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旅遊

五常市旅遊--位於長白山脈張廣才嶺之首,與吉林省分界處,距五常市區150公里,景區總面積5萬公頃。鳳凰山主峰海拔1690米,被譽為“東北第一大山”。周圍群山連綿,森林繁茂、峰巒疊嶂。海拔超過千米的山峰有89座,以其東北大森林、大濕地、大峽谷、大冰雪的資源特色,形成集旅遊觀光、探險及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環保型森林公園。

簡介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白山脈張廣才嶺之首,與吉林省分界處,距五常市區150公里,景區總面積5萬公頃。鳳凰山主峰海拔1690米,被譽為“東北第一大山”。周圍群山連綿,森林繁茂、峰巒疊嶂。海拔超過千米的山峰有89座,以其東北大森林、大濕地、大峽谷、大冰雪的資源特色,形成集旅遊觀光、探險及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環保型森林公園。

鳳凰山公園

鳳凰山公園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這裡美在森林、奇在山水、神在人文。在您進入景區,仰觀喬木參天,俯賞百草豐茂,近聽泉水潺潺,遠聞鳥兒歡唱,真正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景區周圍青山如屏,層林滴翠,怪石嶙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擊節叫絕。

公園古樹名木,記載著歷史滄桑,古剎祠寺,閃爍著民族的智慧。融森林、山石、溪水、人文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幅迷人神奇的畫面,享有“一山一水一幅畫,一步一景一重天”之盛譽。主要有七大景觀:

1、龍江最大的峽谷瀑布群黑龍峽長萬米,深800--1000米,最窄處約20米,兩側為原始森林,峽內的黑龍瀑落差達100米,鳳尾瀑由天鳳、巧鳳、疊鳳、飛鳳、錐鳳、玉鳳等6個瀑布形成了“六瀑連珠”。被專家譽為黃河以北十四省落差最大、伸展最長的峽谷瀑布群。

2、東北最高的“空中花園” 海拔1600米以上,由數十萬平方米偃松、綴生杜鵑、匍生的千年苔蘚織成高山濕地,伴有長闊數百米的淌石景觀,沿途是與“黃山松”齊名的“鳳凰樺”景觀線,構成了生態博物長廊,即八大高山奇觀:高山偃松、高山杜鵑、高山濕地、高山稻田、高山奇樺、高山水泊、高山稀藥和高山動物園。

3、中國最好的冰雪運動場鳳凰山頂部300萬平方米的高山平原,垂直落差900米以上,坡長達6000米,雪深均在2米以上,被譽為中國的“雪都”。

4、天然的野生動植物園鳳凰山闊大幽深,水浩林莽,是黑龍江省境內植物帶分布最為明顯、動物品種最為多樣的典型地區。罕見的東北虎、稀有的原麝、斑羚羊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在這裡又現蹤影,經國內專家考察,已上報國家林業局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區,是觀賞野生動植物的大花園。

5、七峰山七峰山原名叫七個砬子山,位於沖河鎮東南20公里處,距新旗村(原張家灣)2公里。七峰山山勢險要,山上有許多奇觀異景,從正面看七峰山若如七個仙人坐在那裡眺望人間。七峰山包括以下四處景點。(1)吊水壺:七峰山東南脈山肢下有一條小河,寬約二米。河水自山石垂直跌下。稍緩,再跌;復緩,又跌,成三級瀑布。首級落差約七米,二三級落差均約一米。首級落入一直徑約二米的潭中。二三級瀑布均分兩股下瀉。末級兩流間,有一長約三米、寬約一米之蛋圓狀石,為水所環繞,遠望似壺中之水落入碗中,故稱吊水壺。(2)老人溝:位於七峰山北,分南北兩溝。南溝緊依七峰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北溝與南溝一崗之隔,呈西南東北走向,兩溝長各約二十華里。相傳早年有二老者在溝內種植人參,後人遂稱此為老人溝,亦習稱棒槌營子。南老人溝稱南營子,北老人溝稱北營子。(3)迷魂陣:位於紅衛林場西南約六華里處,為一方賀約四十華里之丘陵地帶。“陣”內清一色漫崗,且前後崗相似,左右崗類同,樹齡亦相近。更有藤條下木,縱橫交錯,充斥其間。據當地長者言,早年曾屢有入山者被山勢所迷陷,疲於奔命而不得解脫,終因力竭凍餓喪生於“陣”內。(4)白玉河水上漂流:地處七峰山北麓的白玉河,是著名龍鳳山水庫的源頭,是以水上漂流為中心的森林生態旅遊區。漂流河段總長8公里,水質清澈、深淺適宜。兩岸奇觀異景,風光秀麗。有詩曰:“龍鳳共飲白玉河,相視輕吟美景多,天地神功渾然成,留得後人爭嬉說”。

