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銹褐褶菌

亞銹褐褶菌

本種的特點是菌蓋表面銹褐色,漸褪為灰白色,菌褶往往分叉,但不相互交織。根據Ryvarden & Johansen(1980)記載,本種囊狀體頂端常分泌一種樹脂物質的滴液。

基本信息

亞銹褐褶菌亞銹褐褶菌

基本信息

亞銹褐褶菌
Gloeophyllumsubferrugineum(Berk.)Bond.&Sing.Ann.Mycol.39:64,1941;
Tai,SyllogeFungrumSinicorum,p.475,1979;
Ryvarden&Johansen,Prel.Polyp.Fl.EastAfrica,p.351,Fig.122a-c,1980;
Teng,FungiofChinap.389,1996.
LenzitessubferrgineaBerk.,Hook.J.Bot.6:134,1854.

擔子果一年生,無柄或基部狹窄,韌木栓質。菌蓋半圓形或扇形,常呈覆瓦狀或左右癒合,2-5×-10cm,厚5-9mm,表面銹褐色,漸退為灰白色,有細絨毛,漸變光滑,有寬同心棱帶;邊緣薄、銳。菌肉茶色至銹褐色,厚1-3mm。菌褶寬2-6mm,間距1mm,往往分叉,但不相互交織,褶緣薄,後期鋸齒狀。
菌絲二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有鎖狀聯合,直徑2.8-4.3μm;骨架菌絲淺黃褐色,厚壁到實心,直徑3.5-4.5μm。
囊狀體透明、薄壁,25-36×3-4.5μm。

形態介紹

擔孢子圓柱形,透明、薄壁、平滑,7.1-9.4×2.4-3.5μm。
生於針葉樹腐木上,如松、雲杉、冷杉等。普遍發生在針葉樹建築木材,橋樑、枕木上。木材褐色腐朽。

中國分布

湖北神農架,46125,47295。廣西平樂,47915。四川南坪九寨溝,51189。西藏錯那,39652。新疆托木爾峰,39651。

世界分布

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日本、泰國、菲律賓。還有其他國家。

藥用價值

順氣,祛濕。

盤點多孔菌科的生物(二)

多孔菌目的1科。本科真菌子實體多種形狀,平伏、帶菌蓋,有柄或無柄,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質、革質、木栓質或木質。菌肉通常無色或褐色。菌絲體有一體型、二體型和三體型。子實層生於菌管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