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謨

陳奇謨是湘鄂謨邊特委委員,石門蘇維埃主席。陳奇謨出生於一個鄉村中醫之家。曾先後就讀於石門磨崗隘高等國小、石門縣立中學和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陳奇謨,1901年7月生於磨市鎮商溪黃龍崗村陳家坪。5歲多時,向塾師求學一年,以後在家跟著父親攻讀詩書。1918年考進磨崗隘高等國小第五班。1921年進入石門縣立中學第九班學習。1925年考人湖南省立二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5年在省立二師讀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任共青團常德地委宣傳幹事。曾協助中共常德地委民運部創辦《湘西民報》;與滕代遠等一起帶領常德學生開展反帝宣傳和進行清查日貨的鬥爭。1926年3月,因積極參與組織全校進步師生以“馬列主義研究會”名義,同學校中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展開激烈鬥爭,而遭反動當局通緝,被迫中止學業離開常德,轉入地下鬥爭。同年7月,北伐軍入湘後,遂返回常德,繼續從事編輯《湘西民報》工作,並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5月,常德發生反革命“敬日事變”後,轉赴石門、臨澧等地堅持鬥爭。同年11月,任中共湘西特委委員,遂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回到家鄉石門的磨崗隘、芭蕉峪、龍崗一帶從事恢復黨組織和組建工農武裝的工作。不久,兼任中共石門縣磨崗隘區委書記,參與全縣年關暴動的組織部署工作。

1928年初,率20餘名暴動隊員趁夜連續襲擊本縣清泥溪、泥沙等地的反動土豪劣紳住宅,並當場處決當地兩名罪大惡極的大劣紳。同年8月,任石門縣磨崗隘農民暴動隊隊長。曾率暴動隊隨湘鄂西紅四軍轉戰於澧縣等地。

9月中旬,被推選為石門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為了鞏固和擴大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積極從事區、鄉各級蘇維埃政權建設工作,先後在泥沙、白竹埡一帶普遍建立蘇維埃政府,並在石門、鶴峰兩縣交界處的走馬坪創辦一所紅軍後方醫院,使許多紅軍傷病員得以治療,重返前線。

1931年秋,國民黨軍對石門蘇區實行重兵“圍剿”後,率縣蘇維埃機關轉移到鶴峰繼續堅持鬥爭,並立即組建以石門縣游擊隊為主體的鶴峰游擊隊,任游擊隊政委。後相繼調任湘鄂西紅三軍教導(後改稱湘鄂邊獨立團)一師政治部主任、中共長(陽)巴(東)縣委書記兼縣游擊大隊政委,隨部轉戰於黃柏山、洪湖一帶堅持游擊鬥爭。

人物事跡

陳奇謨, 1901年7月生於磨市鎮商溪黃龍崗村陳家坪。5歲多時,向塾師求學一年,以後在家跟著父親攻讀詩書。1918年考進磨崗隘高等國小第五班。1921年進人石門縣立中學第九班學習。1925年考人湖南省立二師。

“五卅慘案”後,陳奇謨參加了學生救國義勇隊,任省立二師學生救國義勇隊隊長。接著,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任團地委宣傳幹事,協助中共常德地委民運部出版《湘西民報》,到常德市各個學校活動,幫助成立學生自治會,並和滕代遠等公開組織反帝組織雪恥會、馬列主義研究學會,發展團員。還和石門同鄉劉勛樹、龍在前等參加常德學生清查日貨活動。

1926年4月,省立二師革命學生和右派學生發生衝突,造成“二師事件”,地方政府出面彈壓,滕代遠、陳奇謨、劉植吾等受到通緝。陳奇謨在石門籍學生的保護下,從省立二師化裝離開常德。7月,北伐軍由賀龍率領進入常德,一些革命組織又公開活動起來,陳奇謨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繼續主動協助出版《湘西民報》。10月,中共湘西特委成立,陳奇謨受特委指派回石門工作。1927年11月,陳奇謨回石門後任縣委委員。以教書為公開職業,先後深人到磨崗隘區的芭蕉峪、龍崗等地幫助恢復和建立黨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隊,並任中共磨崗隘區委書記。還動員父親陳樹仁加人了中國共產黨。並根據縣委決定,在磨崗隘組織農民武裝暴動,配合石門“年關暴動”。

