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肩三

劉肩三,又名賢招,號漢才,化名謝寶東。江西省都昌縣人。1892年12月5日生。曾就讀於南康府中學、江西省立農業專門學校。他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作為農專學生代表參加南昌學生聯合會。192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都昌支部委員,並舉辦黨務訓練班,培訓農運骨幹。

基本信息

經歷與事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肩三面對險惡的形勢,毫不畏懼,相繼領導了都昌撲城和汪墩農民武裝暴動。當選為中共都昌縣委委員、組織部部長,並任縣農民協會常務委員,領導農民開展武裝鬥爭。不久調任餘干縣委書記,積極發展黨員,秘密建立縣各級黨組織,和區、鄉蘇維埃政權,並為弋(陽)橫(峰)根據地收購、運送武器彈藥和各種物資,有力支援了根據地的武裝鬥爭。

1929年7月,受黨的派遣,劉肩三赴景德鎮秘密發展黨團和工會組織,開展工人運動。翌年7月,他率領工人武裝配合方誌敏率領的贛東北紅軍獨立團,一舉攻取景德鎮。隨後,獨立團改稱紅10軍,劉肩三調任該軍19團政治委員。不久升任紅10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兼7旅政治委員。

人物生平

1919年,五四運動的訊息傳到南昌。5月7日,劉肩三作為“農專”的代表參加了在南昌市百花洲沈文肅祠召開的全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代表會,並被推選參加南昌學生聯合會。5月9日,南昌全市學生舉行總罷課,劉肩三登台演說,並血書“時日曷喪,余及汝皆亡”以示其志。學生的愛國熱忱,使軍閥當局極為恐懼。江西督軍陳光遠責令“農專”將劉肩三等提前畢業。劉肩三回到都昌,矢志不移,繼續革命。在縣立高小師生中組織宣傳隊和罷課;在縣城成立了日貨檢查組,檢查焚毀仇貨。6月,他又帶著縣立高小師生下鄉巡迴宣傳,使這場愛國風暴迅速波及全縣。

1922年,都昌遭受大水災,哀鴻遍野。縣知事劉燮臣卻全然不顧民眾死活,除增加本年度征繳外,還要“追繳5年舊欠”。劉肩三便發動民眾抵制重稅,並親自率領紳士代表,前往縣公署為民請願。劉燮臣蠻不講理,竟把劉肩三扣押起來。劉肩三被扣押的訊息,剎時震怒了全縣,學生罷課,商人罷市,近郊二三十里路的農民也扛著扁擔鋤頭湧進了縣城,包圍了縣公署。鬥爭持續了三天,劉燮臣被迫放出劉肩三,自己也嚇得離開都昌,跑回南昌。劉肩三十分感激大家對他的支持,並告誡大家劉燮臣此去不會罷休,我們不能讓惡人先告狀,要迅速派人去南昌,取得輿論支持。於是,他主持起草了一份《告旅省都昌同鄉書》,選派代表連夜乘船送往省城。由於各方面的支持,鬥爭取得勝利,田賦沒有繳,劉燮臣也被驅逐。是年,劉肩三又發動民眾,趕走了兩名催辦糧賦的“委員”。連續趕走了幾名“命官”,全縣人民十分欽佩劉肩三的組織領導。

1926年1月,中共南昌特別支部派劉越到都昌,從事建黨工作。劉越素聞劉肩三有改造舊社會和追求新思想的強烈願望,經常找他談心,引導他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並於1926年2月,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中共都昌小組成立並決定以汪墩、徐埠、蘇山等地為重點發展黨的組織開展農民運動,指定劉肩三負責農民運動。他先後到汪墩辦起兩所農民夜校,親自給農民講課,啟迪他們的階級覺悟,為都昌農民運動的興起打下了思想基礎。

