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法國國王]

亨利四世[法國國王]

亨利四世(法語: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出生於波城-1610年5月14日於巴黎被刺殺),本名“亨利·德·波旁”,納瓦拉國王(亨利三世·德·納瓦爾1572-1610),繼而成為法國國王(1589-1610),也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

基本信息

簡介

亨利四世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也被稱為亨利大帝(HenrileGrand)或納瓦拉的亨利(HenrideNavarre),法國國王(1589年—1610年在位),納瓦拉國王(稱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原為法國南部又小又窮的納瓦拉王國國王,是法國瓦盧瓦王室的遠親。在1562年由頑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諾宗教戰爭中以新教領袖的身份參戰,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善於利用敵方矛盾,成為這場內戰中笑到最後的人,在1589年加冕為法國國王,開始了波旁王朝。稱王后的表現更加證明了亨利四世的遠見卓識。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萬·德·波旁的第三子,母為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於法國—西班牙邊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時代起就捲入了法國殘酷的宗教戰爭。作為胡格諾派的領袖他逐漸擁有了很高的聲望。但是聖巴托洛繆慘案之後,他被軟禁在法國宮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護。1584年,由於王儲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為了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他即位為法國國王。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法語:HenriIV,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在去看望他的大臣薩利(Sully )因為流感臥病在床的途中, 被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弗朗索瓦·拉瓦萊克(FrançoisRavaillac1577-1610)刺殺而亡。

斗教皇

亨利四世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的長子,母為普瓦圖的阿格尼絲。他的父親亨利三世為了確保他能繼承王位,召集諸侯提前選舉還是個幼兒的亨利四世為自己的繼承人。1054年7月17日,年僅四歲的亨利四世在帝國首都亞琛由科隆大主教赫爾曼二世加冕為德意志國王。1055年,他又在父親的授意下當選為巴伐利亞公爵。當亨利三世於1056年意外地去世時,亨利四世年僅六歲。他的寡母阿格尼絲皇后為他攝政。1062年,科隆大主教安諾劫持了年幼的亨利四世,脅迫阿格尼絲太后交出政權。安諾成為帝國的攝政後,竊取了王室領地的公爵們勢力強大起來。安諾並在1065年強迫亨利四世與莫里恩女伯爵伯莎結婚。亨利四世在1069年公開提出要與伯莎離婚,未獲教皇允準。這一切都使亨利四世更加仇視安諾。1070年,與亨利關係緊密的不萊梅大主教阿德爾伯特取代了安諾的位置。
亨利四世致力於在帝國境內加強皇帝的權力。然而,實際情況是,德意志諸侯們勢力強大且不願服從任何一位皇帝,教會則在羅馬教廷發起的克呂尼運動中變得越來越有獨立性。亨利四世冒險與這兩者同時對抗。他鞏固國王在薩克森權力的措施(修建城堡,派遣王室衛隊駐紮)引起1073年—1075年的薩克森暴動。亨利四世在鎮壓的同時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才把事情平息下去。亨利四世在他的統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頒布“上帝和平”,禁止諸侯私戰。
1075年,亨利四世與教會的衝突表面化。他堅持要控制德意志和義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敘任權,並拒絕讓得到教皇支持的米蘭大主教就職,為此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發生激烈衝突。格列高利七世,長期以來是教會改革的中心人物,決心使教皇的權力凌駕於世俗統治者之上。1075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預米蘭大主教職位的確定和授職,否則將受到逐出教會的懲罰。這就爆發了一場形式為授職權之爭的皇帝和教皇之間的公開衝突。亨利四世召集全德意志主教在沃爾姆斯開會,宣稱格列高利七世是一個偽僧侶,宣布廢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但是,回響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眾更對皇帝的行為深感不安。作為報複式的回應,格列高利七世於1076年2月22日對亨利四世處以破門律:開除、廢黜和放逐亨利四世。按照破門律,被懲罰者不在一年之內獲得教皇的寬恕,他的臣民都要對他的解除效忠宣誓。對亨利四世致命的打擊來自德國諸侯,德意志部分諸侯立即以選舉德國國王的行動作為支持。在特里布爾會議上,大多數公爵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內恢復教籍,他們就不再承認他的合法性。民眾也拒絕幫助皇帝;因為他已被逐出教門。亨利四世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制服反叛的諸侯。到1077年,情況已很明顯:除非亨利四世能重獲教籍,他的皇位就將被顛覆。格里高利七世有一天在奧格斯堡用餐時突然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駐地,於是便匆匆逃往他的一位朋友托斯卡納女伯爵瑪蒂爾達的領地卡諾莎城堡。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意圖是請求教皇的寬恕。接著便發生了著名的“卡諾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據傳說,是赤腳)站立了三天;從1月25日到1月27日,懇求教皇原諒他的一切罪過。格列高利七世,處於兩難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諾,終於取消了破門律。卡諾莎事件意味著羅馬教廷權力達到頂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個成功的策略。破門律被迫取消,對皇權約束之工具解除了,反對皇帝的聯盟也垮台了。
亨利四世確實沒有咽下他受到的恥辱。在他重新得到人民的支持,並使諸侯沒有藉口反對他之後,他迅速討伐叛亂者。諸侯們已經選出了一個新國王:士瓦本公爵魯道夫。亨利四世在吃了幾個敗仗之後,將魯道夫抓獲,並砍下了後者的一隻手。格列高利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於1080年再次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破門律)。亨利亦再度宣布廢黜教皇,並任命一名敵對教皇克萊芒三世,隨即率大軍進軍羅馬(1084年)。亨利四世成功地占領了羅馬,在那裡接受了偽教皇克萊芒三世的加冕。格列高利七世棄城南逃薩來諾,他向盤踞在西西里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吉斯卡爾欣然從命。結果諾曼人確實趕走了亨利四世,但他們同時洗劫了羅馬。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1085年)。
亨利四世很快面對著新的叛亂。繼任教皇與德國諸侯聯合;亨利四世為此再度侵入義大利,但未能取勝(1090年)。在與韋爾夫家族(士瓦本公爵魯道夫的家族)和解後,他才得以從義大利返回德國。1093年,他的長子康拉德曾經發動叛亂。在諸侯的慫恿下,他的幼子亨利蠢蠢欲動,企圖取代他的地位。1105年,這個陰謀取得了成功,王儲推翻了自己的父親,成為新國王亨利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兒子的監禁,但後來成功逃脫,並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於他的軍隊。但正在他準備奪回王位時,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
新任教皇帕斯卡爾二世下令不得為亨利四世舉行葬禮。但列日的百姓們蔑視教皇的命令,把他們的皇帝隆重地安葬了。

