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精武會館

佛山精武會館

佛山精武體育會會館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精武會館,但由於連日雨水,屋頂滲漏愈發嚴重,屋脊瓦面出現下滑,隨時有整幅瓦面滑落,危及遊客生命的危險。2010年7月,中國最大精武會館因缺18萬元維修款閉館,眾多網友呼籲救救佛山武術。

概述

已有76年歷史的佛山精武會館前些時候已經關閉已有76年歷史的佛山精武會館前些時候已經關閉
1921年7月10日,佛山精武會在清平戲院召開成立大會,會址暫設於汾水西街5號。1934年精武會會館(現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中山公園內)落成,保存至今,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精武會館。
1938年,佛山淪陷。精武會址被日寇占用用作糧倉,精武會務全面停頓,會員星散。抗日戰爭勝利後,由陳君頤、源伯格等人重組精武董事會,恢復會務,並創辦元甲中學(現佛山元甲學校的前身)。
解放後,各種武術民間團體進行整頓,佛山精武會也停止了一段時間的活動。1986復會後,佛山精武會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間武術團體,不斷發展,鼎盛時期會員達到3000多人。

突然閉館

近兩年來,隨著《葉問》、《葉問2》、《葉問前傳》等葉問系列電影的上映,佛山武術再次聲名大噪,聞訊來佛山感受武術氛圍的遊客逐漸增多,但是,佛山人聽到了不祥之聲,作為在《葉問前傳》里經常出現的場景,已有76年歷史的,位於佛山市中山公園內的佛山精武會館前些時候已經關閉,在這個夏天只能“閉門謝客”。廣東佛山市武術協會2010年月28日稱,重開日期未定。
廣東佛山精武會監事會監事長鄧偉傑說,有好幾次在精武會員練武的時候,牆上的灰石跌落下來差點砸傷人,閉館實屬迫不得已。
廣東佛山精武會會長梁旭輝說,電影《葉問前傳》在佛山精武會館拍攝,進一步擴大了佛山功夫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拍攝過程沒有對會館造成破壞,閉館的原因主要是年久失修危及會員和遊客的安全。梁會長說,在佛山精武會會員代表大會宣布閉館決定的那一刻,一股剜肉之痛湧上心頭,令人黯然神傷。
隨著電影《葉問》的上映,“詠春”功夫熱潮席捲中國大江南北,在黃飛鴻、李小龍系列功夫電影之後,佛山功夫再度蜚聲世界。而當海內外無數武術愛好者再次以“朝聖”般的而目光投向中國武術之城佛山時,一座寄託佛山功夫歷史和文化的武術會館卻因年久失修而無奈關閉。
記者採訪多位佛山武術界人士了解到,佛山精武會館的境況其實正是佛山功夫當下尷尬生存狀態的縮影,佛山民間武術團體普遍難以為繼,傳統武術文化精髓正在走向迷失。

回應

公產房“誰使用誰負責”
那么,政府在精武會館修復工程中應該擔任怎樣的角色?梁旭輝希望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的願望能否達成?針對這些問題,佛山市文廣新局文化遺產科科長應如軍告訴記者,佛山精武會館產權歸屬佛山市城市建設局,它的性質屬於公產房,根據相關規定,公產房目前實施的是“誰使用誰負責”原則,因此會館修繕的費用主體還是應該由精武會負責。
但同時應如軍也表示,如果精武會無法負擔全部的修繕費用,還可以將會館目前的現狀及修繕計畫做成書面報告提交給禪城區文體旅遊局相關部門,申請資金扶持。

網友反應

佛山功夫火了 精武會館卻關了佛山功夫火了 精武會館卻關了
據本周市內媒體報導,佛山精武會館負責人梁旭輝之前邀請專業公司出具會館維修預算,所需資金約為25萬元,在發動所有徒弟及周邊的朋友進行募捐後,也只籌到了7萬多元,還差18萬元。雖然精武會會員有200多人,每人的年會費是40元,但會費已經很難應付整個精武會的運轉,更無法支持修復會館。
原來是18萬元的維修資金要了佛山精武會館的命!網友們得知情況後疾呼,救救這座目前國內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精武會館,甚至是正在被人淡忘的佛山武術文化。
梁旭輝已表示,還將尋求香港澳門等地武林人士的資助,並希望政府能夠提供部分資金支持,對會館修復工程進行技術指導。但是這座精武會館最早也要等到明年7月佛山精武會創立90周年的時候才能重新打開大門迎客。
“佛山精武會館涉及到修葺的費用,可以首先向相關部門申請。”市文廣新局文物保護科應科長表示,精武會館可以通過該途徑向政府申請修復經費。
但是面對佛山精武會館的“沒落”,很多網民只能“恨鐵不成鋼”。C2000“求其2”網友表示,自己以前就見精武會館開過門,但這幾年好像都無見開過了,現在想起來,還想送我兒子去學幾招!天天新網友“焚化爐”直言,眼見佛山一個又一個“老字號”退出江湖,不知是何感受。
也許網友“apgnz”的調侃更能代表眾人對精武會館修繕舉步維艱的無奈,“唉,25萬讓幾多英雄折腰,聽聞某陶瓷企業的老闆一台保時捷搞爛個殼,整一整就30萬啦!”

