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中條山腹地,鹽湖南畔,它原名九黎山,以苗黎族先祖蚩尤故里而命名。

基本信息

名稱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山西省運城市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中條山腹地,鹽湖南畔,運三高速與南環城高速交江處,距市區十五公里。它原名九黎山,以苗黎族先祖蚩尤故里而命名。山前有一九六二年運城縣人委產“磨河村新石器遺址”石碑,記載此地為七千年前人類集居地;一山坡陶窯為五千年前人類集居地遺址;被稱為天下第一路的“虞坂古鹽道”,已列為山西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蚩尤墓家,北魏摩崖石刻、宋代城牆、古烽火台;元、明、清古廟等遺蹟遍地。東郭鎮2004年被譽為山西省文明小城鎮,2005年被列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 九龍山巍峨挺拔,雲蒸霞蔚。十公里長的深谷,河水長流不息,潭潭相連。“三潭映月”、“九龍飛瀑”、“臥虎藏龍”、“碧海群島”、“陰陽界”、“通天路”等數十景點,如詩如畫。“東郭先生和狼”、“三娘管狼”、“喇嘛盜寶”、“關公磨刀”、“牛家院”等經典傳說,婦孺皆知。堯時禹鑿虞坂古鹽道,為四千年前的“四衢大道”之一,為歷代潞鹽南運必經的“陽光大道”,古鎖陽關,為春秋晉、虞二國界關。“伯樂相馬,假虞伐虢,唇亡齒寒,冀北空群”等經典古事就發生在這裡。世界上最早的明代前收費站一俗稱“挖刮廟”;反映中國人生育情愛文化的“兒女窩石陰洞”和“通貞石陰碑”等都在這裡。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九龍山自然景區,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勝景,交通便利,與天下第一武廟—關帝廟、死海、舜帝陵廟有高速路連線互為一體。它融歷史文化於自然風景中,讓人們在爬山涉水、休閒娛樂的同時品味河東古老的根祖文化,親近先賢聖哲的美妙詩篇,成為運城市又一旅遊佳地。[5]

浙江省嘉興市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概況

九龍山主峰海拔1724米,為浙江省第四高峰,海拔千米以上有近萬畝原始狀態的天然林,具備中亞熱帶綠闊葉林植被的典型特徵,有植物173科637屬,1340餘種,國家級重點保護18種,有脊椎動物149種,享有“生物基因庫”的美稱。保護區內不僅有神秘的“野人之迷”其壯觀的十里猴頭杜鵑長廊,更屬全國罕見。浙江省嘉興市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九龍山旅遊區集山、海、島嶼、沙灘為一體的省級旅遊度假區。位於杭州灣北岸,距上海、杭州各90公里,滬杭快速通道穿境而過。區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海濱浴場、金海洋城海濱度假村、外蒲山島等。近看山上松木蒼鬱,飛鳥自在;遠望碧波長空,漁帆點點,海天寥廓。東沙灣為浙江唯一的大陸架海濱浴場,沙質潔淨、堅硬,史稱“鐵板沙”。 每年盛夏,滬,杭、嘉、蘇各地遊客紛紛涌而至,最多時一天接待2萬多游泳者,故有“南方北戴河”之稱。其側有南灣炮台、天妃宮炮台、弘一法師紀念亭、文濤亭和紀念《紅樓夢》由此出海200年而建造的海紅亭等。九龍山所在的乍浦鎮相傳還是慈禧太后的出生地,今尚存部分遺蹟。[2]