龍鳳山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長白山脈張廣才嶺余脈西坡,五常市東南50公里處。景區總面積240平方公里,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養魚、發電、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大壩東連龍山,西接鳳山。形成長15公里,平均寬3公里的水面,水面面積45平方公里,庫容2.7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850平方公里,稱龍鳳湖。筆直的混凝土大壩位於水庫最北端,壩長916米,高18.7米,頂寬6米,迎水面建有l米高的鋼筋混凝土防浪牆,兩側以石塊砌築成較為平整的護坡。壩西(左岸)依山為庫區人口,相連是4個高8.3米,寬12米的泄洪水閘,歐式的水庫建築建在鳳山山坡上。壩東端(右岸)是水電站,緊依龍山,為防止山體滑坡進行了加固處理,在山體內形成寬5米,高4米,長98米的"門"型通道。兩岸有山峰12座,最高一座海拔580米,山峰為長白山脈張廣才嶺西坡。以龍鳳湖為中心,龍山、鳳山隔水相峙,有九龍朝鳳之傳說。兩岸山峰陡峭,連綿,形成多處深灣。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黑龍江省特大型風景名勝區之一,森林覆蓋率90%以上,林木以松、橄、楊為主。動物有抱子、狐狸、兔子等。山中多野生山果子、食用菌、野生漿果和藥材。水庫可灌溉40萬畝糧田,電站年發電1300萬度。年產魚10萬斤。該工程1958年動工.1960年竣工,現屬五常龍鳳山水庫管理處。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它以其完美的自然生態和秀麗的山水風光吸引著海內外眾多遊人。該景區以龍鳳湖為中心,分為前湖遊覽區、鳳凰山遊覽區、鳳雛山遊覽區、紅崖灣遊覽區、臥龍山遊覽區和中央山遊覽區,主要景觀有神龜鎮山、鳳冠遠眺、紅崖碧水、群英相會、臥龍銜水、九龍朝鳳等。聯合國大氣觀測組織將該地區確認為無污染的自然保護區,並在庫區設立了觀測站,成為景區一大亮點。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黑龍江省特大型風景名勝區之一,森林覆蓋率90%以上,林木以松、橄、楊為主。動物有抱子、狐狸、兔子等。山中多野生山果子、食用菌、野生漿果和藥材。水庫可灌溉40萬畝糧田,電站年發電1300萬度。年產魚10萬斤。該工程1958年動工.1960年竣工,現屬五常龍鳳山水庫管理處。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它以其完美的自然生態和秀麗的山水風光吸引著海內外眾多遊人。該景區以龍鳳湖為中心,分為前湖遊覽區、鳳凰山遊覽區、鳳雛山遊覽區、紅崖灣遊覽區、臥龍山遊覽區和中央山遊覽區,主要景觀有神龜鎮山、鳳冠遠眺、紅崖碧水、群英相會、臥龍銜水、九龍朝鳳等。聯合國大氣觀測組織將該地區確認為無污染的自然保護區,並在庫區設立了觀測站,成為景區一大亮點。

石刀山景區

石刀山景區位於哈五路九十三公里處,距五常市區20公里,它以坐落在牤牛河南崖牡丹峰上的天然石刀而聞名遐邇。緊鄰拉濱鐵路,交通十分便捷。這裡主要以牡丹峰上的天然石刀、玉帶般的牤牛河構成了美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景區的主要設施有:九三滑雪場、河濱野浴場、度假村、特色餐飲區、農家生態園、三緣寺佛教聖地等。這裡是集旅遊觀光、休閒渡假、野浴垂釣的理想之處。

石刀山風景區東依巍峨的碩達戶山,西靠美麗的牡丹峰,牤牛河橫貫南北,兩山一水,富有北國“小三峽”的秀麗景色,這裡地勢險要,水陸暢通,人流不息。據《金史》記載,曾是遼金逐鹿的古戰場,傳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路經此地時曾力斬牤牛精,史載北京派往金國的史臣馬政也曾在此客驛數日,觀其勝景噗曰:“此乃兵家必爭之地也。”

