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現利潤

社會主義企業產品銷售收入抵補成本和繳納流轉稅後的盈餘額。是企業財務成果的主要組成部分,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綜合指標。中國國營企業實現利潤除產品銷售利潤外,還包括其他銷售利潤和營業外收入淨額。

企業實現利潤

正文

社會主義企業實現的利潤是企業職工為社會創造的一部分剩餘產品的貨幣表現。企業實現的利潤越多,意味著勞動者為社會作出的貢獻越大,提供給現代化建設的資金也就越多,從而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迅速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企業實現利潤是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面情況和經濟效益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利潤和稅金(流轉稅)一起構成企業純收入。儘管從客觀上看,流轉稅在多數情況下也是企業生產勞動創造的剩餘產品價值,但它作為用於國家社會管理職能需要的一種“扣除”,是企業應盡的納稅義務。同時流轉稅是按固定比例稅率從銷售收入中徵收的,因此企業不能把流轉稅和利潤加在一起即用企業純收入作為反映經濟效益的指標,而應以企業實現利潤作為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
社會主義企業利潤與資本主義企業利潤反映著不同的生產關係,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特點。表現在:①社會屬性不同。資本主義利潤是在資本家剝削僱傭勞動的基礎上形成的,用於資產階級寄生性消費和資本積累;社會主義企業利潤是在國家、企業和勞動者三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通過勞動者為社會的勞動自覺創造的,用於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改善人民民眾的生活。②形成方式不同。資本主義利潤是在盲目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中形成的;社會主義利潤則主要是在計畫生產和計畫流通的基礎上,通過革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等途逕取得的。③在整個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不同。利潤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動機和目的,使用價值只是為追逐利潤而採取的手段;社會主義企業利潤則是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即發展經濟,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手段。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