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春秋時期楚國名相。對楚國的強大和北上爭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百科名片

令尹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宰相。子文,若敖族人,斗鬭氏, 名豰於菟(gou wu tu),字子文。楚貴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後棄在雲夢澤北(即今湖北天門市境內),被母虎撫養,當時楚國稱老虎為“於菟”,把
斗子文
餵乳叫“豰”,意思是“虎乳育的”。楚的附庸國祁國國君祁子出獵時覺得很驚奇,抱回鞠養。
令尹後,對楚國的強大和北上爭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左傳》記載,子文於魯莊公三十年開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讓位給子玉(成得臣),其中相距28年,在這28年中 幾次被罷免又被任命。

毀家紓難

斗子文三次辭去令尹的職務,家裡連一天用來生活的積蓄都沒有,這是體恤百姓的緣故。成王聽說斗子文幾乎吃了上頓就沒有下頓,因此每逢朝見時就預備一束乾肉,一筐乾糧,用來送給子文。直到現在還成為國君對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當增加子文的俸祿時,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給他增祿,他才返回朝廷任職。有人對子文說:‘人活著就是求個富貴,但你卻逃避它,為什麼呢?’他回答說:‘當政的人是庇護百姓的,百姓的財物空了,而我卻得到了富貴,這是使百姓勞苦來增加我自己的財富,那么我離死亡也就不遠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貴。’所以楚莊王在位的時候,滅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後代存活了下來,直到現在還居住在鄖地,做著楚國的良臣之後。

不徇私情

斗子文,故里在今雲夢縣義堂鎮,是楚國歷史上治國安邦之雄才,有文韜武略之奇謀,而且為官廉潔,處事公平,不徇私情。斗子文有個親戚,認為同族中出了斗子文這樣一個大官,一定會包庇親朋,便有恃無恐地在外邊胡作非為。一次他在市上買東西,不但不給錢,反而把賣東西的農夫打倒在地,被當時負責司法的官員廷理抓了起來。 審問的時候,被拘捕的犯人不但不服罪,反而十分囂張,大聲說:“我是令尹斗子文的堂弟,你們敢把我怎么樣?”廷理本來對犯人有一肚子氣,決心依法審判的,一聽說這犯人原來是令尹的堂弟,嚇出了一身冷汗,暗自慶幸發現得及時,否則,一旦用了刑,豈不闖了大禍!想到這裡,趕忙命令手下人給犯人鬆綁,還連連道歉說:“誤會,誤會!”笑嘻嘻地一直把犯人送到門外,迴轉身倒把手下人痛罵了一頓,說他們有眼無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廷理放了犯人,覺得立了大功,連忙整理衣冠,興沖沖地去報告令尹斗子文。以為這回令尹會感謝他,賞識他,說不定還能在楚成王面前進言保舉,得到提拔重用!想到這裡,他腳步格外輕快,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令尹家裡。 斗子文聽完匯報,不動聲色地部道:“是你放的人嗎?”廷理答道:“是的,是的,大人,這是我應該做的。”斗子文猛拍几案,站起來厲聲命令:“你馬上給我把人抓回來!”這突如其來的憤怒,把廷理嚇呆了。他愣愣地站著,半天也答不出話來。他怎么也不明白,令尹為會么發這么大的火。斗子文又說:“楚國之所以設廷理一官,就是用來維護國家法令的。正直的官員執行法令,靈活而不違背原則,堅決不損害法律。現在你擅自釋放犯法的人這就沒有維護國家的法律,秉公辦事。難道我當令尹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家族享受特權嗎?你身為廷理連這點道理也不懂!” 斗子文看到廷理很難為情的樣子,又心平氣和地說:“你想,我身為令尹,協助楚王治國,有人對我嚴格依法行事有意見,但我並不因此而拋棄法律,赦免那些違法的人。現在我的這個堂弟明明是犯了法,你卻為了照顧我的面子把他放了,這不是在全國人面前展示我的私心很重嗎?掌握一國之權柄,而被人在背後罵我私心自用,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現在你趕快把放走的犯人抓起來。” 廷理結結巴巴地說:“這次是否就不必再抓回來了,您在家時教育一下了事。您看,放了的人又抓起來,面子也......” “不,要抓!”斗子文堅決地說。他回過頭去,命令手下的武士把那個犯法的堂弟抓了來,當面交給廷理,儘管犯人的母親一路跟來了跪在斗子文的面前求情,斗子文若無其事,仍然命令廷理把犯人押走。

《左傳》原文

莊公三十年

楚公子元歸自伐鄭,而處王宮,斗射師諫,則執而梏之。
秋,申公斗班殺子元,斗谷於菟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冬,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僖公二十三年

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子文以為之功,使為令尹。叔伯曰:“子若國何?”對曰:“吾以靖國也。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宣公四年

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戚,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及令尹子文卒,斗般為令尹,子越為司馬。蒍賈為工正,譖子揚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己為司馬。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尞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王以三王之子為質焉,弗受,師於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於皋滸。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汰輈,以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初,若敖娶於雲阝,生斗伯比。若敖卒,従其母畜於雲阝,淫於雲阝子之女,生子文焉雲阝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雲阝子田,見之,懼而歸,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實為令尹子文。其孫箴尹克黃使於齊,還,及宋,聞亂。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尹,天也,天可逃乎?”遂歸,復命而自拘於司敗。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
冬,楚子伐鄭,鄭未服也。

國語原文

斗且延見令子常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無一日之積,恤民之故也。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於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後復。人謂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對曰:‘夫從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莊王之世,滅若敖氏,唯子文之後在,至於今處鄖,為楚良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