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亞島之爭

長期以來,愛琴海上伊米亞島的歸屬問題一直是土耳其和希臘的“心病”。雙方為了爭奪其主權多次紅臉,甚至差點大打出手。為了維護海上利益,土希都在不斷加強海軍建設。一旦衝突爆發,這將是一場土希海軍大較量。愛琴海上的伊米亞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希臘對該島擁有主權,那么希臘對幾乎整個愛琴海就擁有了控制權,這樣一來,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影響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土、希對這個小島都不肯放手,而雙方的海軍就是它們爭島的籌碼。

地理位置

伊米亞島位於東愛琴海卡利娜諾斯島Kalolimnos附近,土耳其人稱其為卡爾達克島Kardak。

緣由

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三面臨海,面積13萬多平方千米,其中島嶼面積就達2萬多平方千米。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有2000多年文字記載史。公元前五世紀為全盛時期,後來,先後被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土耳其統治。1821年,希臘人民起義,反抗土耳其統治。1829年,土承認希臘為自治公國。1830年,希宣布獨立並成立希臘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加協約國,對德、奧作戰。二戰中被德國占領,希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武裝鬥爭,1944年10月全國解放。顯然,希臘人民有過長期、痛苦的亡國史。土耳其則地跨亞、歐兩大洲,瀕臨地中海和黑海,面積78萬平方千米。土耳其,16世紀為鼎盛時期,此後開始衰落,一度淪為英、法、德等國的半殖民地,1920年成立國民政府,1923年成立共和國。顯然,土耳其人民也有過痛苦的民族歷史。

這兩個都有過痛苦民族歷史的相鄰國家,本應化干戈為玉帛,友好相處,但卻於1995年為愛琴海上距土耳其海岸不到4海里的一個小島伊米亞島?土耳其稱卡爾達克島?惡語相向,針鋒相對,甚至刀槍相見。

從地圖上看,愛琴海位於希臘與土耳其之間,海中星羅棋布30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有些距土耳其沿岸只有幾十海里甚至只有幾海里。根據1932年義大利和土耳其簽署的條約,伊米亞島等絕大部分島嶼劃歸希臘所有。由於這些島嶼距土耳其海岸近在咫尺,土方一直未予承認,為此爭吵不斷。

爭端

自本世紀20年代以來,希土兩國在愛琴海的島嶼、大陸架、領海等問題上一直有爭議。希臘根據1958年日內瓦關於島嶼有島嶼架的規定,認為愛琴海絕大部分大陸架應歸屬希臘。土耳其則認為,愛琴海東部海底是土耳其小亞細亞大陸的自然延伸,希臘靠近土耳其的島嶼是土耳其大陸架“升起部分”,因而希不應享有島嶼架。因此,愛琴海中線以東的大陸架應歸土耳其所有。至於領海,兩國原確定的在愛琴海領域寬度都是6海里。但是近來隨著支持12海里領海主張的國家不斷增多,希有意擴大其愛琴海領海寬度,兩國首腦為此舉行多次會談,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1987年2月18日,希決定將由加拿大、美國和希臘等國石油公司組成的北愛琴海石油公司收為國有,並決定於3月28日派船到愛琴海北部的薩索斯島附近海域進行石油勘探。對此,土耳其反應強烈,向希臘提出強烈抗議,認為希此舉違反了兩國1976年簽訂的關於禁止雙方在愛琴海國際水域勘探石油的條約,指責希試圖造成單方面在愛琴海有大陸架爭議的區域進行石油勘探的既成事實,擴大希臘的大陸架。為此,土也派出一艘勘探船在4艘軍艦的護衛下駛向同希臘有爭議的海域,土武裝部隊則進入戒備狀態。希臘也不示弱,下令陸海空三軍迅速進入戒備狀態,甚至宣稱,如果土艦船到有爭議的水域活動,希將“予以阻止”。之後,由於北約的干預,雙方才未因此演變成戰爭,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不久,希土又發生了伊米亞島之爭,這一次火藥味更濃,幾乎釀成一場真正的戰爭。1995年12月26日,一艘土耳其的貨船在距本國海岸不到4海里的愛琴海中的伊米亞島附近擱淺,視伊米亞島為本國領土的希臘收到求救信號後,迅速派出船隻前往救援,並將遇險船隻救起。但貨船船長拒絕希方提供拖船將其拖走,並聲稱這是在本國海域,要希方不要干涉。希方自然極為惱火。後通過外交途徑,總算將爭端化解。然而事隔一月又起風波。1996年1月25日,位於伊米亞島附近的希臘卡利姆諾斯島的行政長官率眾登上伊米亞島,在這方圓不足一平方千米的荒島上升起了希臘國旗。兩天后,土《自由報》的3名記者也乘直升機登上該島,降下希臘國旗,同時又升起土耳其國旗。希臘則反應強烈,立即派海軍突擊隊登島又降下土耳其國旗,重新升起希臘國旗,於是雙方展開了你爭我奪的“國旗戰”。

