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家坪鄉

佘家坪鄉位於桃源縣中部,鄉政府距縣城30公里,東連三陽港鎮、南與泥窩潭鄉毗鄰、西抵龍潭鎮、北與理公港鎮接壤。

基本信息

簡介

佘家坪鄉位於桃源縣中部,鄉政府距縣城30公里,東連三陽港鎮、南與泥窩潭鄉毗鄰、西抵龍潭鎮、北與理公港鎮接壤。鄉境面積12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083畝、林地面積94471.5畝、牧草面積11152畝、園地面積2230.5畝、水域面積10162.5畝、交通道路占地面積1429.5畝、建築及工礦用地面積10783.5畝。宋元時期,現鄉政府駐地佘姓為望族,故名為佘家坪。

全鄉共轄24個村、229個村民小組,農村總戶數6442戶,總人口22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9291人,非農業人口2709人,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淺丘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盛產水稻、油菜、紅薯、花生、油茶、水果等;家禽家畜和水產養殖興旺,其產品長期遠銷廣州、廣西等地,特別是該鄉特產沙田柚和蜜柚兩大優質水果享譽省內外。

70年代前,佘家坪鄉的農業生產還處於落後狀態,全鄉糧食平均單產僅132公斤、油選單產僅28公斤、牲豬發展人平僅0.6頭、鮮魚產量人平占有不足1.4公斤。70年代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自力更生,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後興建了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8座;新建電站1座,裝機總容量125KW,電力排灌機埠15處,人工開河8條,台渠總計251公里,全鄉有效灌溉面積15000畝;大力推廣科技興農,年年更換作物品種,不斷推廣套用農業生產新技術,科學調整結構,糧、油、果、畜、禽、漁、林等綜合啟動,協調發展。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50萬元,人均純收入2400元。基本農田44414畝,糧食單產達400公斤;油菜栽種面積達10000畝,單產125公斤;柑桔、沙田柚、蜜柚等水果栽植面積2600畝,其中庭院大戶150個,面積達1000畝,水果產量人均26公斤;牲豬發展人平1.5頭;家禽發展人平30羽;鮮魚總產人均10公斤;林業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自2002年啟動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全鄉退耕還林總面積達3176.7畝,森林覆蓋率達45.7%。

全鄉現有機械廠、怡清源茶場等民營企業,他們以改造促鞏固、挖潛力促發展,先後投資100多萬元進行設備改造,引進新的發展項目。我鄉對企業實行目標管理,並明確鄉級主要骨幹聯繫,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民營企業的長足發展也為帶動一方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

佘家坪鄉交通、通信、文化、衛生、教育事業發展迅猛。近年來,公路建設如火如荼,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組組通公路。目前,佘家坪鄉公路建設規劃在2006年——2008年完成公路硬化83公里,其中佘家坪——向家橋(含大里山——楠竹灣)10.7公里公路、龍潮寺——三元橋10公里公路均於2006上半年開工建設,將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硬化,實現全線通車。佘家坪鄉通訊發達,據統計,全鄉現有程控電話用戶近3200戶,入戶率達50%。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兩大通信公司均在我鄉建有基站,網路覆蓋面廣。2006年下半年,中國移動將在六角埡村另興建一基站,進一步擴大網路覆蓋面。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電視入戶率達98%,其中有線電視用戶達380戶。教學環境不斷改善,目前有2所初級中學和5所國小,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培養的學生在參加省、市、縣各項競賽中多次獲獎。衛生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現有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9名,他們醫務水平高,有村醫療站18個,醫療器械齊備,民眾就醫方便。

佘家坪集鎮建設將以一條街,一個市場,一個院子,一個廠為重點逐步實現規範化。集鎮供水設施逐步完善,2006年7月,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在金子山村已建成一座能供應近300人生活飲用的高規格自來水廠,有效解決了集鎮居民安全飲水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