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漢朝

余漢朝

余漢朝,男,江西弋陽人,革命烈士。 少為船工,後為弋陽革命青年社成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為中共弋陽縣特別支部委員、弋陽縣政務委員會工會副主任。次年初任弋陽縣農民協會主席。不久,回家鄉五區組織農運。

基本信息

簡介

余漢朝(1896—1935)弋陽縣人。少為船工,後為弋陽革命青年社成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為中共弋陽縣特別支部委員、弋陽縣政務委員會工會副主任。次年初任弋陽縣農民協會主席。不久,回家鄉五區組織農運。

重要經歷

1927年l1月25日,參加贛東北五縣黨員“窖頭會議”,按照會議決定,在方誌敏打響弋橫年關暴動之後,組織與領導五區農民起義。隨後,他被任為第五路指揮。1929年,任中共弋陽縣第五區區委書記。次年,調任中共信江特委監委書記,兼信江總工會委員長。 不久,調信江蘇維埃船舶檢查局長。1932年,他當選為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同年12月閩浙贛省成立後,任省勞動部部長兼地雷部部長。其間,他與工人一起研究試製出殺傷力很大的“土地雷”。1933年3月在閩浙贛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蘇維埃執行委員。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他奉命留在贛東北堅持游擊戰爭,任信河特委書記兼游擊隊總負責人。他與鄒琦等人指揮3支游擊隊,活動於磨盤山、三縣嶺、橫峰上坑源、上饒茗洋關一帶。1935年6月,他隱蔽在橫峰上坑源喜風灣,因叛徒告密,與敵搏鬥,中彈犧牲。

人物事跡

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後,余漢朝家裡首先張貼了孫中山先生的肖像。他大力向民眾宣講“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這時,余漢朝通過摯友余守忠和舒翼的介紹,結識了方誌敏、邵式平。不久,他加入弋陽革命青年社。由於經常受到方誌敏等的革命教育,他懂得窮人要翻身,就要團結起來,打倒地主老財,推翻那吃人的舊社會。從此,他深入苦大仇深的窮人中扎堆串連,教育民眾團結起來,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去。

經過余漢朝的發動和組織,弋陽五區農民起來了,開始向本村的封建勢力衝擊。有的村殺了地主家的豬,有的村立了禁約,不準有錢人運谷出村,違者重罰。

1925年5月,信行李家的封建頭子李有喜仗勢欺人,他家的水牛吃了別人禾苗一畝二分田,卻反誣貧農李茂良家偷了他的耕牛。李茂良、李順良兄弟苦無對策,急得要尋短見。余漢朝知情後,挺身而出,帶了若干人到李有喜家上門評理。開始,李有喜這傢伙不理睬,還說文打官司武打架,聽便。余漢朝怒不可遏,便喝令把他捆起來送縣處置。這個蠻不講理的惡棍一想,縣裡明擺著是“共產黨坐鎮”,唯恐吃大虧,便連連賠禮低頭認罪,認罰銀元300塊了結此事。不少民眾這樣贊道:“李有喜這匹駱駝,就服了漢朝騎!”

同年夏,方誌敏在漆工湖塘村秘密籌建起第一個農民協會,此後九區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影響到五區。余漢朝、余守忠、舒翼等因勢利導,組織與發動五區農民造豪門富戶的反,先後在方家、東堡夏家等地,打開土豪劣紳的糧倉濟貧,宰殺地主老財家的大肥豬分肉給大家吃,農民運動逐漸興起。在這期間,余漢朝還到余家塢村同農民一道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參加當時的抗旱鬥爭,日夜參與開挖土井,並在上、下埠頭架起牛車渡水灌溉,保障大片稻田免遭旱災而獲得好收成。余漢朝這種關心疾苦,熱心為民的精神得到貧苦農民的讚賞。

1926年6月,余漢朝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初,他由縣工會副主任調任縣農協主席,成為弋陽縣農民運動主要領導人。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叛變革命,形勢急劇變化,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遭到反動派的搜捕、監禁和殺害。大革命遭到失敗後,七八月間,余漢朝潛往南昌、九江等地,以當船工為掩護,繼續堅持秘密革命活動。

當方誌敏根據八七會議精神主持召開著名的窯頭會議之後,余漢朝毅然從外地返鄉,參加弋橫暴動。1928年1月,余漢朝任第四路農民軍指揮,同雷夏等率領農軍,以樟樹墩為中心,迅猛地向弋陽縣城進攻,取得節節勝利。3月,余漢朝受黨派遣重返五區。他先後到廣興、湖林、信行、李家、老屋劉家、下洋劉家等村秘密組建聯絡站,發展了十幾名交通員。同時,他還積極發展黨員,在余家塢村建立了支部。後又轉到弋陽、貴溪兩縣交界區域進行秘密活動,建立了弋貴交界邊區的黨支部。隨著黨組織的壯大,中共五區區委會成立,余漢朝任區委書記。

1929年,余漢朝先後還在寶峰趙家、港口、箭竹龍陰及周潭外圍以至貴溪的六區一帶活動,並發展了葉梅臣、葉運才、趙冬生、黃進廷等一批共產黨員,為這些地方開展革命活動奠定了基礎。

五區廣大農民起來了,土豪劣紳開始四處逃遁。余漢朝乘革命力量興盛之際,在余家埠建立了赤衛隊、赤少隊、婦女聯合會和兒童團等組織,接著還建立了五區蘇維埃政權,提出“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貪官污吏,平債分田分地”的口號。不久,余漢朝又繼續領導民眾進行捉土豪籌款的行動。他召集余家塢等村和四區赤衛隊等共100多人,拿來火槍、腰刀、鐵尺、梭標、鳥銃等武器,一路向河南石上吳家捉“灶谷嘴”,二路走下洋劉家捉“豬仔師”。這兩路的突擊行動,共罰土豪劣紳1000銀元以上,震動了弋陽整個縣城。