1928年8月,賀龍率紅四軍1500多人進駐石門磨崗隘。陳奇謨等即在磨崗隘組織農民暴動隊,自任隊長。9月,紅軍東進,陳奇謨等跟隨紅四軍主力游擊澧縣,奪獲大堰壋部分團防武器,消滅了王家廠團防據點,鎮壓了一批土豪和清鄉委員,領導農民打土豪,燒契約。不久,陳奇謨等又隨部隊向所街、泥沙一帶轉移,與石門泥沙的游擊隊會合。9月中旬,前委決定在此立足,並正式成立了石門縣蘇維埃政府。陳奇謨同時擔任縣委書記和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0月,陳奇謨隨部隊轉移到湖北鶴峰走馬坪一帶,領導石門縣蘇維埃政府和游擊大隊在泥二婭堅持鬥爭。1929年夏,紅四軍獲南岔赤溪大捷,鶴峰、桑植蘇區連成一片,不久,石門縣蘇維埃政府由泥二婭遷至白竹婭。為了鞏固和擴大紅色區域,陳奇謨同紅軍一道深入鄉村發動民眾恢復農協、籌建區、鄉蘇維埃政權。到12月底止,先後組建了泥沙和白竹婭兩個區蘇維埃政府和楓香坡、潘坪、清官渡、衙基、南鎮等鄉蘇維埃政府。

1930年春,陳奇謨動員懂醫術的父親陳樹仁在鶴峯縣走馬坪大衛明家灣建起了石門縣紅軍後方醫院。陳樹仁被任命為院長。1930年2月下旬,賀龍奉中央指示,率紅四軍去洪湖與紅六軍會師。國民黨反動團防部隊趁機向石門蘇區反撲。陳奇謨、楊萬柳等人組織民眾,配合留守的賀炳南紅軍獨立團打擊敵人。1930年7月,紅二軍團成立。10月13日,紅軍主力進攻石門縣城,建立了臨時後方。不久,石門縣蘇維埃政府也從石門賀家台掛至縣城,並對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汪毅夫任主席,陳奇謨等任委員。在此期間,陳奇謨積極配合汪毅夫在縣城、易家渡、二都坪一帶發動民眾,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使石門縣蘇維埃政權進人了全盛時期。10月中旬,紅二軍團外出作戰,敵人乘機發動了對石門蘇區的大規模“清剿”。縣蘇維埃政府被迫從縣城回遷至磨崗隘,汪毅夫隨軍離去,陳奇謨復任主席。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陳奇謨一上任,即在磨崗隘區蘇維埃政府召開區聯席會,進一步貫徹《土地問題決議案大綱》,在磨崗隘和泥沙等區全面進行了土地改革。與此同時,還在各區鄉成立了赤衛隊,全縣成立了游擊總指揮部。不久,縣蘇維埃政府遷到賀家台,縣蘇維埃主席職務改由劉植吾擔任。

1931年4月2日,湘鄂邊分特委在湖北省五峯縣採花區長茂司召開石門、五峰、長陽、鶴峰、桑植等縣黨代會。陳奇謨代表石門出席了會議,當選為湘鄂邊特委委員。是年秋,國民黨對革命根據地進行了第三次大規模 “圍剿”,石門縣蘇維埃政府游擊隊兩面受敵,傷亡慘重,被迫放棄賀家台。石門縣蘇維埃政府機關及其全班人員遷往鶴峰,陳奇謨再次出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陳奇謨從石門轉戰鶴峰,以湘鄂邊特委委員的身份組建了鶴峰游擊隊,自己擔任政委。

1932年3月31日,陳奇謨出席了湘鄂西省委在長陽縣枝拓坪召開的工農兵代表大會。會議之後,陳奇謨以湘鄂邊特委委員身份,留在長陽指導工作,恢復健全各級組織機構。僅半個月時間,共青團縣委、縣農民協會、縣婦女會、縣游擊隊等相繼成立。全縣各區鄉也恢復和新建了枝拓坪、大龍坪、黃柏山等區蘇維埃政府和31個鄉蘇維埃政府,總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不久,陳奇謨被任命為長巴縣委書記兼縣游擊大隊政委。12月下旬,紅三軍經巴東進入長陽。陳奇謨被任命為紅三軍教導一師政治部主任。根據賀龍的指示,陳奇謨與紅三軍九師參謀長王炳南一道深人到枝拓坪、雙右墓、黃柏山等地,恢復了清江以南、長陽西南部的蘇維埃政權,並在黃柏山通過呂盼章籌集子彈73箱,送交給了巴東金果坪紅三軍總部。

1933年3月中旬,中央分局在金果坪召開會議,錯誤地決定開展第三次“肅反”,逮捕了原湘鄂邊特委委員陳奇謨和湘鄂邊獨立團團長王炳南以及紅六軍軍長段德昌等大批幹部。陳奇謨拒不承認自己是“改組派”,在鶴峯縣城後壩含冤遇難,時年32歲。

成就與榮譽

“五卅慘案”後,陳奇謨參加了學生救國義勇隊,任省立二師學生救國義勇隊隊長。接著,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任團地委宣傳幹事,協助中共常德地委民運部出版《湘西民報》,到常德市各個學校活動,幫助成立學生自治會,並和滕代遠等公開組織反帝組織雪恥會、馬列主義研究學會,發展團員。還和石門同鄉劉勛樹、龍在前等參加常德學生清查日貨活動。1933年3月,在湘鄂西蘇區肅反擴大化運動中,被誣為“改組派”錯殺於鶴峰後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