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鎮

仙都鎮

仙都鎮位於華安縣東北部,與安溪縣的龍涓鄉相毗鄰,平均海拔33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1℃。全鎮土地面積140.5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2.7萬多人。此外,還有旅居海外的“三胞”1萬多人,是華安有名的僑鄉。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仙都鎮仙都鎮

轄13個行政村(市後村、嶺埔村、雲山村、下林村、招山村、上苑村、招坑村、中圳村、大地村、仙都村、先鋒村、送坑村、高村村),其中有高山族14戶35人,是福建省高山族聚居最多、最集中的地區。

人文歷史

仙都鎮仙都鎮
仙都人文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傳統優良。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70年建成)的圓土樓民居建築──“二宜樓”,聞名遐爾,是我國民居古建築中唯一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民居瑰寶”、“土樓之王”之美稱,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2007年已通過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現場評估。

在農村合作化時期,先鋒村運用“四對比、五算帳”的方法進行整社,毛主席為此於1955年寫下了《一個整社的好經驗》一文光輝按語。

仙都鎮是著名導演湯曉丹,著名社會活動家湯新娘,著名教授湯國熙、湯偉克,著名畫家湯沐黎,著名的音樂指揮家湯沐海的故鄉。

經濟狀況

仙都鎮茶園
2006年,仙都鎮工農業總產值6.8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08億元,農業產值1.80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7.64億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純收入達8000多元。

主要產業:

(1)工業:2004年完成工業產值3.8億元,比增18%;新辦茶葉加工企業800多家;茶葉機械製造廠28家,創產值3500萬元。2005年一季度在建項目1個,在談項目1個。

(2)茶業:優質茶園4萬畝,茶葉加工戶(廠)2000多家,茶葉行銷商200多家,2003年茶葉總產量5萬擔,創產值3億元。

(3)竹涼蓆加工業:2004年竹涼蓆加工廠50家,年產竹涼蓆50萬床,創產值3500萬元。

(4)旅遊:主要景點有正在申報世遺的大地土樓群、嶺頭博士村、榕抱松、玄天閣等。

特色產業

仙都鎮食用菌
仙都鎮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多種經營全面發展。個私經濟、鄉鎮企業逢勃發展,商貿繁榮。茶葉、食用菌、竹涼蓆、養殖業、電力、建築建材業等是仙都的支柱產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經濟格局已初步形成,出現了“家家無閒人,戶戶有能人”可喜現象,199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90年不變價),農民人均純收入3018元,基本實現小康鎮目標。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3億元(90年不變價),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09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正逐步向寬裕型小康邁進。

茶葉、瓷業、草蓆等產業是仙都傳統產業,至今仍方興未艾。仙都素有“茶鄉”之稱,是華安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共有茶園8000畝。茶葉品種豐富,有鐵觀音、肉桂、八仙、白葉單樅、黃金桂等優質品種,年產乾茶1000多噸。計畫近年形成萬畝優質茶生產基地。仙都茶葉製作工藝精細,質量上乘,包裝精美。現已擁有經國家註冊的“二宜樓”、“芸外飄”、“香馨”等三種品牌,30多種精包裝。在1998年華安縣首屆秋季烏龍茶品質鑒評會上,仙都市後村包攬了“鐵觀音王”、“肉桂王”、“黃金桂王”三種“茶王”稱號。全鎮現有12家瓷品廠,有各種壓、磨、球、煉泥機泵、壠窯、烤花窯等設備,能生產杯、盤、碗、湯匙、瓷涼蓆、瓷座墊等日用瓷品。市後村的“市上席”美名遠揚。

竹涼蓆、食用菌是仙都鎮近年新興的重點產業。仙都鎮現有竹涼蓆廠300多家,竹涼蓆生產設備廠10多家,是全國有名的“竹涼蓆城”,年產竹涼蓆100多萬床,產品有國家註冊的“二宜樓”商標。全鎮已形成上苑、大地、送坑等三個“香菇生產專業村”,每年栽培香菇500萬袋以上,可望形成1000萬袋香菇生產基地。紅酒產業正在起步,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重點企業“正強酒廠”開發的“上正”牌“逍遙紅”系列紅酒已投放市場,產品暢銷。

