、北兩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勢。南座三橫六縱,有廳堂八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九十四間;北座四橫六縱,有廳堂九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一百三十二間。整座圍屋建築為方形對稱結構,四周有三米高牆與外界相隔,屋宇、廳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體,廳與廊通,廊於房接,迂迴折轉,錯落有致,上下相通,屋檐、迴廊、屏風、梁、柱雕龍畫鳳,富麗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築文化藝術結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稱。

客家圍屋不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衛、防風抗震、冬暖夏涼的功能,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古老獨特的客家建築、精雕細刻的百獸圖案、古樸典雅的明清家具、歷經百年滄桑的農家作坊、熱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獨具特色的客家飲食、感人的客家歷史傳奇,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是客家文化的象徵,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歷史。面對這一幅幅神奇而古樸的畫卷,賀州客家圍屋將給您留下無限的遐思、美好的記憶!

圍屋奇異而神秘的建築,純樸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不失為賀州的旅遊勝地。

(圖)紫雲仙境紫雲仙境

紫雲仙境

位於賀州市區西南4公里的紫雲洞,於1996年發現和在媒體上披露後,引起了眾多投資商的興趣,其有利條件是距市區近,洞內天然景觀多姿多彩,極具旅遊開發價值。但是,紫雲洞中地質發育較遲,一條地下河在溶洞中迂迴曲折,開發難度較大,許多投資商現場考察後,都產生了畏難情緒。2002年,八步區政協主席黃國翰同志引來浙江老闆,這位浙江老闆考察完後,一時也舉棋不定。後來在賀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優惠的政策和改善了投資環境之後,這位浙江老闆毅然決定投入巨資,成功地開發了紫雲洞旅遊風景區。

2003年5月,紫雲洞景區建成對外開放,一時間遊客如雲。眾多遊客在遊覽了紫雲洞以後,與廣州至桂林同一條旅遊線上的其它溶洞相比,都認為紫雲洞風景別具一格,即玲瓏秀氣又氣勢磅礴,洞中的水簾瀑布和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紫雲洞景區是八步盆地上一座獨立的石灰岩石山溶洞,是株羅紀時期地質裂變時海平面抬升形成的一座長條狀石山。該座石山外觀高僅一百餘米,長約800餘米,但經歷了一億九千萬年的岩溶浸蝕之後,其地下溶洞全長約6公里,一條地下河在洞中時隱時現,目前開發的遊程僅1公里多,溶洞面積約一萬平方米。紫雲洞的名稱,源於洞中的地下河冬暖夏涼,到了冬天,洞中的暖氣從洞口噴出,形成紫色氣霧在石山洞口處漂緲,故稱紫雲洞。

紫雲洞雖然成型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但由於原來在海平面抬升時,溶洞內的瘀泥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才自然溶蝕形成了溶洞,然後洞中的碳酸鈣結晶又經歷了漫長的積聚過程,各種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幕、滾石壩、穴珠才慢慢地生長和形成,所以說紫雲洞中的自然景觀發育較遲,與眾多的天然溶洞景觀相比,紫雲洞就象一位剛剛長大成熟的少女,秀氣、自然、天生麗質。

紫雲洞現開發有30多個景點,各個景點不盡相同,以其精美和華麗,向遊人展示著大自然的芳容。

紫雲洞是一座瑤池天宮。洞中的石簾、石蔓就象人間的舞台一樣幕布垂掛,有天然的舞台,舞台上有宮女的倩影,四周一尊尊菩薩和羅漢就是一個個觀眾和看客,在觀眾中間,還有天獅、天狗和玉兔,石山上還生長著千年的靈芝和玉筍,遠處盛開著雪蓮花,王母娘娘所擁有的綾羅綢緞、珠寶玉器、翡翠瑪瑙一應俱全,宮女們還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里舉行盛大的“蟠桃宴”哩。

