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莎悔罪

卡諾莎悔罪

皇權與教權的鬥爭,由於德意志國王亨利四世(1056-1106)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於1077年在卡諾莎的會晤,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當時,教皇應德意志封建領主們的邀請,準備前往德意志調停他們與國王之間的爭端。為使教皇取消此行,亨利不顧路途危險,在冬季越過阿爾卑斯山前往義大利。教皇得知他已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的訊息後,為審慎和保險起見,決定前往托斯卡納邊疆伯爵夫人馬蒂爾達位於卡諾莎的城堡。被稱為“聖彼得的女兒”的這位伯爵夫人,擁有巨額財富和權勢,她那位遭人厭惡的丈夫已於上一年去世。她保持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宮廷,身邊簇擁著一大批滿嘴甜言蜜語的馬屁精和油頭粉面的空頭評論家。

經過

皇權與教權的鬥爭,由於德意志國王亨利四世(1056-1106)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於1077年在卡諾莎的會晤,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當時,教皇應德意志封建領主們的邀請,準備前往德意志調停他們與國王之間的爭端。為使教皇取消此行,亨利不顧路途危險,在冬季越過阿爾卑斯山前往義大利。教皇得知他已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的訊息後,為審慎和保險起見,決定前往托斯卡納邊疆伯爵夫人馬蒂爾達位於卡諾莎的城堡。被稱為“聖彼得的女兒”的這位伯爵夫人,擁有巨額財富和權勢,她那位遭人厭惡的丈夫已於上一年去世。她保持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宮廷,身邊簇擁著一大批滿嘴甜言蜜語的馬屁精和油頭粉面的空頭評論家。倫巴第的貴族們盼望著亨利的到來,能夠使他們從醉心於權利的教皇那裡獲得解放,因此對這位國王的駕臨熱烈歡迎,盼望他前往羅馬加冕後,用一個更加順從的人選替換掉格里高利七世。為了保障亨利此行一舉奏效,他們還做好了組織一支軍隊的準備。然而亨利根本不理會他們的這種願望,而是急切地希望向教皇懺悔,以換取後者在德意志恢復權威的諒解。前往卡諾莎城堡後,身披麻氈,雙腳赤裸,在風雪中等候許久,教皇才允許他進入城堡相見。格里高利七世的處境很尷尬:如果聽任亨利獨斷專行,那么他將在無力制之;如果拒絕他的要求,則勢必遭致報復,而自己並不能得到教眾的支持。三天之後,教皇做了讓步,給了這位懺悔者一個赦罪的吻。亨利承諾將尊重教皇就他與德意志封建領主之間鬥爭的裁決,並保證在自己的王國全境將不興刀兵。然後,亨利匍匐在教皇面前,展開雙臂,使全身呈十字形,接受了教皇的寬赦。在和解後進行的宴會上,國王一物不食、一言不發,只是鬱悶地用指甲在餐桌上塗畫些什麼。

卡諾莎悔罪卡諾莎悔罪

結局和後續

在教皇認可了其國王地位之後,亨利仍然希望打消教皇與德意志封建領主們會見的念頭。而在格里高利這一邊,雖然並未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卻已結結實實地羞辱了亨利一番。然而,封建領主們卻認為,教皇恢復亨利國王地位一舉是對他們的背叛,因此不再把教皇視作自己有價值的盟友。倫巴第的貴族們卻持相反看法:他們認為國王未能保護教會免遭格里高利這位野心勃勃的危險人物的荼毒,而是遭受了一次嚴重羞辱,因此“卡諾莎覲見”得不償失。總體上來看,雖然亨利的政敵們的地位遭到了削弱,但他在支持者中的聲譽也遭到了損害,政治生命遭到了 一次嚴重挫折。不用多久,事實便證明他這次受辱並未換取到什麼東西。 因此,卡諾莎覲見不僅被當時的人們視作一次難堪之行,直到今天仍不時被當做強權人物委曲求全的例證而頻頻談及。奧托.馮.弗賴辛曾經寫道,教廷通過把這位羅馬國王視作普通意義上的違法犯科者而不是極具權勢的統治者,一舉摧毀了亨利四世的帝國。

亨利四世確實沒有咽下他受到的恥辱。在他重新得到人民的支持,並使諸侯沒有藉口反對他之後,他迅速討伐叛亂者。諸侯們已經選出了一個新國王:士瓦本公爵魯道夫。亨利四世在吃了幾個敗仗之後,將魯道夫抓獲,並砍下了後者的一隻手。格列高利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於1080年再次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破門律)。亨利亦再度宣布廢黜教皇,並任命一名敵對教皇克萊芒三世,隨即率大軍進軍羅馬(1084年)。亨利四世成功地占領了羅馬,在那裡接受了偽教皇克萊芒三世的加冕。格列高利七世棄城南逃薩來諾,他向盤踞在西西里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吉斯卡爾欣然從命。結果諾曼人確實趕走了亨利四世,但他們同時洗劫了羅馬。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1085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