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期洛村

依期洛村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三村鄉,地處三村鄉西南邊,距三村鄉政府所在地28.6公里,到鄉上的公路為土路,因為年久失修,交通經常中斷,運輸很不方便,距縣城近176公里。東鄰壩木、補乾村委會,南鄰墨江縣南哈鄉,西鄰墨江縣南哈鄉,北鄰扎么村委會。轄依期洛、女東、龍特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90戶,有鄉村人口2227人,其中農業人口2215人,勞動力12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79人。全村國土面積31平方公里,海拔143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476.53畝,人均耕地9.88畝;有林地17756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515.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道路道路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三村鄉,地處三村鄉西南邊,距三村鄉政府所在地28.6公里,到鄉上的公路為土路,因為年久失修,交通經常中斷,運輸很不方便,距縣城近176公里。東鄰壩木、補乾村委會,南鄰墨江縣南哈鄉,西鄰墨江縣南哈鄉,北鄰扎么村委會。轄依期洛、女東、龍特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90戶,有鄉村人口2227人,其中農業人口2215人,勞動力12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79人。
全村國土面積31平方公里,海拔143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476.53畝,人均耕地9.88畝;有林地17756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515.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76.53畝(其中:田592.3畝,地1884.3畝),人均耕地9.88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7756畝;荒山荒地25717.47畝,其他面積540畝。

基礎設施

截至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了村村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沒通路。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各村村內主幹道為未完全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8.6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0輛。

農村經濟

村全貌村全貌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5.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9.2萬元,占總收入的42.5%;畜牧業收入126.48萬元,占總收入的24.5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20頭,肉牛46頭,肉羊60頭);漁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0.54%;林業收入23.72萬元,占總收入的4.6%;第二、三產業收入52.8萬元,占總收入的10.24%;其他收入53.67,占總收入的10.4%。農民人均純收入12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1人(占勞動力的7.89%),在省內務工51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90戶,共鄉村人口2227人,其中男性1306人,女性921人。其中農業人口2223人,勞動力1279人。該自然村村民都是哈尼族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人,占人口總數的0.4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15人,參合率81.5%,五保戶24戶。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鄉衛生院,有衛生室1個,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8.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75戶,占農戶總數的96.9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1所完小,一所只有1、2年級),校舍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253人,距離三村中學28.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0人,其中小學生252人,中學生58人。沒有文體設施,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不夠豐富。2008年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鄉委、政府領導多方籌措資金建蓋了一幢3層的教學樓。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等。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77.5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2138元(人均0.96元),一事一議籌勞1960個(勞均2個)。有固定資產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7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3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2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副支書等組成,下設依期洛、機哈、崩哈等9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65人。

人文地理

依期洛,哈尼語為依茨洛,即“樹倒下”之意,傳說這裡古時候有一棵作怪的大樹,使這片地方白天看不見太陽,晚上看不見月亮。後來有個叫張進的人,在民眾的支持下,砍倒了這棵大樹,從此這裡見到了光明,建村後以此得名。
依期洛村委會位於三村鄉西南部,西南兩面與思茅市墨江縣南哈鄉牛紅村接壤;東與本鄉壩木村委會相連,屬於黑樹林地區中心的一部分。距鄉政府駐地38.6公里。境內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海拔在885-19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耕地面積2483畝,其中水田554畝、旱地1929畝。經濟以糧食產業為主、養殖業為輔,農作物有稻穀、旱谷、玉米、小麥、蕎子、大豆、花生、油菜等,畜牧業有生豬、牛、羊等。

新農村建設

我鄉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的原則,以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為切入點,2008年依期洛村委會依期洛村整村推進順利完成。完成了村內道路硬化,衛生公廁建設和培植主導產業等能發展農村經濟和公共事業的項目建設,大力改善農民居住環境、設施環境,增加農民收入,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立足實際,找準方向,發揮優勢,逐步解決"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做大做強高半山區的茶葉產業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發展茶葉加工業,做好中半山區芭蕉芋產業的發展,鞏固和發展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傳統產業,2008年在該村試種泡核桃,成活率達95%。泡核桃成為繼茶葉產業後的又一個支柱產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建一個衛生室、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等,改善人居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