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亞島

伊米亞島

伊米亞(Imia)是希臘的叫法,土耳其稱為卡爾達克(Kardak)。位於東愛琴海卡利娜諾斯島Kalolimnos附近,距土耳其海岸不到4海里,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土希兩國對該島的主權歸屬一直存在爭議。希臘根據1958年日內瓦對於島嶼有島嶼架的規定,指出愛琴海絕大部分大陸架應當歸希臘管轄。

基本信息

簡介

伊米亞島 伊米亞島

伊米亞島位於東愛琴海卡利娜諾斯島Kalolimnos附近,土耳其人稱其為卡爾達克島Kardak。該島距土耳其海岸不到4海里,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土希兩國對該島的主權歸屬一直存在爭議。1996年1月,為爭奪該島,同為北約成員的兩國曾集結戰艦數十艘,最後時刻,美國出面調停。在愛琴海領土爭端和賽普勒斯島問題上,兩國矛盾重重。根據1932年的條約,伊米亞島等絕大部分愛琴海島嶼劃歸希臘所有。由於島嶼有的距土耳其近在咫尺,土方一直未予承認。賽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東部,南部的希臘族政權,即賽普勒斯共和國得到國際社會承認,並於2004年5月1日單獨加入歐盟;北部的土耳其族政權,即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僅得到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承認。近年來,希土兩國關係得到改善,在緊急事件面前,兩國軍方也加強了溝通與合作。

伊米亞島之爭

地圖地圖

長期以來,愛琴海上伊米亞島的歸屬問題一直是土耳其和希臘的“心病”。雙方為了爭奪其主權多次紅臉,甚至差點大打出手。為了維護海上利益,土希都在不斷加強海軍建設。一旦衝突爆發,這將是一場——土希海軍大較量.

愛琴海上的伊米亞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希臘對該島擁有主權,那么希臘對幾乎整個愛琴海就擁有了控制權,這樣一來,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影響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土、希對這個小島都不肯放手,而雙方的海軍就是它們爭島的籌碼。

希土交惡由來已久  

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三面臨海,面積13萬多平方千米,其中島嶼面積就達2萬多平方千米。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有2000多年文字記載史。公元前五世紀為全盛時期,後來,先後被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土耳其統治。1821年,希臘人民起義,反抗土耳其統治。1829年,土承認希臘為自治公國。1830年,希宣布獨立並成立希臘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加協約國,對德、奧作戰。二戰中被德國占領,希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武裝鬥爭,1944年10月全國解放。顯然,希臘人民有過長期、痛苦的亡國史。土耳其則地跨亞、歐兩大洲,瀕臨地中海和黑海,面積78萬平方千米。土耳其史稱突厥,16世紀為鼎盛時期,此後開始衰落,一度淪為英、法、德等國的半殖民地,1920年成立國民政府,1923年成立共和國。顯然,土耳其人民也有過痛苦的民族歷史。

這兩個都有過痛苦民族歷史的相鄰國家,本應化干戈為玉帛,友好相處,但卻於1995年為愛琴海上距土耳其海岸不到4海里的一個小島伊米亞島土耳其稱卡爾達克島惡語相向,針鋒相對,甚至刀槍相見。

從地圖上看,愛琴海位於希臘與土耳其之間,海中星羅棋布30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有些距土耳其沿岸只有幾十海里甚至只有幾海里。根據1932年義大利和土耳其簽署的條約,伊米亞島等絕大部分島嶼劃歸希臘所有。由於這些島嶼距土耳其海岸近在咫尺,土方一直未予承認,為此爭吵不斷。