3月19日,劉肩三等作為都昌代表出席了由共產黨員趙醒儂主持召開的國民黨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24日會議一結束,劉肩三等即趕回都昌,秘密舉辦了兩期“黨務訓練班”,以農民、學生和教員為對象,先後培訓了90餘名農運骨幹。爾後,帶著這批同志,在全縣各地廣泛開展革命活動,秘密建立農民協會。由於上年都昌遭受旱災,是年春荒嚴重,貧困農民十有八九斷炊,地主劣紳乘機盤剝農民。汪墩劣紳劉世容,以搞“平糴”為名,從中牟利。劉肩三便發動附近農協會員200多人找劉世容算賬,並打開劉世容的穀倉,將稻穀分給窮苦農民。此後,劉肩三獲悉縣知事傅運炎趁即將調任之機加劇搜刮、貪污錢糧款數千元,便帶領農協會員及民眾2000餘人組織“請願團”,當面找傅運炎算賬,並親赴省城與傅打官司,摘掉了傅運炎的“烏紗帽”。這兩次鬥爭,使農民看到組織起來的力量,極大地推動了全縣農運的迅速發展。到1926年10月北伐軍進入江西之前,都昌已成立區農民協會6個、鄉農民協會21個,會員達1200餘人。

隨著農民運動的興起和發展,都昌黨的組織也在壯大,除縣城外,汪墩等地亦建立了黨的小組。1926年5月,中共都昌支部成立,劉肩三當選為支部委員。1926年11月上旬,北伐軍攻克九江,軍閥孫傳芳的敗兵途經都昌時,劉肩三組織農民協會會員沿途阻擊,繳獲各種長槍10餘支、迫擊炮兩門;策動縣公署九名警察攜槍12支起義;發動縣城人民扣押了北洋軍閥政府都昌縣知事;派人從吳城接來北伐軍,結束了北洋軍閥在都昌的統治。隨後,國共合作的國民黨都昌縣黨部成立,劉肩三當選為農民部長。同時,成立了都昌縣人民自衛隊,劉肩三任大隊長兼指導員。

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都昌農民運動如火如荼。1927年2月8日,都昌農民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成立縣農民協會,劉肩三當選為常委。7月,遵照中共江西省委指示,中共都昌縣委成立,劉肩三當選為縣委委員,負責組織部和農民運動委員會工作。

1927年春夏,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革命形勢急轉直下,都昌的大革命遭到失敗,劉肩三等33名中共黨員負責幹部受到通緝,被迫撤離都昌。劉肩三懷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在贛北找到省委,參加省委召開的鄱陽風雨山會議,聽取了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會後,奉命派到餘干任中共餘干縣委書記。劉肩三化名老張、舒玉豐,以米商身份到各地聯絡黨員,辦理黨團員重新登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清除了不堅定分子,整頓了黨的組織。至翌年4月,劉肩三於五雷里源盧家,正式恢復了中共餘干縣委,下轄四個區委和一個縣城特支。劉肩三帶領縣委認真貫徹黨的八七會議決議,積極發展黨員,並在民眾中通過“上名字”,建立黨的外圍組織,創造武裝暴動和建立革命政權的條件;努力為弋橫根據地收購、輸送武器彈藥;籌集根據地所急需的布匹、食鹽、藥品等物資。由於劉肩三等人的艱苦努力,餘干革命形勢迅猛發展,各區、鄉秘密蘇維埃政權紛紛建立起來。

1928年底,劉肩三調任中共信江特委委員。不久,被派往上海學習工人運動。1929年7月,他從上海返回,被派往景德鎮從事工人運動。景德鎮是都昌人集居的碼頭,劉肩三化名張定東,以同鄉關係,深入窯場、坯房、匣缽廠,秘密發展黨團和工會組織。1930年7月6日,由於地下黨和工人裡應外合,贛東北紅軍未放一槍一彈就攻下了景德鎮。紅軍進入景德鎮後,受到革命思想薰陶的瓷業工人踴躍入伍,紅軍猛擴到4000餘人。紅軍擴大後改稱紅十軍,劉肩三調入部隊工作,任第十九團政治委員。不久,紅十軍揮師都(昌)、湖(口)、波(陽)、彭(澤)地區,一路上打波陽、攻彭澤、克秋蒲、取至德,連戰皆捷。8月31日,進入都昌;9月3日晚,趁主力在都、湖力界駐紮之機,經軍部同意,劉肩三率紅十九團回故鄉汪墩,燒了軍閥劉士毅的房屋,處決了劉書會等反革命分子,籌集了大筆軍款。後來紅十軍奉命經波陽返回老蘇區整編,劉肩三任紅十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兼七旅政治委員。