1930年3月初,國民黨派兵往河口調防,下洋劉家村對白軍路過船隻轟了兩炮。這時,敵軍船向北岸包圍劉家村。余家塢村立即吹號調集赤衛隊策應,主動把敵人引到余家塢方向。敵軍剛進村口湖沿,即被土炮轟倒幾個。這次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敵人始終沒有攻進余家塢村。這次戰鬥,充分顯示了余漢朝的軍事才能。

同年5月,由於暴雨,五區信江洪水決堤,大水淹沒了早禾,民眾心急如焚。這時,余漢朝獲悉敵人糧船正好由貴溪開往上饒,必經此地。他便及時地向蘇區紅軍報告,要求派紅軍配合當地農民截阻糧船。按照余漢朝等人的策劃和部署,紅軍和農民的密切配合,抓住戰機,在不到兩小時的戰鬥後,十幾艘裝了米的船均被紅軍截獲到手。截糧戰鬥勝利了,貧苦農民分得度荒糧食,革命的情緒更加高漲。這次戰鬥也給敵人不小的震動,當時國民黨省府主席魯滌平就驚呼:“可了不得,連軍糧都敢截,真是要造反了。”

中共信江特委成立後,余漢朝擔任信江特委監察書記兼信江總工會委員長。在第三次攻打弋陽縣城時,他在四、五區內組織船隻,送紅軍過河,並參與指揮作戰,均取得勝利。攻占縣城後,余漢朝將工人糾察隊組織起來,並著手籌建起蘇維埃信江船舶檢查局,後任局長。8月中旬,余漢朝參加了弋陽縣總工會在二區繆家召開的會議,會後即擔負起組建船運、手工業、店員等工會的工作,有力地發揮了工人組織在革命鬥爭中的作用。1931年1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余漢朝被推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執行委員。

1932年,贛東北省改名為閩浙贛省,余漢朝任省勞動部長兼地雷部部長。在此期間,他在做好勞動部管理工廠工作之外,還在製作地雷上下了一番功夫。有一次,他用一個瓦罐裝炸藥和鐵碎片,埋在田畈中間,在一定距離內做一道紙牆,然後拉響導火線,頓時紙牆粉碎,地面被炸成一個小池塘,試驗證明這種自制地雷殺傷力很強。

在余漢朝試驗地雷成功後,方誌敏讚許地說:“漢朝,你可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地雷部部長了。看來這玩藝兒殺傷力不小,可以推廣,叫敵人嘗嘗它的味道!”不久,余漢朝成功地在芳家墩組織了一次地雷伏擊戰,打得敵人血肉橫飛,消滅了一股騷擾蘇區的敵人,並繳獲到一批槍枝彈藥。

1933年3月,在閩浙贛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余漢朝當選為省蘇維埃執行委員。他繼續保持對工作熱情主動和捨生忘死的精神。有一次,敵機轟炸省蘇維埃駐地後,他便親自帶領工兵出動,把埋在地里未爆炸的炸彈挖出,並拆開。這既排除了險情,又可以利用炸彈結構物作為製作地雷的原料。余漢朝的工作成績,曾得到方誌敏的高度評價:“……如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的地雷部長,他是個撐船工,他每月只用大洋3000元,能造出大小地雷15萬個,頂小的地雷,6斤重一個,頂大的地雷,120斤重一個,20或30和40或50斤的是中等地雷。每個地雷,平均計算,只合大洋2角。他能夠做出這樣的成績,就是他能夠鼓勵工人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工作的戰鬥熱情,故所費小而收穫大。”1934年6月,余漢朝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

1934年11月,方誌敏率紅十軍團北上抗日離開蘇區後,余漢朝奉命留守贛東北蘇區堅持游擊戰爭。在供給異常困難的日子裡,余漢朝常常把自己的乾糧分給其他同志,還把分得的食鹽讓給傷員,表現了他對戰士的友愛和溫暖。

1935年2月初,閩浙贛省委在橫峯縣新篁鄉東涇村召開了省直機關活動分子會議,研究和部署開展游擊鬥爭。省委決定余漢朝任中共信河特委書記。

信河特委在余漢朝、鄒琦等人的領導下,分別在各地展開了打擊敵人的活動。弋陽曹正良等率領的一支精幹大隊,在三縣嶺、磨盤山一帶活動;上饒何啟泉等率領的一支游擊隊,在茗洋關里及石人殿等地與敵人進行鬥爭;橫峰上坑源一帶有周志以等率領的一支游擊隊與敵人周鏇,積極打擊敵人。幾個月來,殲敵90餘人,繳槍70餘支、花機槍一挺,各種子彈400多排。

農曆五月間,余漢朝、傅長金(橫峯縣蘇維埃財政部長)和楊年半(游擊隊員)隱蔽在橫峰上坑源喜鳳灣一個山棚里,已經是好幾頓沒吃上飯了。他們找來坑源村的黨員幹部王德成,余漢朝將繳來的一個金戒指交給他,囑咐他到溪畈兌換糧食充飢。不料,王德成頓起貪財邀功的歹心,向國民黨第二十一師告密,並連夜帶兵圍山。余漢朝、傅長金毫無戒備,待敵臨近才與之搏鬥,不幸當場壯烈犧牲。

民國人物(五)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