與此同時,希土雙方又打起了“口水仗”,互相攻擊對方侵犯了本國領土。希臘稱“擁有對付土耳其的手段,並將毫不猶豫地使用這些手段”,“希臘國旗將繼續在伊米亞島上空飄揚”。土耳其則稱“希臘爭奪這個小島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我們決心捍衛我們的權利”。雙方還調動陸海空軍,磨刀霍霍,準備真刀實槍地乾一場。幾天之間,雙方在伊米亞島附近各自集結護衛艦、潛艇等各型戰艦達數十艘。雙方的戰鬥機和直升機也在該島附近空域呼嘯而過。1月30日午夜過後,土耳其派出10名突擊隊員乘橡皮艇登上伊米亞島,與護旗的希臘海軍突擊隊各據小島一端對峙。一時間,愛琴海上戰雲密布,武裝衝突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終於釀成了當時轟動國際社會的伊米亞島爭端。

難以解決

希土兩國伊米亞島之爭驟然升溫,不僅兩國關係緊張,北約也跟著著急,因為兩國均是北約的成員國。成員國內部大動干戈,自然會使北約處於尷尬的地位。如1987年3月,希土兩國發生愛琴海石油勘探爭端,希臘就曾宣布,終止美國駐希臘新馬克里基地的活動,警告美國及北約不要為土耳其“開綠燈”,甚至稱有的國家支持土對愛琴海地區採取“有極大危險”的行動時,希將無法與美國就簽定有關新的基地等協定進行談判等等,把矛頭首先指向了美國,實際上也是促美國出面對希土兩國爭端進行斡旋。希臘這一招也果真奏效。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維護其在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出發,也不希望希土兩個成員國發生武裝衝突。兩國與西方大國無論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關係都相當密切,一旦發生爭端和衝突,美國和北約總是急急忙忙出來幫著“滅火”。所以,1996年1月,當兩國再次為伊米亞島發生衝突時,北約秘書長馬上與希土兩國領導人通電話,敦促兩國緩和關係。美國總統柯林頓也要求兩國馬上停止軍事對峙,以談判解決問題。北約出面連勸帶壓,希土兩國自然不會不買帳。兩國雖然都不願主動放下架子求和,怕傷臉面,但實際上雙方都不願把這個小島問題鬧得太大。尤其是希臘,其所屬島嶼遍布整個愛琴海,且直抵土耳其沿岸,雙方在伊米亞島發生武裝衝突,且不說勝負歸誰家,如果土耳其將戰火再燃向遍布土耳其沿岸的其他希臘島嶼,希臘還真的有些難辦。因為這些島嶼距土耳其如此之近,簡直就是在土耳其的家門口,從軍事角度看,土耳其占盡了“天時”、“地利”之便。況且一般人認為,土耳其的塊頭大,國力在強於希臘。如果戰端一開,土耳其很可能要占大便宜。這樣,希土兩國特別是希臘在綜合考慮了諸多因素後,借著美國和北約的調解雙方順勢下了台階。1月31日,雙方達成在伊米亞島的“脫離接觸協定”。希臘拔掉島上的國旗,雙方軍隊撤離小島。顯然,在伊米亞島的爭端中,土耳其占了上風。儘管希臘一再聲稱沒有在伊米亞島的主權問題上讓步,也沒有承諾在島嶼與主權問題上與土進行談判,但無論怎樣說,希臘在聲稱是自己領土的島上拔掉國旗,撤出士兵,實在難以稱得上“勝利”。希國民不僅認為政府處理這一問題失當,還對美國強迫希讓步不滿。考慮到本國國力等情況,防止在與土耳其的爭端中吃虧,希臘大力遊說德、法、英、意等盟國,力促在歐盟成員國政府間會議上作出決定,把成員國的邊界視為歐盟的共同邊界,以確保希邊境的安寧。應當說,希這一策略收到了效果。為了安撫希臘,2月15日,歐洲議會就伊米亞島爭端召開會議,強調“希臘的邊界是歐盟外界邊界的一部分”,土耳其必須“遵守國際條約”。歐盟主席則呼籲兩國通過“國際仲裁”或海牙國際法院來實現“和平解決”。

希土兩國伊米亞島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但並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伊米亞島之爭只不過是兩國諸多爭端中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已。兩國在其他島嶼、領海、大陸架、民族問題上的爭端更多、更大、更敏感,解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的是與愛琴海附近的領空及領土主權之爭有關。據悉,希臘和土耳其戰機經常互相攔截,絕大多數發生在有爭議的領空。一直以來,希臘方面表示,其國家領空向海岸線以外延伸10英里,但土耳其方面認為領空應該與領海距離相同,因而只承認6英里。土耳其方面表示,他們擁有在國際領空進行戰鬥機訓練的權利。

近年來,兩國關係得到改善,希臘在土耳其尋求加入歐盟的進程中採取了支持的態度。在緊急事件面前,兩國軍方也加強了相互溝通與合作。

不過,在有關愛琴海地區的領土爭端和賽普勒斯島問題上,兩國仍然未能解決分歧。

自從1974年以來,希臘和土耳其在愛琴海領空和領海問題上的爭議導致這兩個北約成員國間爆發了三次戰爭。

1996年1月,為了爭奪伊米亞島(土耳其稱為“卡爾達克島”)的所有權,希臘和土耳其進入緊張的軍事對峙階段,再次瀕臨戰爭邊緣。由於擔心北約內部發生衝突,美國出面調停,兩國最終才改弦更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