在亨利四世死後,法國依然遵循了他制定的政策,在此後的百餘年稱霸歐洲大陸。因此亨利四世被法國人尊為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家庭

亨利四世之所以能繼位,和他的婚姻是分不開的。他娶了瓦盧瓦—昂古萊姆王室的小女兒瑪格里特為後,後者就是著名的美女“瑪戈皇后”。他們成婚的時候,他的岳母凱薩琳·德·梅迪奇王后害怕信仰新教(胡格諾派,亨利是胡格諾信徒)湧入巴黎會引起混亂,和她的兒子查理九世策劃了臭名昭著的“聖·巴托洛繆慘案”,這件事令本不和美的夫妻關係雪上加霜。

亨利四世1589年成為法國國王之後,他和瑪格里特的婚姻因為沒有子嗣更顯蒼白。“他們都是多情之人,但鍾情對象不是對方”,他們的關係從平淡夫妻轉為朋友,後來兩人友好的分手,亨利四世娶了來自佛羅倫斯王族的瑪麗·德·梅迪奇,後者為他生了一個孩子,路易十三。

1610年亨利去世,路易十三繼承王位,當時他年紀尚幼。人近中年的瑪麗王后帶著王子在聖丹尼爾大教堂加冕。在瑪麗和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鬥爭中,法國開始了稱霸歐洲的步伐。

亨利四世的家庭成員:
第一個妻子:瓦盧瓦的瑪格麗特,1572年結婚
第二個妻子:瑪麗·德·美第奇,1600年結婚

子女:
1.路易十三
2.伊莉莎白(法蘭西的)
3.克里斯廷
4.尼古拉
5.加斯東(奧爾良公爵)
6.亨麗埃塔—瑪麗

頭顱確認

亨利四世被刺殺後,遺體被安葬在巴黎聖丹尼大教堂的皇家陵寢。在大革命期間遺體被破壞,顱骨不翼而飛,直到2008年,一名法國收藏家在藏品中發現了顱骨,他認為顱骨的特徵和亨利四世很相似,於是請求科學家鑑定。

研究者根據顱骨重塑了亨利四世的臉部容貌。研究者根據顱骨重塑了亨利四世的臉部容貌。

法國法醫病理學家菲利普·查理爾領導了一個鑑定小組,對這個源於17世紀、部分破損的顱骨進行了法醫學鑑定,最終認定這個顱骨屬於法國著名君主亨利四世。
根據查理爾博士的說法,這個顱骨不能用DNA比對的方式進行鑑定,因為無法找到一個未被污染的DNA樣本,因此採用了生物學上的法醫鑑定技術。通過數位技術將亨利四世生前的容貌特徵與顱骨進行比對。因為顱骨雖然部分破損,但包含了頭髮、鬍鬚和右耳等生物體信息。
面具與畫像成鑑定依據
亨利四世去世後,人們用石膏將他的頭部刻成一個面具,最終保存下來,再加上流傳下來的亨利四世畫像,這都成為比較鑑定的依據。
從披露出來的鑑定過程看,顱骨鼻子右側有一顆痣,亨利四世的畫像中也有這種特徵;顱骨嘴唇左側有疤痕,而亨利四世的嘴唇曾遭人襲擊;顱骨右耳有耳環穿孔,亨利四世畫像的耳朵上也有這個特徵。
因此根據數碼比對的結果,查理爾的小組認為顱骨就是亨利四世的顱骨。目前顱骨已經過防腐處理。法國相關部門將在明年舉辦一場國家葬禮,讓亨利四世的顱骨回歸聖丹尼大教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