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島

五子島

五子島位於浙江三門縣城海潤街道東約40. 5公里,因由主島踏道山和小踏道、乾山、雞籠山、青士豆五個較大的島嶼組合,故稱“五子島”。

地理環境

五子島 五子島

五子島在三門島西北,三門灣口中部,由相對集中、相距較近的青士豆、雞籠山、貓頭山、小踏道、長口舌、豬頭山、踏道山、乾山8個島和門頭礁、百畝田礁、拗斗礁、大泥礁、黃胖礁、賴孵礁、板琴礁7處礁組成。島區呈西北—東南向,最高點踏道山海拔83. 7米,長約3. 5公里,寬約2. 5公里,島礁總面積約0. 72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群島東、西兩側各有一條水道,水域寬闊。東側水道水深8—10米,西側水道水深2—7米。踏道山西北2. 5公里處的平礁上建有燈樁。 “海上寶島鳥占多”,雞籠山東麓鷗鳥占據的礁石因海潮吞噬,浪花侵蝕,早已“亂石穿孔”,瘡痍滿目了,大部分岩石石體被融蝕一空,而四周石皮斑駁猶存,似乎用手都能把它扯開來,酷似一具具放大了的骷髏。眾多海鷗有倚立在骷髏岩上的,也有棲息在骷髏穴內的。西麓岩礁似乎山體崩塌過,大小岩礁遍島皆是,層次豐富,且色澤不同,形態有象海龜、綿羊、獅子、老虎。雞籠山堪稱是一座海島石文化的博物館。與雞籠山緊鄰的貓頭山北麓,有大批珊瑚礁,面積有數百畝左右,顏色大部分為粉紅,也有淡黃、灰青、層次立面多,內有穿孔和半穿孔的。五子島集海天島礁岩石洞穴鳥蹤之大成,是三門灣海口一串璀璨的明珠,是不可多得的海上旅遊勝境。

行政區劃

青士豆島

面積0.06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米。以棲集大量海鳥而聞名,故又 稱“鳥島”。1991年由三門縣攝製的《鳥島行》電視片,曾在各省電視台交流播 出。島上藤蘿垂崖,茅草叢生。鳥群以海鷗、白鷺為主,間有灰背鴿、雪雁等。 春夏秋三季常有鳥類群集,尤以春夏之交為最盛,遠望滿島皆白。每年航船近泊 時,鷗鷺齊鳴,盤空飛翔,堪稱壯觀。島西側為出入三門灣的主航道,由健跳港 出海赴該島旅遊,船行約1小時可達。

雞籠山

五子島 五子島

別名門頭山,北近青士豆島,南近小踏道島。面積0.03 平方公里,最 高點海拔49.7米。棲息有許多海鷗。島體雖小,但遍布奇礁怪石,海蝕風貌怪 異,礁岩隨形象物,嶙峋凹凸皆極富想像之美。島上有一個斜月形的穿山洞,洞 壁內岩彩豐富,紋理燦然,有若五彩石砌就。穿洞而北,在眾多巨石中,別出一 塊狀類古鏡的卵圓大石,令人遐思。全島石景觀林林總總,堪稱一座袖珍的海上 石景公園。

貓頭山

別名猴山,北近雞籠山。面積0.03 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28.9米。該 島風光亦以奇礁見稱,北側海岸分布有廣約數畝的“珊瑚礁”群,礁岩以粉紅色 為主,間有淡黃、青灰、赭褐諸彩,且形狀怪異美雅,有如奇石盆景園。

長口舌島

曾名黃岩,東南近踏道山。面積0.025 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30.6 米。該島有穿山海蝕洞,上島觀光可靠船進洞,觀光後從另一洞口轉出,又回到 原路。洞內巉岩突兀,遊程多小趣味。

乾山

別名大雞籠,西北近踏道山。面積0.08 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69.4米。 島上有塊面積頗大的海蝕平台,平坦光滑似曬穀場,遊人在平台上赤腳行走,有 極舒坦之感。旁邊橫臥兩塊巨岩,俗稱“火車岩”,一列“火車”狀欲離島遠去, 而另一列“火車”則似乎要開進山洞。洞系海蝕而成,甚寬敞,長約百米,穿山 而過,為五子群島中最壯觀之洞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