希土伊米亞島爭端  

自本世紀20年代以來,希土兩國在愛琴海的島嶼、大陸架、領海等問題上一直有爭議。希臘根據1958年日內瓦關於島嶼有島嶼架的規定,認為愛琴海絕大部分大陸架應歸屬希臘。土耳其則認為,愛琴海東部海底是土耳其小亞細亞大陸的自然延伸,希臘靠近土耳其的島嶼是土耳其大陸架“升起部分”,因而希不應享有島嶼架。因此,愛琴海中線以東的大陸架應歸土耳其所有。至於領海,兩國原確定的在愛琴海領域寬度都是6海里。但是近來隨著支持12海里領海主張的國家不斷增多,希有意擴大其愛琴海領海寬度,兩國首腦為此舉行多次會談,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1987年2月18日,希決定將由加拿大、美國和希臘等國石油公司組成的北愛琴海石油公司收為國有,並決定於3月28日派船到愛琴海北部的薩索斯島附近海域進行石油勘探。對此,土耳其反應強烈,向希臘提出強烈抗議,認為希此舉違反了兩國1976年簽訂的關於禁止雙方在愛琴海國際水域勘探石油的條約,指責希試圖造成單方面在愛琴海有大陸架爭議的區域進行石油勘探的既成事實,擴大希臘的大陸架。為此,土也派出一艘勘探船在4艘軍艦的護衛下駛向同希臘有爭議的海域,土武裝部隊則進入戒備狀態。希臘也不示弱,下令陸海空三軍迅速進入戒備狀態,甚至宣稱,如果土艦船到有爭議的水域活動,希將“予以阻止”。之後,由於北約的干預,雙方才未因此演變成戰爭,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不久,希土又發生了伊米亞島之爭,這一次火藥味更濃,幾乎釀成一場真正的戰爭。1995年12月26日,一艘土耳其的貨船在距本國海岸不到4海里的愛琴海中的伊米亞島附近擱淺,視伊米亞島為本國領土的希臘收到求救信號後,迅速派出船隻前往救援,並將遇險船隻救起。但貨船船長拒絕希方提供拖船將其拖走,並聲稱這是在本國海域,要希方不要干涉。希方自然極為惱火。後通過外交途徑,總算將爭端化解。然而事隔一月又起風波。1996年1月25日,位於伊米亞島附近的希臘卡利姆諾斯島的行政長官率眾登上伊米亞島,在這方圓不足一平方千米的荒島上升起了希臘國旗。兩天后,土《自由報》的3名記者也乘直升機登上該島,降下希臘國旗,同時又升起土耳其國旗。希臘則反應強烈,立即派海軍突擊隊登島又降下土耳其國旗,重新升起希臘國旗,於是雙方展開了你爭我奪的“國旗戰”。

與此同時,希土雙方又打起了“口水仗”,互相攻擊對方侵犯了本國領土。希臘稱“擁有對付土耳其的手段,並將毫不猶豫地使用這些手段”,“希臘國旗將繼續在伊米亞島上空飄揚”。土耳其則稱“希臘爭奪這個小島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我們決心捍衛我們的權利”。雙方還調動陸海空軍,磨刀霍霍,準備真刀實槍地乾一場。幾天之間,雙方在伊米亞島附近各自集結護衛艦、潛艇等各型戰艦達數十艘。雙方的戰鬥機和直升機也在該島附近空域呼嘯而過。1月30日午夜過後,土耳其派出10名突擊隊員乘橡皮艇登上伊米亞島,與護旗的希臘海軍突擊隊各據小島一端對峙。一時間,愛琴海上戰雲密布,武裝衝突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終於釀成了當時轟動國際社會的伊米亞島爭端。

