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礁島

白礁島

長期以來,新馬兩國對白礁島的主權歸屬各執一詞。馬來西亞認為該國從16世紀起就開始管理白礁島,理應對其擁有主權;而新加坡則認為,自1851年新方開始管理島上燈塔後的130多年間,馬來西亞從未提出過該島主權歸屬問題,自己才應該是白礁島的主人。2008年5月23日,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對備受關注的白礁主權歸屬問題作出裁決,新加坡贏得白礁島主權。

基本信息

概述

 白礁島 白礁島

白礁島位於柔佛海峽東部,面積僅為2000平方米,離馬來西亞柔佛州有13公里,距新加坡東部海岸有60多公里。這座小島遍布石頭,談不上什麼經濟效益,但對海上安全非常重要,因為它坐落在貨船來往繁忙的國際水道上。
2008年5月23日,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對備受關注的白礁主權歸屬問題作出裁決。新加坡贏得白礁島主權中岩礁和南礁的主權則判歸馬來西亞
長期以來,新馬兩國對該島的主權歸屬各執一詞。馬來西亞認為該國從16世紀起就開始管理白礁島,理應對其擁有主權;而新加坡則認為,自1851年新方開始管理島上燈塔後的130多年間,馬來西亞從未提出過該島主權歸屬問題,自己才應該是白礁島的主人。

歸屬

新加坡爭獲白礁島主權給世界各國解決雙邊領土爭端提供了一個範例圖白礁島

白礁島位於馬來西亞半島柔佛東南部7.7海里,新加坡以東25.5海里,面積不超過一個足球場。白礁原為柔佛王國的領土,英國人在1840年代占領了該島,並於1851年在島上建造了一座燈塔,隨後交給新加坡管理。在過去150年以來,柔佛王國(或馬來西亞)並未對新加坡行使主權及負責管理島上的燈塔提出抗議,直到1980年馬國出版的地圖把白礁島劃為其領土、引起新加坡抗議之後,才引發兩國對白礁島的主權爭奪。為加強對白礁島的控制,新加坡也在這個沒有人煙的島上興建一座兩層樓的建築物、直升機降落坪及軍事通信設備,同時派駐軍艦巡邏,阻止馬國漁民在附近捕魚。1994年,馬新兩國同意把白礁主權爭執提交到海牙國際法庭裁決,並在2007年開審。
馬新對此次判決極為重視,都罕見地通過官方電視台直播判決實況,讓人民掌握判決。由16名多國法官組成的聆審團以12票對4票判決白礁島主權歸新加坡,以15票對1票判決白礁島南部的中岩礁(middle rocks)歸馬來西亞,而南岩礁(south ledge)主權則歸有關海域的國家所有。
在厚達300頁的判詞中,國際法庭同意在1953年前,白礁島為柔佛的領土,不過,1953年柔佛政府秘書在回復新加坡英殖民政府詢問的公函中表明不擁有白礁島主權,成為新加坡勝利的有利武器。此外,法庭也認為,新加坡在白礁島行使活動,包括插上軍旗、大興土木、在附近海域巡邏等,宣示新加坡對該島的主權;相反,馬國在過去100年皆沒有在該島行使主權活動,因而判決主權歸新加坡所有。

評論

新加坡爭獲白礁島主權給世界各國解決雙邊領土爭端提供了一個範例白礁島

馬新兩國雖然在1965年8月9日分家,但因歷史因素,兩國恩怨情仇並不為那彎淺淺的海峽而中止,反而讓窄窄的長堤所延續,繼續扮演歡喜冤家。水供、領空、白礁島、公積金、馬新大橋和火車站土地,是兩國一直都不能解決的六大課題。
兩國在經濟和民生等各方面都互相依賴,甚至堪說唇齒相依。新加坡是馬國主要的遊客和投資來源;馬國則提供了勞工、再出口產品和食水給新加坡。多年來兩國關係一直無法有新的突破,一直停留在不冷不熱的階段,除了因為雙方在經濟和政治上有利益衝突,多少也是因為這六項課題一直懸而未決之故。
一般認為,過去30年來由於兩國強人的個人意志一直超越國家利益,所以各項課題只能一直僵著無法突破。但當數年前溫和的阿都拉和沒有歷史包袱的李顯龍分別接過了領導權,重新回到談判桌上後,這些課題並沒有顯著的突破,可見務實的考慮決定了雙方的態度。雙方都不想輕易讓步,讓國家“吃虧”,所以問題只有一直膠著。但是不論怎么看,兩國領袖願意在2004年開始低調密談,而不是通過各自的媒體隔空對罵,是很好的開始。兩國將白礁島糾紛交給國際法庭,尋求中立的司法途徑,並遵從判決,更是一種進步。
若積極地看,過去4年來,兩項較為不重要的課題,即馬新彎橋和白礁島主權皆已獲得初步的解決。無論兩國是否對解決的過程和方式感到滿意,它們畢竟是可以放下了。我國決定放棄興建彎橋,讓糾紛告一段落,也對新加坡釋出善意。白礁島的主權判決可說是雙贏,兩國各獲得三個島嶼的一部分,今後無論是對新方的填海工程,還是馬方漁民的捕魚海域,都有了更好的依據。
談判要有成果,雙方都不可各持己見,我們希望兩國能夠比照這兩項課題的解決途徑,重新思考謀求剩下的四大課題的解決方案,讓這四根“肉中之刺”能一一拔除,一勞永逸地消解兩國關係的隱憂。著眼於未來的合作,纔是兩國在全球化的局勢下的最佳應變之道。白礁島事件的解決,應該讓兩國航向蔚藍的藍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