自然環境

1、地質地貌 保護區地處紹興—江山深斷裂帶以東區域,區內地史古老,孕育於中生代侏羅紀,距今約有2億年的歷史。 山地陡峭,高峰群集,山頂部有古夷平面殘留,重力坡地貌廣泛分布,閉塞的小地形環境等構成九龍山呈西南­—東北走向的中山山地地貌特徵。主峰周圍簇擁著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28座,1000m以上的山峰25座。 2、氣候條件 九龍山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適宜,相對濕度較高。區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雲海茫茫。複雜的地形,構成了豐富多樣的氣候環境。概括九龍山保護區的氣候條件,具有垂直地帶性、雨季和乾季明顯、山頂部風大氣候變化複雜、南北坡有較大差異4個特徵。  3、土壤 本區土壤有紅壤、黃壤、水稻土3個土類。土壤發育特點是富鋁化作用顯著,有機質轉化迅速。粘粒礦物以多水高嶺土和三水鋁石為主,腐殖質組成以富里酸占優勢;土層深厚,粘質粗松,酸性反應,有機質、全氮及鉀素豐富。 4、水文 九龍山保護區是錢塘江水系烏溪江支流的集水區,山澗溪流受構造線NE—SW向及NE向的控制,整個水系呈羽翅狀,形成“九脊六溝”,從東西兩個方向流入毛陽溪、周公源和碧龍源,再匯合於湖南鎮水庫,流入錢塘江上游的烏溪江。 九龍山水資源豐富,水體質量良好,溶解氧含量高,據環保部門監測,符合國家Ⅰ類標準。 5、植被 本區地帶性植被是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九龍山保護區是華東地區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尤其是600hm2原生狀態自然植被在我國東部高密度人口及經濟發達地區十分罕見。由於海拔高差大,垂直氣候變異明顯,九龍山保護區植被顯示常綠闊葉林典型特徵的同時,還存在著較為完整的垂直帶譜系列。保護區植被可劃分為針葉林(34.9%)、針闊混交林(20.2%)、闊葉林(38.7%)、竹林(0.4%)和灌叢(5.0%)5個植被型組、11個植被型、32個群系組、39個群系和44個群叢組。

廣東省湛江市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該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調風鎮九龍山潮落港,南依收穫農場,西北接調風圩,距國家級歷史文化城--雷州城約40公里,占地面積200多畝。這裡四面環山,溪水長流,九條山脈在此會聚,宛如九龍戲水,故得名“九龍山”。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環境幽靜,林蔭竹翠,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是念經修練和遊覽觀光的好地方,被人們譽為人間的仙景。九龍山獨特的地形地貌引發人們無限的想像。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九龍戲水”、“日月星三嶺”、“將軍把刀”、“天子寶座”、“天子石蛋”、“群臣石壁”、“宮女浴池”、“天造圍牆”、“仙人座”、“無底洞”“神獅石”、“神龜石”、“銅鼓王墓”等奇景。這些奇特的自然景觀伴隨著優美的神話傳說千百年來流傳在民眾之中,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另外,“石頭長樹”、“九十九曲溪”、“天上銀瀑”等一樣讓你流連忘返。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擁有千姿百態的山間岩石,婀娜多姿的原始紅樹林;時有敏捷的走獸奔突其間,特別是每到秋末,數以千隻國家級保護動物白鷺在這裡覓食、棲息、散步、飛舞,它們美麗迷人的身影與海水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鷺舞圖”。 九龍山的自然風景區擁有馳名海內外的寶林禪寺,該寺坐南向北,依山傍水,順山而建,莊嚴雄偉,氣勢非凡。該寺於1995年擴建,規劃建設168畝地,建築面積約38000平方米。已建築的廂房樓、客堂、齋堂、觀音堂、韋馱殿、伍百羅漢殿及大雄寶殿等建築面積約4500平方米。莊嚴雄偉的大雄寶殿,建築面積750平方米,設計新穎,款式獨特,既顯古代建築的特色風格,也顯現代工匠的藝術成果,是目前湛江市境內最雄偉、建築面積最大的大雄寶殿之一。造價30多萬元,用香樟木雕刻得端莊慈祥,維妙維肖的三尊大佛--釋迦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及阿難、迦葉等聖像與廣東省佛教會原會長釋雲峰大師撰寫:我國著名老書法家沈定庵先生書題的意境深遠、剛勁有力的殿聯:“寶光遠照明月風清莊嚴地,林景幽深青山綠水自在天”及輝煌壯麗的殿堂相映襯,令人嘆為觀止。目前,該寺待建的項目有山門、九龍戲珠廣場、功德碑廊、放生池、佛學中心、敬老院、鐘鼓樓、廂房樓、佛塔、萬佛殿、金剛殿、藏經殿、祖師殿等。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自然景光還有撲朔迷離的無底洞;飛流直下的瀑布;具有文物價值的“觀樓”祖墓;富有傳奇色彩的“銅鼓王”墓。真是“世上桃源何處覓,蓬萊仙景九龍尋。” 2001年以來,調風鎮為發展旅遊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加強了各景點的保護建設工作,他們對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外,還積極向外界推介,制訂“低門檻”政策讓利招商引資。目前,該鎮已投入100多萬元搞好通向部分景點的硬底化道路建設,旅遊觀光者紛至沓來,投資者十分感興趣,有意在該鎮搞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生態旅遊、農業旅遊。 [1]