伊米亞島嶼之爭難以解決

希土兩國伊米亞島之爭驟然升溫,不僅兩國關係緊張,北約也跟著著急,因為兩國均是北約的成員國。成員國內部大動干戈,自然會使北約處於尷尬的地位。如1987年3月,希土兩國發生愛琴海石油勘探爭端,希臘就曾宣布,終止美國駐希臘新馬克里基地的活動,警告美國及北約不要為土耳其“開綠燈”,甚至稱有的國家支持土對愛琴海地區採取“有極大危險”的行動時,希將無法與美國就簽定有關新的基地等協定進行談判等等,把矛頭首先指向了美國,實際上也是促美國出面對希土兩國爭端進行斡鏇。希臘這一招也果真奏效。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維護其在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出發,也不希望希土兩個成員國發生武裝衝突。兩國與西方大國無論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關係都相當密切,一旦發生爭端和衝突,美國和北約總是急急忙忙出來幫著“滅火”。所以,1996年1月,當兩國再次為伊米亞島發生衝突時,北約秘書長馬上與希土兩國領導人通電話,敦促兩國緩和關係。美國總統柯林頓也要求兩國馬上停止軍事對峙,以談判解決問題。北約出面連勸帶壓,希土兩國自然不會不買帳。兩國雖然都不願主動放下架子求和,怕傷臉面,但實際上雙方都不願把這個小島問題鬧得太大。尤其是希臘,其所屬島嶼遍布整個愛琴海,且直抵土耳其沿岸,雙方在伊米亞島發生武裝衝突,且不說勝負歸誰家,如果土耳其將戰火再燃向遍布土耳其沿岸的其他希臘島嶼,希臘還真的有些難辦。因為這些島嶼距土耳其如此之近,簡直就是在土耳其的家門口,從軍事角度看,土耳其占盡了“天時”、“地利”之便。況且一般人認為,土耳其的塊頭大,國力在強於希臘。如果戰端一開,土耳其很可能要占大便宜。這樣,希土兩國特別是希臘在綜合考慮了諸多因素後,借著美國和北約的調解雙方順勢下了台階。1月31日,雙方達成在伊米亞島的“脫離接觸協定”。希臘拔掉島上的國旗,雙方軍隊撤離小島。顯然,在伊米亞島的爭端中,土耳其占了上風。儘管希臘一再聲稱沒有在伊米亞島的主權問題上讓步,也沒有承諾在島嶼與主權問題上與土進行談判,但無論怎樣說,希臘在聲稱是自己領土的島上拔掉國旗,撤出士兵,實在難以稱得上“勝利”。希國民不僅認為政府處理這一問題失當,還對美國強迫希讓步不滿。考慮到本國國力等情況,防止在與土耳其的爭端中吃虧,希臘大力遊說德、法、英、意等盟國,力促在歐盟成員國政府間會議上作出決定,把成員國的邊界視為歐盟的共同邊界,以確保希邊境的安寧。應當說,希這一策略收到了效果。為了安撫希臘,2月15日,歐洲議會就伊米亞島爭端召開會議,強調“希臘的邊界是歐盟外界邊界的一部分”,土耳其必須“遵守國際條約”。歐盟主席則呼籲兩國通過“國際仲裁”或海牙國際法院來實現“和平解決”。

希土兩國伊米亞島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但並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伊米亞島之爭只不過是兩國諸多爭端中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已。兩國在其他島嶼、領海、大陸架、民族問題上的爭端更多、更大、更敏感,解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的是與愛琴海附近的領空及領土主權之爭有關。據悉,希臘和土耳其戰機經常互相攔截,絕大多數發生在有爭議的領空。一直以來,希臘方面表示,其國家領空向海岸線以外延伸10英里,但土耳其方面認為領空應該與領海距離相同,因而只承認6英里。土耳其方面表示,他們擁有在國際領空進行戰鬥機訓練的權利。

近年來,兩國關係得到改善,希臘在土耳其尋求加入歐盟的進程中採取了支持的態度。在緊急事件面前,兩國軍方也加強了相互溝通與合作。

不過,在有關愛琴海地區的領土爭端和賽普勒斯島問題上,兩國仍然未能解決分歧。

自從1974年以來,希臘和土耳其在愛琴海領空和領海問題上的爭議導致這兩個北約成員國間爆發了三次戰爭。  

1996年1月,為了爭奪伊米亞島(土耳其稱為“卡爾達克島”)的所有權,希臘和土耳其進入緊張的軍事對峙階段,再次瀕臨戰爭邊緣。由於擔心北約內部發生衝突,美國出面調停,兩國最終才改弦更張。

背景資料

解決領土爭端的大趨勢

地圖地圖

通過軍事手段解決領土爭端,是引發國際衝突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中東,還是在東南亞,由領土爭端導致的軍事衝突均不鮮見。然而,縱觀世界各國,我們可以發現,更多的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或準備選擇“動口不動手”。和平解決,正是國際社會解決領土爭端的大趨勢。

和平解決領土爭端已成潮流

領土爭端雖然是一種最傳統的衝突類型,但直到目前仍是威脅國家安全和引發戰爭的因素之一。據1996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從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時間內,世界上出現的陸地邊界爭議多達129個。有關的海域邊界爭議則更多,全世界估計有260處存在爭議的海域邊界。在維基百科“世界主權爭端領土列表”的詞條中,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和國家內部的爭端加起來共有110個左右。

這些領土爭端,不僅時常引發地區衝突甚至是戰爭,亦是潛藏的定時炸彈。有數據統計,自1946年成立到2002年,作為聯合國六大機構之一,海牙國際法院共受理的102個案件中,有13個涉及到國家領土主權的歸屬問題,占法院所有案件的12%。尤其是自1966年後,國際法院處理領土爭端案的數量呈上升趨勢,現代國際社會越來越傾向於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國家間的領土爭端,傳統的使用武力解決領土爭端逐漸被認為是一種不明智之舉.

