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坪鄉段德昌中學

金果坪鄉段德昌中學,位於巴東縣最南端的魚米之鄉——金果坪,理念是德育為首、質量為魂、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金果坪鄉段德昌中學位於巴東縣最南端的魚米之鄉——金果坪,因“共和國第一號烈士”段德昌在此長眠而得名。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風景怡人。學校整體布局科學,既有高雅濃郁的文化品味,又有溫馨怡靜的校園風光;既有功能齊備具現代氣息的科教大樓,又有寬敞舒適的生活、學習場所,是莘莘學子求知的聖地,成長的樂園。 學校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質量為魂、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理念,以“弘揚老區精神、辦人民滿意學校”為目標,以“管理立校、科研興校、教改強校、創新活校、創收富校”為思路,以“日查、周學、月考、期評”為措施,逐步形成了“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紮實工作”的教風,形成了“自強自律、自尊自立”的學風。學校被州、縣教育局表彰為“德育先進單位”,被縣委、鄉黨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縣文明辦評定為“最佳文明單位”,被縣教育局督導室認定為“縣級示範學校”,並多次被鄉黨委政府表彰為“中考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目前學校正以嶄新的姿態、昂揚的鬥志、雄勁的步伐向“州級示範學校”、“州級文明單位”進軍。

段德昌簡介

段德昌

英雄紀念碑

段德昌,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字裕後,號魂

1904年生,湖南南縣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 。

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6月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在南縣、華容、石首、公安等地進行革命活動。曾任中共公安縣委書記,領導該縣年關暴動。曾介紹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1團團長彭德懷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4月任紅3軍(紅2軍團改編)第9師師長,指揮部隊連戰連捷,取得三官殿、沙崗、普濟觀、郝穴、汪家橋、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等戰鬥的勝利。被湘鄂西蘇區軍民譽為“常勝將軍”。是年秋,在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下,紅3軍被迫離開洪湖蘇區。他率9師擔負阻擊、斷後等艱巨任務,轉戰3500餘公里,於12月下旬到達湘鄂邊。

1933年犧牲,年僅29歲

教職員工

艾前聖 陳祥傑 陳祥滿 陳益民 鄧春玲 鄧春玲 佃本奎 段昌明 段曉輝 段振忠 胡仁源 黃春玲黃秀英 江小蓉 李曉琴 李釗鵬 劉永忠 聶友明 佘景力 佘景力 沈翔 盛雄 宋朝伊 宋亞飛 覃新周 覃章勇 譚鳳英 譚屹立 譚運政 湯運喜 唐繼文 田國慶 萬家斌 徐平遠 許立寧 嚴世星 嚴世星 楊斌 楊端儒 楊蓉 張迪 張健 張健 張守紅 張賢浩 張應喜 趙艷瓊 天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