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關仝關山行旅圖

五代關仝關山行旅圖

《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代表作,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雲,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布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乾,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仝山水畫道之精深。

基本信息

文物簡介

絹本,水墨,縱:144.4厘米,橫:56.8厘米 。

關仝,又名童或同,長安人,工畫山水,師從荊浩,刻意力學,遂自成一家,時人稱“關家山水”。他所作山水筆簡氣壯,景廣意長,與李成、范寬齊名,在北宋號“三家山水”。

《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代表作,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雲,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布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乾,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仝山水畫道之精深。

唐宋之交,史稱“五代十國”,雖然時局不穩,政權更迭變換,但作為繼承文明和審美品格的一種藝術形式,繪畫擁有著晉唐以來的濃厚文化積澱,並出現了眾星燦耀的大氣象。

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連線唐、宋繪畫的重要人物,也是我國繪畫發展史上的著名畫家,成為後世歷代畫家學習的楷模。在這段時期,繪畫的基本技法、構圖程式及繪畫理論趨於成熟,產生了不少堪稱經典的曠世佳作。董源、巨然曾有師承關係,以細潤畫風描繪江南景物;荊浩與關仝亦是師承關係,畫風雄偉凝重。關仝是荊浩的入室弟子,刻苦用功,深得荊浩的筆墨之法,將其師開創的全景山水以及勾、皴、擦、染、點的山水畫技法推向了成熟,力逾其師。後人將關仝的山水畫稱為“關家山水”,並將他與宋初的李成、范寬並稱“山水畫三大家”,代表—廠宋代山水畫的主流。

關仝作山水,筆簡氣壯、景廣意長,富有生活氣息。構圖兼顧高遠法與平遠法,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石木畫法師出畢宏(唐代畫家,擅畫樹石),樹木有枝無乾,落墨漬染生動,饒有氣韻。有人評關仝之畫曰:“蓋仝之所畫,脫略毫楮,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宋無名氏著《宣和畫譜》)又有人評其畫曰:“其畫上突巍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能一筆而成。其竦擢之狀,突如湧出,而又峰岩蒼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遠,磴道邈絕,橋杓村堡,杳漠能備,故當時推尚之。”

此幅《關山行旅圖》(見圖)是關仝的代表作,絹本淺設色,縱144.4厘米,橫56.8厘米。構圖上以一條河從左向右斜下而流,將畫面分割成“z”字形。河右邊是起伏的山巒,以高遠法向上畫出巨峰,突兀高聳,形如捲雲,這是關隴山川的特色;河左岸地勢略為平緩,有一座木橋連線兩岸,橋上及岸邊都有行人,騎驢或者徒步向旅店走來。畫面的下方以平遠法繪出一家山野旅店,旅客在其或行或坐,休憩飲茶,一婦人燒水,數孩童嬉戲,旅店周圍有雞犬、豬圈,並有一小船停泊河邊——真是一派寧靜和諧的生活景象!而山間樹木,均是空枝無葉或有枝無乾,此為“關家山水”的獨特畫法。其用筆簡勁老辣,富有節奏感,所謂“以書入畫”也。山石先勾勒後皴擦,用的是“點子皴”或“短條子皴”,筆法縝密,然後用淡墨層層漬染,故顯得凝重硬朗.這與董源、巨然畫江南山水的圓柔迥然不同。據載,明代書畫家王鐸在這幅畫背邊留下題識:“關仝畫多淋漓博大,旁若無人,此幀精嚴,步驟端詳……”

作者簡介

關仝,五代後梁山水畫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畫鑒》作“關童”,《五代名畫補遺》作“關同”,乃為同一人。主要傳世作品有:《關山行旅圖》、《山溪待渡圖》、《秋山寒林圖》、《秋山漁樂圖》、《秋山觀樓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