在法律層面上,近代國際關係與國際法規範確認武力解決領土爭端非法。現代國際法規定,解決邊界與領土爭端應當儘可能使用和平的方法,而不應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而在現實層面上,部分當事國也較傾向於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領土爭端。比如民調顯示阿根廷民眾還是希望採取外交談判的方式解決馬島爭端,而高棉和泰國都在不同場合多次申明了和平解決柏威夏寺爭端的意願,菲律賓也一直對外聲稱要通過國際法庭解決黃岩島爭端。

從具體案例看和平解決的方式

一、政治解決途徑

1.秘魯厄瓜多:槍桿子不如筆桿子好使

20世紀90年代,曾發生多次激烈邊界衝突的秘魯和厄瓜多兩國在經歷了戰爭的痛苦之後,認識到武力達不到目的。在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美國四國的調解和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下,秘厄兩國簽署和平聲明,宣布正式停火。1998年2月,雙方在國際社會的調解下,達成關於邊界問題的全面和最終和平協定。來年5月,兩國完成樹立界碑工作,結束劃界。最終,秘魯與厄瓜多藉助國際調解,通過談判,終於和平解決了兩國長期的邊界與領土爭執。

2.土耳其與希臘:互扯國旗之後借調解之機撤兵。

土耳其與希臘就“伊米亞島”的爭奪由來已久:1996年1月25日,希臘的一位行政長官率眾登上伊米亞島,升起了希臘國旗。1月28日,土耳其《自由報》的三名記者乘直升機來到伊米亞島,降下了島上的希臘國旗,同時升起了土耳其國旗。接著,希臘海軍又將土耳其國旗換成了希臘國旗……隨後,希臘宣布武裝部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兩國軍艦在伊米亞島附近海域緊張對峙。

此時,北約秘書長及美國總統紛紛出面,連勸帶壓,要求兩國用談判解決問題。本就不準備真打的兩國藉機簽署“脫離接觸協定”,希臘隨後開始向歐盟成員國遊說。兩國雖然沒有就此問題達成最終解決方案,但依然走上了談判桌而不是戰場。

二、法律解決途徑

1.葉門與厄利垂亞:侵略者也尊重仲裁法庭的判決。

1995年12月15日,厄利垂亞出動海軍向大哈尼什島上的葉門駐軍發起突然襲擊。厄軍經過3天的戰鬥攻占了大哈尼什島,俘虜了包括島上葉門駐軍司令在內的180名葉門軍民。

1996年5月21日,雙方在巴黎簽署了“原則協定”,並於同年10月3日在巴黎正式簽署《關於哈尼什群島爭端的國際仲裁協定》。

1997年初仲裁法庭成立,1998年11月1日,國際仲裁法庭作出仲裁,裁定哈尼什群島歸屬葉門。葉門對仲裁結果表示歡迎,厄政府表示遵守國際仲裁作出的決定。兩國的領土爭端至此得以和平解決,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

2.新加坡與馬來西亞:30年對抗結束還可以一起捕魚

1979年,馬來西亞出版的地圖將白礁島描繪在馬來西亞的領海中,引起新加坡的抗議,兩國開始對白礁島的主權展開爭奪。新加坡不僅派駐軍艦巡邏,還阻止馬來西亞漁民在附近捕魚。

1994年,馬新兩國同意把白礁主權爭執提交到海牙國際法庭裁決,並在2007年開審。2008年判決結果公布後,“無論兩國是否對解決的過程和方式感到滿意,它們畢竟是可以放下了”。而雙方也達成共識,“允許兩國傳統漁民繼續在白礁島範圍內進行捕魚活動”。

有人指出,原因正在於“過去30年來由於兩國強人的個人意志一直超越國家利益,所以各項課題只能一直僵著無法突破。”

此外,國際法院對於案件是“不告不理”的,必須是當事雙方都自願去打官司,才可以執行法律流程。比如1991年時,卡達就將領土問題抗訴到國際法院了,可是當事另一方巴林卻不願意這么乾。於是直到1999年,兩國協商好對簿公堂後,國際法院才能起到作用。

即便國際法院判決下達也並不代表事件順利解決。

馬來西亞與印尼:法院判完了接著斗。

2002年12月,國際法院將有爭議的利吉丹島和西巴丹島的主權判給了馬來西亞。這一結果傳到印度尼西亞之後,迅即在印度尼西亞“激起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卡拉等多名高官甚至號召動用所有國防力量同馬來西亞“不惜一戰”;印尼海軍發言人馬里克尤素夫則宣稱,“不會讓國家的一寸土地或一滴水落入外國人的手中”。印尼國會議長拉克索諾也宣稱,“如有必要可使用軍事力量解決爭端”。

