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蟲治蟲[《夢溪筆談》篇章]

以蟲治蟲[《夢溪筆談》篇章]
以蟲治蟲[《夢溪筆談》篇章]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以蟲治蟲》選自《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誌》,文章記敘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說明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

概述

《以蟲治蟲》選自《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誌》,文章記敘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說明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

原文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譯文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實在是秋田的大害。忽然有一種昆蟲出現了,樣子像泥土裡的"狗蠍",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遮蔽住了土地;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鬥,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意謂這蟲的旁邊容不得害蟲)
方:正
為:成為
之:的
害:危害
其:它的
喙:嘴
蔽:遮蓋
則:就
以:用
之:代指方蟲
悉:都
為: 成為
皆:都
歲:年
以:因為
大穰:大豐收
其:這樣
舊:過去
曾:曾經
之:語氣助詞,無義 謂:叫 之:代指方這種蟲的天敵

出處

在我國北宋時代,有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他就是沈括——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時,他博學善文,對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等無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學術寶庫,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以平生見聞,撰《夢溪筆談》。
沈括沈括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方藥,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實例

高大挺拔、枝葉茂盛的樹木為喧囂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可是在自然界中卻有一些昆蟲專門以樹木的葉子為食。
這幾條正在貪婪吞食樹葉的蟲子是一種叫做美國白蛾的幼蟲,它幾乎能危害所有的闊葉樹、花卉、果樹和蔬菜,一旦大規模地爆發,成片的樹林、果園、莊稼就難逃厄運了。
這種害蟲的原產地本來在北美洲,可是隨著包裝箱、木材等物品在全世界範圍的運輸,附著在上面的美國白蛾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地。
由於它適應性和繁殖力都很強,常常爆發成災,因而被列為國際檢疫害蟲。世界各國都在尋找防治它的辦法。
常規的化學防治辦法雖然見效快,但是噴灑出去的化學藥品既污染環境,又會殺傷其他有益的鳥類和昆蟲, 過上三年兩載,美國白蛾的抗藥性增強了,還會捲土重來。
其實,貌似兇惡的美國白蛾在自然界中也有天敵。但是它們大多生活在北美洲,遭受蟲害的歐洲各國曾經從原產地美國和加拿大引進了10多種天敵,但往往不能長期生存。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楊歧忠教授經過十五年的尋找和研究,終於在我國的陝西找到了一種以前從沒有發現過的美國白蛾的寄生性天敵,並把它起名叫白蛾周氏齧小蜂
別看這種小蜂的個頭很小,它的本事卻不小。當齧小蜂找到美國白蛾的蛹以後,就用它腹部鋒利的產卵器扎破蛹殼,把卵產到了敵人的身體內部,一次就可以產卵200-300多個。
三四天以後,齧小蜂孵化成幼蟲,這些蛆狀的幼蟲以美國白蛾蛹中的組織和器官為食,最後殺死美國白蛾,並在它的體內化蛹。再過20天,羽翼豐滿了的齧小蜂就可以咬破美國白蛾的蛹殼,飛向四面八方,尋找其他白蛾的蛹產卵寄生去了。小個頭的齧小蜂就這樣打敗了美國白蛾這個龐然大物。
現在,在天津市園林綠化研究所的繁蜂基地,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來用柞蠶的蛹作為美國白蛾的替代物,大規模地培育白蛾周氏齧小蜂
同時,根據齧小蜂的生物學特性,科學家可以利用控制溫度、濕度等手段來人工控制它們的發育進度,一旦哪裡遭到了美國白蛾的危害,他們就可以迅速繁育出足夠量的齧小蜂,成為一支隨時應召的生物快速反應部隊,放飛到災害嚴重的地區去幫助我們消滅美國白蛾。
採訪專家:“其實,在生物多樣性的情況下,害蟲的數量由於受到天敵的制約,它們不會大發生,也不會造成危害,那么,我們所採用的生物防治的辦法就是利用自然界的這一規律,發現、研究和大量繁殖了美國白蛾的重要天敵---白蛾周氏齧小蜂,從實際效果來看,已經達到了長期持續有效對美國白蛾的控制。”
由於利用這種以蟲制蟲的生物防治技術,既不會污染環境,又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而控制害蟲的效果卻持續有效,所以取得了顯著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現實意義
如何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生動防治充分發揮某些農作物的害蟲的天敵的作用,是降低農作物生產成品促進農業增產,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