基礎設施

仙都鎮清理道路
仙都鎮重點(衛星)城鎮建設全面鋪開,一個有品位、具有良好對外形象的小城鎮初具規模,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已完成了鎮區3平方公里20年規劃,各村農民新村正有序地規劃建設。省道金上線貫穿全鎮東西方向,東通泉州,西連鷹廈鐵路,南可達漳州廈門等地,鎮內13個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電力充足,仙都鎮現有中小水電廠20多座,裝機容量1萬多千瓦,已基本完成農網改造。通訊發達,到處可以享受現代化的通訊服務,仙都鎮電話交換機裝機容量達1萬門,已開通農村寬頻業務,電信用戶7700多戶,實現“電話富裕鎮”目標;仙都鎮移動、聯通用戶12000多戶,先鋒村成為“移動明星村”。

投資8000萬元的茶葉批發市場“華仙茶都”第一期工程已峻工投入使用,2008年計畫建設第二期工程;投資2000萬元的新農貿市場第一期綜合大樓、A、B兩幢商住已投入使用,新農貿市場框架已具雛形,第二期工程已在積極籌劃中;投入175萬元,建設日供水2500噸的鎮區自來水供水站,並完成了鎮區自來水管道改造,大大改善鎮區民眾用水條件;計畫投資4000萬元的110KV變電站建設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已完成土地平整、工地圍牆、地基鋪設等前期建設,完成投資500萬元,預計今年底工程可基本完工;總投資4000萬元的華安天福茶業有限公司建設工程順利完工,於2007年12月16日開業,全國天福連鎖店售賣華安鐵觀音正式啟動;總投資400萬元的長運集團客運站、岩墘仙宜大酒店等項目均即將開工建設。科教文衛並駕齊驅,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到處是一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景象。

城鎮建設

仙都鎮仙都鎮

按照仙都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要求,制定了“仙都鎮集鎮建設五年規劃”和“鎮區5平方公里5萬人口的20年規劃”。

已在鎮區24米主幹道、市後蘆地、中圳虎形坂、仙都橋頭、岩乾、聯春,先鋒、上苑、送坑、招山、嶺埔、以及大地等處實施了新村規劃建設。其中,大地土樓安置點新村規劃建房160幢,已完成147幢主體框架建設,有85戶320人已經入戶居住。中圳村虎形坂二期新村已在建設中,大地寨尾新村點也已完成規劃設計和征地工作。

仙都鎮總投資8000萬元的漳州市重點項目“華仙茶都”一期建設工程已完工,192套商鋪全部開業;計畫總投資2000萬元的農貿市場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新農貿市場框架初具雛形,二期工程也正在運釀中。

仙都鎮投資400多萬元,對政府大院原有的危房進行徹底改造,建成了政府行政大樓、幹部宿舍樓和新食堂等,改善了幹部辦公生活環境條件,改變了政府大院破舊不堪面貌,提高了仙都城鎮和政府對外形象。

集購物、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體的仙都大酒店和天都實業有限公司相繼竣工投入使用。這些項目的建成,進一步提高了仙都城鎮功能和品位。根據華安縣城鄉規劃局規劃,擬改造糧站片區,規劃建設安置房、店面和一座12層的綜合大樓,建設娛樂、餐飲等配套設施,完善相應的路面、排水、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總投資400萬元的長運集團仙都客運站,已完成停車場綜合大樓主體工程建設。

以中圳、先鋒、大地上苑、送坑為重點治理村,深入開展了“家園清潔行動”。從先鋒仙亭開始,經圩底和24米主幹道到仙都岩乾,以及市後村主幹道,共拆除臨時搭蓋290處,茶葉炒灶167座,搬遷茶葉烘櫥200多台;配合土樓申遺工作,開展土樓環境專項整治活動,拆除與土樓群景觀不協調的建築物38幢7500平方米,違章搭蓋210處8100平方米,瓦屋面2700平方米,改造房屋3.4萬平方米,全面清理整治了土樓內和核心區、迎檢線路視野範圍內的所有雜物和柴草,完成了河道清理工作。鎮容村貌大有改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