廣東省深圳市九龍山風景區

廣東省深圳市九龍山風景區九龍山風景區坐落於廣東省深圳市觀瀾鎮鍾靈毓秀的九龍山,擁有總長度為6939碼的18洞72桿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及練習場、農業觀光區與完善的休息娛樂設施。基地景色怡人,自然環境極為優越。春暖花開之時,百花爭艷,鳥語花香。夏秋時節,枝頭碩果纍纍,令人吧為觀止。九龍山裡有釣魚、射箭、騎馬、游泳、燒烤及划船等新穎別致的娛樂頂目帶給您刺激與享受讓您回味無窮。各類自產無公害蔬菜四季不斷,雞鴨牛羊百禽爭鳴,農家小院古樸幽雅。充滿了濃厚的鄉村氣息 。[3]

天津市薊縣九龍山風景區

座落在天津市薊縣城東穿芳峪境內,距縣城20公里,公園總面積2126公頃。轄九龍山、梨木台山、黃花山三大景區。九龍山景區歷史上曾是清代道光三十年和同治九年間的皇家園林,解放後劃為國有林場,1995年改為森林公園,1997年升為國家森林公園,目前是天津市面積最大唯一的山區國家森林公園。在公園東北部萬丈深谷中連綿聳立著九條山脊,恰似九龍聚首,故名九龍山。 公園由群山懷抱,呈全封閉空間。景區集古洞、幽林、奇峰、秀水為一體,以其優美的森林環境,奇特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京東獨具特色的森林旅遊區。 這裡,山路平緩,驅車可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樹種為針闊混交林。五千多畝油松林已形成茫茫林海,大面積天然側柏林在華北地區罕見。園內還棲息著400多種野生動物和昆蟲。置身於園內,常聞百鳥歡歌,偶見山雞、松鼠出沒,既可盡情領略松濤、清泉、花鳥等大自然的情趣,又可增長生物、地質知識,陶冶情操。 園內峰巒疊翠,滿目青山,主要山峰147座。公園最高峰梨木台山海撥高997米。九龍山景區主峰黃花嶺海撥高558.4米,山勢險峻,登峰遠望,西眺盤山主峰,東看清代皇陵,南望碧波萬項翠屏湖,北觀 八仙山、九山頂和雄偉的古長城,遠近對景,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壯麗秀美的圖畫。優美的森林環境,使這裡的空氣特別的清新潔淨。被稱為空氣中“維生素”的負氧離子的含量每立方米800―1000個,是工業城市空氣中含量的8―10倍,被專家學者譽為“天然氧巴”人們常到這裡休閒,度假療養,會獲得異想不到的養生保健之功效。[4]

四川省廣元市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九龍山位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境內,現為自然風景區,也是市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337米,是蒼溪縣的最高峰,覆蓋率為98%,可稱之為天然氧吧。萬畝松林蒼翠挺拔,獨領風騷;春風吹來,松濤陣陣;四千多畝原始森林,四面懸崖峭壁,登高遠眺,林海茫茫;望腳下,雲霧繚繞,如臨仙境,是理想的旅遊聖地。九龍山山奇水秀,風光迷人。以九龍潭為界,又分為九龍千山和九龍後山,森林浩瀚,山體秀靈,天象多彩,自然景觀富集。春賞花海,夏看山水,秋觀雲海,冬踏傲雪,100個大小山峰星羅棋布,錯落有致,還有眾多的湖庫猶如一顆顆寶石鑲嵌其中。走進保護區,每一處景點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龍爪石、神仙足、匯龍廟、捨身崖……,站在龍爪石上,對面的望天觀猶如巨大的火車頭疾馳而來,氣勢雄偉;而站在猴兒岩上,向對面望去,戴冠石猶如天外飛來的龐然大物,活生生的處在山頂,格外引人,再看那半山腰,西歐式的天主教堂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6]

貴州省安順市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地處西秀區自然地理中心位置,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距安順市區22公里,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龍宮、紅楓湖、織金洞四大景區相鄰,是貴州省西線旅遊黃金線路重點景區,交通便捷,320國道從中心景區穿過。公園開發建設以屯堡風情游和森林自然游為主,倡導回歸自然游、健康游。是休閒、娛樂、避暑、旅遊觀光、探險、學生生態教育的最佳場所。景區內還有歷史悠久的“三國古戰場、古漢邑、古夜郎國遺址——神秘安乍城”等文物古蹟。景區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14.6°C,民風樸素,極具異域情調。[7]。