從實踐來看,絕大多數國家都聲稱遵守國際法院的判決,公然對抗國際法院判決的至今僅有兩例。儘管如此,許多判決在實際履行過程中卻面臨各種困難,完全得以遵守的並不是很多。這與國際法依然是“弱法”、相關國家“翻臉不認賬”等因素皆有關。

真正解決領土爭端的前提是雙方都要有和平解決的意願,同時必須要克服狹隘民族主義的干擾。(和平解決方式的局限性有種種原由令和平解決的途徑變得曲折比如在上邊提到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爭端中,為何兩國1979年就互相爭奪,直到1994年時才到國際法庭去打官司(更關鍵的是,直到2003年時,兩國才協定“國際法院的判決為最終判決並有約束力”)

延伸閱讀

爭奪伊米亞島的戰爭--土耳其與希臘海軍大較量

長期以來,愛琴海上伊米亞島的歸屬問題一直是土耳其和希臘的“心病”。雙方為了爭奪其主權多次紅臉,甚至差點大打出手。為了維護海上利益,土希都在不斷加強海軍建設。一旦衝突爆發,這將是一場——土希海軍大較量。

愛琴海上的伊米亞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希臘對該島擁有主權,那么希臘對幾乎整個愛琴海就擁有了控制權,這樣一來,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影響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土、希對這個小島都不肯放手,而雙方的海軍就是它們爭島的籌碼。

總體兵力數量:土耳其占上風

土耳其海軍總兵力5.1萬人(含海軍陸戰隊)。而作為歐洲海軍最早發祥地的千島之國———希臘,其海軍僅有兵力1.95萬人,還不到土海軍的1/2。

在武器裝備方面,土耳其擁有常規潛艇15艘、驅逐艦5艘、護衛艦22艘、飛彈快艇18艘、巡邏艇32艘、布雷艦艇3艘、反水雷艦艇21艘、登入艦8艘、登入艇59艘與輔助艦船14艘,還有用於反潛作戰的直升機16架。而希臘海軍則裝備有潛艇8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17艘、飛彈快艇19艘、巡邏艇10艘、魚雷艇8艘、布雷艦2艘、掃雷艦14艘、兩棲登入艦艇10艘與支援艦船14艘,另裝備有P-3型海上巡邏機6架、直升機17架(其中反潛直升機15架、電子戰直升機2架)。相比之下,土耳其的常規潛艇是希臘的2倍,掃雷艦是希臘的1.5倍,護衛艦、反潛直升機與飛彈快艇則基本相當。因此,單從數量上看,土耳其海軍力量要強於希臘。

驅逐艦性能:不相上下

由於希臘與土耳其均為北約成員國,兩國驅逐艦性能差異不大。希臘的飛彈驅逐艦排水量4500噸,艦長133.2米,航速35節,續航力8000海里,艦員編制(官/兵)24/330人。而土耳其的主要作戰驅逐艦長133.5米,最大排水量4250噸,航速27節,續航力4000海里,艦員編制250~282人。雖土耳其驅逐艦續航力不足,但土耳其海軍並不是一支遠洋海軍,也不影響其在愛琴海的行動。

在防禦系統方面,希臘主戰驅逐艦裝備有127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魚叉”4聯反艦飛彈發射器2具、“韃靼人”防空飛彈發射器1具、“阿斯洛克”反潛飛彈1具、反潛魚雷發射管6具;相應的土耳其主力驅逐艦裝備有76毫米艦炮1座、Mk15型密集陣近防炮2座、8聯裝反潛飛彈發射裝置1座以及2座雙聯裝Mk32型324毫米魚雷發射管。雖然希臘的驅逐艦裝備有“魚叉”反艦飛彈和防空飛彈,但土耳其的驅逐艦裝備有先進的“密集陣”防空系統與“阿斯洛克”反潛飛彈,雙方各有千秋。

