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蟲

步行蟲

步行蟲是鞘翅目,步甲科昆蟲的別名,全世界大約有2萬多種。它們的特點是腿長,有閃光的黑色或者褐色的翅鞘,有許多種後面的翅膀已經退化或完全沒有。步行蟲還有個別名,叫"傍不肯"意謂這蟲的旁邊容不得害蟲。

基本信息

生長習性

步行蟲 步行蟲

步行蟲喜歡棲息在潮濕涼爽的地區,受到騷擾的時候,它們靠腿逃跑是飛走。幼蟲多數也是肉食者,只有少數食草。它們都有尖而空出的口器,一對像剛毛一樣的尾總附屬肢體。許多種步行蟲能分泌一種發臭的液體,以令它們的敵人,發鳥類聞而卻步。

搜尋廣宥步甲是北美洲最常見的步行蟲之一。它的外表呈現出金屬光澤般的藍綠色。綠色或紫色的翅膀鑲著紅邊,身上有紫藍色、金色或者綠色的標記。體長約有3.5厘米。它們和一些相關種類的步行蟲常爬到樹上去尋找毛蟲,以食毛蟲為生。它們分泌出來的一種酸性的液體會使人的皮膚起泡。為了控制有害的毛蟲生長,美國和加拿大還特地從歐洲引進一種彩虹綠搜尋廣宥步甲。

蝸牛的步行蟲有著細長而帶鉤的口器,用它可以把蝸牛肉從厚厚的甲殼裡鉤出來。

投彈步行甲蟲的肛門有一個小囊,受驚的時候,會噴出有毒的液體來對付敵人。有趣的是,這種液體高可能達到沸點,接觸到空氣以後會汽化,變成刺鼻的臭味,伴隨著響亮的聲音,足以嚇退膽小的敵人。這种放屁的步行甲蟲在美洲、亞洲和非洲都能找到。

馬來亞葉步行蟲,又叫提琴蟲,細長的頭頸和胸部,擴展的翅鞘外形,看起來像一把提琴。體長大約有10厘米。它們躲藏在樹皮里,岩石的隙縫裡,靠細長的頭來覓食。

大多數步行蟲食對人類有害的昆蟲,所以一般認為是益蟲。

形態特徵

各種步行蟲步行蟲 各種步行蟲步行蟲

成蟲體長1—60mm,以黑色為多,部分類群色澤鮮艷;頭稍窄於前胸背板;唇基窄於觸角基部;觸角11節,絲狀;上顎基部外側具凹槽。鞘翅一般隆凸,表面多具刻點行或瘤突;後翅一般發達,土棲種類的後翅退化,隨之帶來的是左右鞘翅癒合。足多細長,適於行走,部分類群前、中足演化成適宜挖掘的特徵,跗節5-5-5。雌、雄腹部多為6可見節,少數8節。幼蟲為典型的蛃型(除Lebia屬和Brachinus屬的晚期幼蟲),足長有6節,第9腹節有1對尾叉。本科容易與虎甲科和擬步甲科混淆。但是虎甲科唇基的寬度大於觸角窩之間距,幼蟲腹部第5節背面有鉤;而擬步甲科的區別是:擬步甲後足跗節只有4節,幼蟲第9腹節無尾叉。

古籍記錄

在沈括《夢溪筆談》中,有提及步行蟲。

北宋沈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其中"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描寫的即是步行蟲。

翻譯:忽然有一種昆蟲出現了,樣子像泥土裡的"狗蠍",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遮蔽住了土地;它們遇上黏蟲,就用嘴上的鉗跟黏蟲搏鬥,黏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后,黏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其中,狗蠍即“蠼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