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烯酮

二乙烯酮

二乙烯酮是農藥、醫藥的重要中間體,可以製備殺菌劑拌種靈、禾穗胺、萎銹靈、惡霉靈、二甲嘧酚、乙嘧酚,殺蟲劑久效磷、磷胺、蠅毒磷、胺丙畏、嘧啶氧磷、百治磷、二嗪磷、殺線威、抗蚜威、樂果、氧樂果,除草劑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喹禾靈、毒草胺、莎稗磷等。

基本信息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無色或微黃色透明液體。

化學性質

遇明火、高熱可燃;與氧化劑起作用;;燃燒釋放刺激煙霧。

危險特性:易燃,在無機酸、鹼、胺與弗里德爾-克拉夫特催化劑存在下,能猛烈聚合,放出氣體使容器爆破。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毒理資料

1、急性毒性:

大鼠(口服)LD: 560μL/kg;

大鼠(吸入)LCLo: 20,000ppm/1H;

小鼠(口服)LDLo: 800 mg/kg;

兔子(皮上)LD: 2,830 μg/kg;

豚鼠(吸入)LC: 3mg/m3/2H;

豚鼠(皮上)LDLo:10mL/kg;由於食鹽的LD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與食鹽同。

2.急性毒性: LD:560μl(616mg)/kg(大鼠經口);2830μl(3113mg)/kg(兔經皮)

3.刺激性:

家兔經皮:開放性刺激試驗,500mg,輕度刺激。

家兔經眼:50μg(24h),重度刺激。

合成方法

工業上乙酸製取雙烯酮,也可用丙酮、乙酐、乙酸酯為原料進行熱分解。丙酮熱分解法可用於小規模生產,這種方法由於副產甲烷,得到的乙烯酮氣體的純度低,同時要除去殘留的丙酮也比較困難。冰醋酸在磷酸三乙酯存在下,於750-780℃裂解得乙烯酮,再於8-10℃聚合生成雙乙烯酮。

套用領域

1.二乙烯酮的反應能力很強,可衍生多種產品,是精細化學品染料、醫藥、農藥、食品和飼料添加劑、助劑等的原料。雙烯酮和二乙胺反應得到的乙醯乙醯二乙胺是有機磷殺蟲劑磷胺的中間體;而與一甲胺反應得到的乙醯乙醯甲胺則是久效磷的中間體。雙烯酮與氨反應生成乙醯乙醯胺,用於合成染料中間體1-(4-氯苯基)-3-甲基-5-吡唑酮、1-(4-磺酸基苯基)-3-甲基-5-吡唑酮;雙烯酮與乙醇反應生成乙醯乙酸乙酯,用於合成染料中間體1-苯基-3-甲基-5-吡唑酮、1-(2,5-二氯-4-磺酸基苯基)-3-甲基-5-吡唑酮等。由這些中間體可製得染料永固黃G、酸性媒介棗紅BN、中性橙RL、中性棕5RL、中性深棕BRL、酸性嫩黃G、弱酸嫩黃G、酸性嫩黃2G、活性嫩黃K-6G、活性嫩黃M-5G、活性嫩黃X-6G、中性桃紅BL等。1-苯基-3-甲基-5-吡唑酮及其衍生物更多用於解熱鎮痛藥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安乃近等的生產。雙烯酮還可用於胺基酸的合成。雙烯酮和鄰硝基苯胺、乙醇胺為原料,可製得飼料添加劑喹乙醇(快育靈)。雙烯酮用於合成多種雜環化合物,例如合成吡咯衍生物、異噁唑衍生物、吡唑酮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喹啉類化合物、香豆素類化合物、呋喃衍生物;雙烯酮還可以與一系列化合物反應,生成吡喃酮、吡啶酮、二氧六環、噁嗪及黃酮類化合物等。

2.用作藥物中間體、食品防腐劑、顏料及調節劑。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由於火場中可能發生容器爆破的情況,消防人員須在有防爆掩蔽處操作。

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避免長期反覆接觸。

注意事項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氣對眼和呼吸道有劇烈的刺激作用,有眼灼痛、頭痛、窒息感,伴咳嗽、胸痛、眼結膜充血、流淚、流涕,肺部有乾濕羅音。嚴重者引起肺水腫。吸入後到產生症狀前有短暫的潛伏期。高濃度與皮膚接觸,可引起皮炎或潰瘍;眼接觸可致角膜化學性灼傷。 長期較高濃度接觸可能發生肺硬化。

實驗室監測方法:熱解吸氣相色譜法(WS/T167-1999,作業場所空氣)。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把泄漏物稀釋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