傳承問題

佛山精武會館佛山精武會館
閉館已成文化傳承問題
一直以來,佛山以中國武術之城為驕傲,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地市一級的武術之城,一共有156個武術館,每天習武的人數大約9萬多人,這些人學習佛山傳統代表拳種詠春拳、蔡李佛拳、洪拳、龍形拳、白眉拳。除現代的武術套路,太極拳在佛山非常普及,在學校體育課上,學生們都要練習詠春拳、太極拳
可以這樣說,佛山武術已經成為佛山文化一個重要代名詞,而精武會館又是佛山武術發展史重要見證人。“fscszy”網友指出,重振精武會館,保留佛山歷史文化!
“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四大名鎮佛山,伴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文化越來越沒落,已經漸漸找不到自己的文化落腳點,一個城市的發展,難道不能以文化傳承為根,而非得使文化斷裂才能顯出有新的發展么?”網友“架勢堂堂主”道出,精武會館並不僅僅是一個館的問題,而是一個文化傳承問題,精武會館可以說是佛山武術文化的一個代表,做好了,對佛山的文化發展也很有益,但這些年政府對傳統文化的扶持卻動作甚少,像禪、南、順,每年都有上千萬的科研專項資金經費給企業,其中不乏打水漂或象徵性的,但卻鮮見有把錢給民間傳統文化組織的,個人覺得應該把這一點給重視起來。

發展之路

可否學習少林寺模式?
在佛山精武會館面臨困境之際,佛山網民也開始獻計獻策,“中國功夫被跆拳道、空手道霸占市場了,中國功夫將成為昨日黃花了。”網民“浪漫的紳士”從一個側面闡述產業化對運動項目延續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有網友稱,可以參考下河南嵩山少林寺啦,人家不僅搞得有聲有色,還同香港旅遊公司掛鈎了。
“上個世紀80年代,少林寺還是一座相當破敗的寺院,一部電影《少林寺》成就了少林寺今日之輝煌,一年的旅遊收入上億元。其山下的武術學校就有幾百家,給登封帶來10億多元的產業蛋糕。佛山精武會館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電影電視《霍元甲》、《陳真》就露面了,但是現在發展如何,真值得我們深思。”網民“笑笑”指出,少林寺的發展路徑值得佛山精武會館學習,首先學習少林寺的品牌與團結精神。把佛山很多拳種、派別,統統歸於“佛山武功”旗幟之下,統一作品牌宣傳。此外要學習少林寺的武術文化與產業化發展模式,不要把武術停留在“術”上,只會耍幾套拳棒,要提升到文化與產業的層次,尤其要讓武術與旅遊相融合,甚至精武會也可以嘗試像《印象劉三姐》、《宋城千年情》一樣,策劃一台佛山南獅武術夜間文化節目,既增加了佛山晚上文化活動,留住過夜客,又找到一條生存發展之路。
建議政府專項資金與社會募捐結合
面對佛山精武會館修復問題,在剛剛結束的佛山兩會上,民革佛山市委會提出建議拓寬投資渠道,政府配備專項建設管理資金,同時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採取以集體或個人名義自願捐資認建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
除了建議解決資金問題外,民革佛山市委會還建議在會館修復的基礎上興建武術博物館和中國功夫展示基地,全面展示武術器械、練功器械,並利用現代影視、信息技術展示中國武術歷史和現狀,待今後舉辦隆重紀念活動,迎接海內外精武同人,大力宣傳佛山武術文化。此外,還可以把佛山現有的十幾處與武術相關的古蹟統籌開發,進一步擴大中國功夫的影響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