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里可溫教

也里可溫教,元朝時傳入中國的基督教之一支。基督教在唐代時就曾傳入中國內地,被稱為“波斯教”,為基督教中聶思脫里派,唐代又稱之為景教或波斯景教,一度在中原地區與長安城中盛行,因唐會昌法難時曾取締此教,所以它僅在西北少數民族中殘存。

基本簡介

元朝時傳入中國的基督教之一支。基督教在唐代時就曾傳入中國內地,被稱為“波斯教”,為基督教中聶思脫里派,唐代又稱之為景教或波斯景教,一度在中原地區與長安城中盛行,因唐會昌法難時曾取締此教,所以它僅在西北少數民族中殘存。入元以後,基督教在中國的分布有所改觀。西北邊地遭到成吉思汗的打擊,基督教被伊斯蘭教所吞滅。而大量的戰俘中的信徒,又將其帶回中國內地,散居全國而逐漸興盛起來。也里可溫一詞,即是指聶思脫里教及其信徒。元代設有管領也里可溫教門的政府機構,為崇福司。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也里可溫教司,一度曾達72所。元朝基督教的信奉者主要是突厥及少數蒙古族人,其聚集地主要有唐古兀、汪古、大都以及江南沿海地區。其中江南沿海地區為元滅南宋後傳入,在杭州及泉州設有也里可溫教堂。此外在押赤(今雲南昆明)城,及遼東地區也是也里可溫教徒的聚集地。但也里可溫教在漢族人中卻不盛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