在電子設備方面,希臘驅逐艦配有TDS戰術指揮系統、塔康戰術導航系統、WSC-3衛星通訊、SPS-39/37對空雷達、SPS-10對海雷達、SPG-53A炮瞄雷達、MK74/68/114火控雷達與SPG-51C制導雷達以及SQS-23聲吶系統。土耳其的驅逐艦則配有SPS-40B型兩坐標對空搜尋雷達、SPS-10型對海搜尋雷達、SPG-53型火控雷達、Mk114型火控雷達。相比而言,兩國在電子設備方面大部分都屬於同種類型的電子器件,功能相差不大。

潛艇性能:土耳其稍強

雖然兩國都是進口德國的209級潛艇,但其性能卻不相同。希臘採購的209/1100潛艇水上排水量1100噸,水下為1210噸,全長54.4米,水上速度11節,水下21.5節,艇員31人。土耳其採購的則是改進後的209潛艇,其水上排水量1454噸,水中1586噸,全長62米,水上航速15節,水下21.5節,艇員30人。其排水量與水上航速均大於希臘的潛艇。在武器裝備方面,土耳其的209型潛艇裝備有8個魚雷發射管,使用SST-4魚雷。SST-4魚雷在一擊不中的情況下,可重新進行攻擊。而希臘的209型潛艇使用的是DM-2A1反艦魚雷與DM-1反潛魚雷,其性能遠不如SST-4魚雷。而且,土耳其潛艇還可使用美制“魚叉”型潛射飛彈。在隱蔽性方面,土耳其209型下潛安全深度為280米,極限深度約為700米,而希臘的209型潛艇下潛安全深度為250米,極限深度約625米,其隱蔽性不如土耳其的209型潛艇。

反潛能力:土耳其偏弱

反潛能力的比較因素較多,潛艇、驅逐艦、護衛艦與反潛機均可用於反潛,在此僅以反潛機比較為主。希臘海軍的主要反潛裝備是美制P-3岸基反潛飛機。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海上巡邏機。它裝備有聲吶浮標指示器、磁異探測器、雙曲線定位裝置、水下異常探測器等先進的電子儀器,專門用於對付潛艇,另外還有敵我識別應答器、高頻和超高頻通訊系統、雷達顯示器、自動攻擊效果評估照相機。其電子對抗系統使之具有強大的海上偵察能力。同時,P-3標準的武器系統包括MK46與MK50魚雷、MK82與MK83炸彈,根據需要還可以加裝“魚叉”反艦飛彈和AIM-9L空對空飛彈,從而大大加強了對艦對機的攻擊能力。這種反潛能力是土耳其海軍所不具備的。

在反潛方面,土耳其主要以SH-60B直升機為主,其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時,升限5700米,航程600公里。主要武器有MK46或MK50反潛魚雷兩枚或空對艦飛彈兩枚。主要反潛設備有AN/APN-217都卜勒雷達、AN/APS-124搜尋雷達、AN/APX-76A和AN/APX-100敵我識別器、AN/ARC-75和R-1651/ARA聲吶浮標接收機、AN/ASQ-165武器控制顯示器等。相對於P-3的反潛機,直升機反潛作戰在航程、續航時間、反潛武器上,無法與P-3相提並論。

由此可見,在反潛能力方面,擁有先進P-3反潛機的希臘海軍要強於土耳其海軍。

護衛艦性能:希臘逞威

土耳其的主力護衛艦長111.5米,標準排水量2414噸,滿載排水量2919噸,最高航速27節,續航力4100海里/18節,人員編制180人。而希臘主力護衛艦長130.5米,滿載排水量3630噸,標準排水量3050噸,航速30節,續航力4700海里/16節,人員編制176人。比起土耳其,希臘護衛艦隊速度與續航能力稍強。

在飛彈方面,土希護衛艦的裝備都為4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和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飛彈發射裝置,兩者旗鼓相當。

在艦炮與魚雷方面,土耳其護衛艦的艦炮為1門127毫米炮、3座25毫米“海天頂”4管炮。25毫米炮射速達3400發/分,射程為2公里。希臘則不同,其護衛艦裝備有一門“奧托·梅臘拉”76毫米炮,射速85發/分,對艦(岸)射程16公里,對空射程12公里,還裝備有SGE-30“守門員”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其綜合射速4200發/分,射程2公里,此外還有兩門“厄利孔”20毫米炮。其綜合艦炮火力大大強於土耳其。

在現代與未來海戰中,兵力數量的多少已不能代替武器裝備在質量上的差異,因此,土耳其海軍雖然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綜合比較其武器裝備性能則不如希臘。當然,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在於人,但高性能的武器裝備仍是取勝的基礎條件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