石刀山景區青山水秀,風光旖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區山門,古典式建築,雄偉壯觀,上有一幅對聯:上聯“刀劈石砬擎日月”,下聯“水哮牤牛震乾坤”,點綴了石刀山景區的寓意。當人們順山門登高舉目西望,水網如織,阡陌萬頃,村莊錯落,長橋飛架。再回首東顧,群山環繞,峰巒疊嶂,素有“碩山雲海”之美譽。

大自然鬼斧神工鑄造了這座神奇的天然石刀,遠近聞名,此刀由刀座和刀身兩部分組成,座基高5米,刀身高5.08米,寬0.93米,厚0.4米,均為花崗岩石質地。刀身與刀座線條清晰,比例勻稱,刀背依偎山體,刀刃與對岸的刀劈砬子相對應,被人稱之為“石刀飛峙”。石刀歷經多少年代的歷史滄桑,任憑雷電的轟擊,風霜雪雨的侵蝕,它卻巍然聳立於牡丹峰上。堪稱“三山五嶽何曾有,四海之內皆稱奇”的“天下第一刀”,實在令人陶醉。

石刀山風景區按照區域功能分為4個區,觀光遊覽區、休閒度假區、特色餐飲區、佛教遊覽區,主要景觀有6處:寶刀擎天、憩馬金鞍,將軍台、荷香亭影、飛毛腿飛彈和水上樂園。

牤牛河水流湍急,物產豐富,貝類動物有蛤蜊、水蚌等。魚類也有十幾種,這裡幾乎是沒有邊際的天然魚場,南海風格的天然野浴場,不僅是人們無憂無慮舒展個性的廣闊天地,更是人們垂釣、野浴的最佳嚮往,在這裡遊人可以各得其所,各享其樂。

相傳,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很小的時候,遼國經常派銀牌天使到完顏部征貢品,這裡的好馬、海東青(一種鷹)、北珠、貂皮、人參都被掠去,女真人稍不滿,遼兵便用鞭子抽打。阿骨打為了給女真人報仇,進深山拜長白老祖為師學藝。三年後,阿骨打長成了一個壯實小伙子,而且武藝高強,精通排兵布陣之法。到了秋天,阿骨打學會各種兵書戰策,被長白老祖打發下山,臨行送他一寶刀,叮囑他路砍不平,為民除害。阿骨打回家心切,曉行夜宿,來到一條河邊的小屯子,看見三戶人家門口放著門板,上面躺著三個胸部受傷的小阿哥,打聽才知是被一頭毀壞莊稼的怪物咬傷的。阿骨打想起長白老祖的話,決心幫助屯裡人除掉這個怪物。第二天清早,阿骨隨同兩個小阿哥藏在莊稼地里,不一會聽到哞!哞的叫聲,把山谷震得直響。不一會兒,只見怪物從山林里跑出來,原來是一頭又高又大的牤牛精。兩個犄角又長又尖,它一溜煙跑過很大一片莊稼地,跑過的地方,莊稼便只剩下桿了。阿骨打一見便提著師傅的寶刀沖向牤牛精,與牤牛精搏鬥起來,幾個回合,牤牛精搖晃了幾下倒在河邊一動不動了。得知阿骨打殺死牤牛精,屯裡人跑出來,上前行抱腰禮,敬上米爾酒,阿骨打趁酒興之時,為顯神勇,將寶刀劈向河對岸的石砬,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從石縫中閃出一道金光,原來是一把神斧,上面寫著“劈遼定國”四個大字。阿骨打喜出望外,為保百姓平安,將寶刀拋上河岸的牡丹峰上,變成了石刀立於山腰,攜定國神斧去打天下,石刀山和牤牛河由此而得名。

在哈爾濱通往雪鄉的旅遊公路旁,距沙河子鎮10千米,有一座“仙山”——歷母山。歷母山寺座落在蛤蜊河林場施業區內。始建於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毀於1948年戰火,1987年6月復建。寺院仿清代建築,現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偏殿,殿下百米處又建有"普濟寺",整個寺院紅牆碧瓦,立柱飛檐,雕花盤龍,丹春異彩,氣勢恢宏,雄偉壯觀,為龍江南部最大的山頂寺院。這裡青山肅立,視野開闊,登高遠望,四方景致盡收眼底。山上廟堂雄偉,佛事繁盛,香火不斷,佛教、道教、狐仙教共居一山,山頂是和尚廟,半山腰是尼姑庵,山背後是狐仙洞。時逢望日,各地信徒紛紛來此驅禍免災,祈福納祥,成為吉林北部最繁華的佛事聖地,更是人們參觀、遊覽、趕廟會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