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圖

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圖

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圖所屬五代時期文物之一,文物原屬私人收藏,現日本兵庫縣黑川文學院藏。《寒林重汀圖》描繪的是隆冬時節的江南景色。圖中山丘靜穆橫臥,水汀幽深綿延,落盡葉片的樹木無言挺立,纖纖蘆葦瑟縮於風中,溪上小橋空寂清冷,掩映於荒丘寒樹間的屋舍闃無聲息,所有景象構成一個蕭瑟淒清的無人之境。

基本信息

古畫賞析

此圖畫隆冬時節的江南景色。作品中看不到人蹤,聽不到喧譁,甚至風兒似乎也被冷得不願再發出一丁點兒聲息。靜穆橫臥的山丘,幽深延綿的水汀,沉默相對的房舍,無言挺立的竹木……這是大師對江南風光的另一種表現手法,體現了畫家把握四季景物的高超技藝。

此圖繪溪渚小丘,溪水回復,重汀遼闊。洲渚間,依小丘築有一間間的屋舍,林木環繞,時值深秋初冬,大部分樹木的樹頁已落盡,僅餘枯枝,一派江南清曠而蕭瑟的平遠景色。這與畫史所述董源山水「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的畫風可相互印證。圖中的小丘用披麻皴,遠處的洲渚則用長線條橫皴,其間用筆點染,以示豐茂的水草。在筆墨上兼有《龍宿郊民圖》、《夏山圖》的一些特徵,而又不完全相同,用筆較《瀟湘》等圖豪縱、粗闊。此圖無款,詩堂上有明董其昌題「魏府收藏董源畫天下第一」。

此圖表現江南水鄉風景。畫中下方以重墨擦染沙岸,細筆勾繪蘆荻, 中部坡陀上寒林叢中露出村舍板橋,遠方溪水對岸亦繪山丘村舍,再遠處溪岸重重,延伸至畫外。整幅畫面以濕墨擦染而出, 予人以一望無盡之感, 是典型的董氏水墨江南景。 因此稱其畫為“天下第一” 的董畫。

作者在彼岸坡丘旁以大筆橫拖皴出重重的沙汀,氣勢渾茫厚重,這樣又有別於此岸的蘆葦蕭蕭、水流緩緩,又從格局氣勢上打破了平均狀態。兩側的坡嶺、樹木、沙汀、屋宇等似同實異,彼此呼應,使靜態的圖畫具有了內在的動感。此圖山坡以披麻從坡腳上皴,由密而疏,直至坡面方留空白。又于山坡起伏處加上苔點。圖中皴筆以方折增強動勢,粗闊勁健,苔點則兼用渴筆、焦墨、亂鋒,運筆迅疾。力量勁猛,增強了畫面的生動和逸趣。在堤岸畫法上,作者以長披麻與碎筆亂點結合,為畫面帶來了節奏感和運動感。汀渚則用長披麻濕筆平拖,具有酣暢渾樸的特點。

畫家簡介

董源,生年不詳,卒於約962年,五代南唐畫家。源,一作元,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中主李憬朝(916—961)時任後苑副使,後苑即北苑,世稱“董北苑”。工畫龍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水墨山水,影響很大,後世將其與巨然並稱“董巨”,成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與李成、范寬並稱為“北宋三大家”;又與荊浩、巨然、關仝並稱“五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