1930年10月,紅十軍為執行中央關於攻打九江的任務再次來到都、湖、波、彭地區,廣泛發動民眾,開闢新區。地方工作部在劉肩三領導下,迅速恢復了四縣的縣委組織。10月6日,劉肩三率部開到都昌張嶺,在這裡恢復了中共都昌縣委,兼任縣委書記,並在短期內建立了第七、八、十三區委;為了培養革命骨幹,還在張嶺街辦了一期有70餘人參加的幹部訓練班;隨後,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下轄八個區蘇維埃政府。在紅軍幫助和地方工作部具體領導下,很快形成了一個以武山為中心,包括都昌、湖口、波陽、彭澤大片地區的武裝割據區域,並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運動,民眾鬥爭情緒十分高漲,各革命團體相繼成立,僅都昌一縣,赤衛隊就發展到1350餘人。都、湖、波、彭根據地的創建,使贛東北根據地擴大到皖贛邊境。

由於紅軍主力遠離老蘇區出征,造成後方空虛,敵人乘機向弋橫中心區域進攻。1930年11月上旬,軍部在波陽肖家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放棄強取九江的冒險計畫,立即撤回弋橫蘇區。同時,考慮到都、湖、波、彭地區的民眾基礎好,為繼續發動和組織該地區的鬥爭,決定成立都湖鄱彭四縣總指揮部,由劉肩三任總指揮,並留下二三十名幹部和部分槍枝,帶領赤衛隊堅持鬥爭。紅十軍撤離後,國民黨軍第五師開到波陽,糾集四縣地方武裝,對都、湖、波、彭根據地進行了瘋狂的“圍剿”。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11月13日,劉肩三派人通知湖口縣委、縣赤衛隊與其靠攏、準備撤退上山。14日,當湖口的同志趕到彭澤黃板橋與劉肩三會合時,不幸被敵五師二十八團包圍,劉肩三當即率領部隊與敵激戰。11月16日,終因彈絕,劉肩三於彭澤黃板橋上壟水桶港壟頭路上被俘,押至彭澤老屋陳村,敵二十八團團部駐地的馬圈內,後被敵連長認出。敵人利用封建宗族情勸降失敗後,又用盡各種刑具也無法使他屈服。於1930年11月17日,將劉肩三殺害。

英勇就義

同年10月,劉肩三隨紅10軍來到以武山為中心的都(昌)、湖(口)、鄱(陽)、彭(澤)地區,廣泛發動民眾,開闢新區,與周建屏等創建了都湖鄱彭革命根據地,使贛東北根據地擴展到皖贛邊境,縱橫500里、人口100餘萬。同時,迅速恢復了中共都昌、湖口、鄱陽、彭澤縣委,併兼任中共都昌縣委書記,發動和領導了該地的武裝鬥爭。11月,都湖鄱彭四縣指揮部成立,劉肩三任總指揮,率領赤衛隊抗擊縣反動地方武裝的“圍剿”,14日,當湖口隊伍趕到彭澤黃板橋與劉肩三合會時,突遭敵5師28團圍攻。他立即指揮幹部戰士與數倍於我的敵軍展開激戰。戰鬥十分激烈,血戰2天2夜,終因彈盡糧絕,多數幹部、戰士壯烈犧牲,劉肩三等50餘人被俘。1930年11月17日,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時年37歲。

民國人物(五)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