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士翹

廖士翹 (1892—1951) 字卓如,江西省修水縣黃沙橋鄉長坑人。少時家境清貧,入學私塾,雖聰敏過人,終因學費不支而輟學。後考入免收一切費用的南昌陸軍國小,畢業後因成績優異保送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數年後又遴送日本士官學校專修工兵科。 1925年歸國,追隨孫中山到廣東參加國民革命,後由廖仲愷介紹任黃埔軍校教官。次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直屬工兵團團長、東路軍工兵指揮官。1931年12月19日,任南京陸軍步兵學校教育長

基本信息

獲得成就

1932年秋,江西創建行政督察區制度,回贛任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駐武寧,兼區保全司令、武寧縣縣長。1933年,任江西省保全處處長,參與組織保全團圍攻蘇區與紅軍。1936年10月升少將。1937年,任江西省保全司令部副司令,曾作為江西省政府代表之一,在南昌,參與和項英、陳毅為改編紅軍游擊隊、實行合作抗日的談判。1938年兼任鄱陽湖警備司令部司令,在武漢會戰、贛北戰役中,率鄱陽湖警備部隊作戰。後參與組織江西保全部隊作戰。 1945年5月任江西省保全司令部副司令。

獲得榮譽

1947年7月7日升中將。在任期間曾對駐修水的國民政府軍王陵基部違紀欺民行為,直控不諱。抗戰結束後,王陵基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廖士翹被解職在家。 廖士翹後離職返鄉,專注於私立翹材中學事務。他認為中國淪為列強皰俎,乃民族文化、科學落後之故。所以致力教育,給優生髮獎學金,對貧困學生減免學雜費,以優厚待遇延聘優秀教師,並親自為翹材中學撰寫了校歌曾為此校撰寫校歌:“身體不壯,哪有力量;生活不正,哪能作人;學問不深,哪有發明;我們要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將來在空中飛,到海底行,方不愧翹材之名。”支持子女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49年5月帶領學生迎接解放軍,並向解放軍軍管會登記移交所存武器。1951年在鎮反中被槍決。1988年平反。遺有《廖士翹日記》,藏於南昌市檔案館。

民國人物(五)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