紫雲洞是一處仙山瓊閣。洞中的石海天書、宮廷傘、大銅鐘、仙姑雲盆、大榕樹、情人橋,為青年男女們提供了一處談情說愛的絕佳場所。想像洞中紫雲繚繞,紫氣升騰,集靈氣和福氣之精華,一對對情人依偎在大樹下細訴衷腸,他們在紫雲洞中山盟海誓,你挑水來我澆園,男耕女織到永遠。

紫雲洞還是一處人間仙境。洞中的核心景區集賀州各個景點之大全,姑婆山的幽靜、石林的奇特、路花溫泉的閒適、浮山的古雅都兼而有之。一條地下河從洞的半空飄落,在石簾上形成飄飄灑灑的水花瀑布,水流如泉水音樂,瀑布下的水池清水央央,巨大的睡蓮花開在荷塘里,地下河水又跌落數米深的水潭裡。地下河的兩岸,耕田的農夫、打網的魚翁、牧牛的書童,還有犀牛、頑猴、雄鷹、石蛙,各種形象惟妙惟肖。這一鄉村美景,堪稱紫雲洞中一絕。

城鎮建設

(圖)信都鎮信都鎮

該鎮於2004年聘請廣西建築綜合設計院專家教授和市建委等部門,對信都鎮總體規划進行修編、評估和綜合分析,以工業區、商貿區、生活區和休閒娛樂區詳細編制信都小城鎮總體規劃。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區改造並重的舉措”,通過“以地養城,以城養城”等方式,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建成了以大新街、朝陽街、河堤街、蓮香街、石龍街、信靈路等為主街道的城區交通網路,目前,全鎮城區面積達3.5平方公里,比1997年前擴大一倍多。該鎮還廣借外力,引進資金,加快小城鎮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北海房地產商投資1200萬元、建成建設面積90多畝的信都商貿城,引進本地老闆資金200多萬元,建成800多米的江濱一條街兩個大型開發項目。項目的落成,提升了市場的經營品位,凝聚了人氣和商機,小城鎮建設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

該鎮還實施工業帶動加快小城鎮建設。先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用於工業基地的排水排污、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依託工業的發展,使人口、財富、信息迅速集聚到城鎮,從而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

特設產品

(圖)信都紅瓜子 信都紅瓜子

信都三黃雞

信都三黃雞,因其羽黃、嘴黃、腳黃而得名。信都三黃雞的特點是肉厚而嫩滑,皮脆而骨軟,入口骨肉自然分離,最適宜作兩廣人愛吃的“白斬雞”。製法是將宰後去毛及內臟的雞懸掛滴水梢乾後入鍋,文火燒水沸後15分鐘取出涼後切塊上碟,吃時蘸上袢有薑絲、蔥頭、芝麻油的醬油,嚼之滿口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信都三黃雞遠銷粵港澳地區,是人們喜慶節日爭相備置的佳肴。

信都紅瓜子

信都紅瓜子素以粒大飽滿、殼薄鮮紅、肉厚味香而文明遐邇,深受兩廣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東南亞華僑的喜愛。

信都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陽光充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紅瓜子。信都紅瓜子成為人們喜慶和節日的送禮佳品,也是家庭必備的禮儀性待客食品,還是中秋製作月餅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之一。

信都龍眼

龍眼又叫桂圓,是信都片的特產佳果。信都目前的龍眼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品種主要有石夾、大烏圓、廣眼、緒良等。信都龍眼肉厚清甜,核小粒大,果汁味甜,具有補心益脾、養血安神之功能。除鮮食外,經烘烤後剝皮去核,加工成桂圓肉可入藥,是調味佳品。

信都紅薯乾

信都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極適合種植農作物。信都生產的紅薯,個大,皮細嫩,色澤光滑,肉含糖份高,纖維少。將其蒸熟切片曬乾,其色金黃,薯片透明,食之甜香爽口,久嚼回味無窮,堪稱優良食品,近年來,信都紅薯乾暢銷區內外,是贈送親朋好友的好食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