廣西宜州市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基本概述

九龍山在宜州城區南3公里,九龍山因有九峰相連婉蜒若龍,因此得名。在九龍山主峰山腰有丹霞岩,岩口高20米,寬6米,有後洞和頂洞可出。入口處有橢圓形鐘乳石,宛如青龍含珠。傳說宋代宜州知州張自明因在九龍洞為民求雨有功,病逝時,其棺被龍含吞於此。明代慶遠知府岳和聲題刻“丹霞遺蛻”四字於岩側壁間。山秀洞奇,夕陽輝映,景舊稱“丹霞夕照”。在丹霞岩之南側有九龍洞,洞口有宋刻“萬雲谷”三字,洞前有深潭,上刻“九龍洞”三字。洞內有白色石屏,下有流石壩數條盤曲,在水中恰如九龍戲水。潭前有巨石刻九龍神碑,因張自明曾在此求雨得道,明代遂在此祭九龍神。

景區特產

宜州物產豐富,除水稻、玉米、小麥、黃豆等糧食作物外,有蓄積量為194萬立方米的林木和多種竹類及其產品,同時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還是廣西商品糧、蔗糖、沙田柚、桑蠶和魚類生產基地。

景區美食

夏季這裡的人喜歡冰花刨冰,是嶺南人普遍享用的一種冷飲,物美價廉,做的很漂亮;另外,更廉價,更市民化的就是涼粉,路邊的涼粉小灘很多,涼粉多為透明的(在南寧可以吃到黑色的涼粉)。冬季在這裡是燒烤,各種肉類都有,包括牛、雞、鵪鶉等,最有特點的是烤老鼠,一致認為美味且衛生,老少皆宜。除了肉類,還有烤土豆、玉米等。這裡的人燒烤除了吃辣,也喜歡吃甜,對很多當地人來說,吃燒烤是少不了果醬的,這和川渝湘絕對的不同。平時大家一般在大排擋,當地人喜歡吃狗肉、兔肉,羊肉也頗受歡迎。還有大家都比較愛吃的火鍋也有當地的特色,可辣可不辣,兼容桂粵川渝的很多特點。這裡的小吃有豆腐圓、紅薯窯、馬打滾(一種米麵小食品)、狗舌饃,別具風味。

交通信息

通往旅遊景點的交通工具以汽車為主,在固定上下車點都可以見到,票價不高。不過有時有非法經營的班車,這種車一般車況不好,最好不要乘坐。如果是私家車出行,景點處都有泊位。不過在當地用摩托很方便,而且很多家庭都有。另外,有定期遊輪開往臨江河景區下梘河,坐遊輪可以看到沿江其他一些觀光項目。

旅遊貼士

牛魂節 牛魂節又稱脫軛節,在農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龍勝一帶壯族山村。傳說這天是牛王誕辰。要給牛脫軛,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豐美的地方。牛欄要打掃乾淨,鋪上乾爽稻草。不準役使,更不準鞭打,還要給牛唱山歌,餵烏米飯。過去有些寨子裡還建有牛魔王廟,過節這天,要殺豬祭祀,村民們在廟裡聚餐。當地流行一個傳說:當初陸地只有岩石、黃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種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萬,牛王記錯了,變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叢生,連莊稼都長滿野草。天帝大怒,罰牛王下人間吃掉百草。但天帝並沒有忘記它,每當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護牛王和它的子孫,為它們滅病去災,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廟。牛魂節表現了壯族人民對耕牛的愛護和對農業豐收的期望。[8]

北京市門頭溝區九龍山

一、景區概況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東自三家店水閘始,向西至匣石口後轉而向南,與潭柘寺後山相接,為西山山脈百花山山樑的延伸末端。由於近年來保護得力,植被恢復良好,物種多種樣十分豐富。其陽坡為旱生灌草叢,陰坡自下而上依次是胡桃楸林、雜類灌叢和蒙古櫟林,山脊是人工華北落葉松林。

二、地質特徵

九龍山屬太行山脈,是燕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典型向斜山峰。地貌受最近地質時期北京地殼不斷抬升的影響,在隆起階段和寧靜階段互動出現的地殼活動中,以及外力作用的配合下,形成了具有明顯的層狀地貌特徵,表現為夷平面。九龍山的層狀地貌為北京西山層狀地貌發育的第三層,海拔在1000m左右。九龍山最高峰刺茅花坨海拔990.31m,山頂發育平坦。最為典型的是九龍廟,海拔775.2m,山頂發育大面積的平坦地面。往下至海拔300~400m處,其山頂平緩,表現為明顯的台地地貌。但是,在海拔400~1000m之間,則山體陡峭,綿亘成脈,谷脊相間。海拔300m以下,谷地開闊。 九龍山地貌的特點是緩坦台面和陡急山坡交替出現,狀似層層台階,反映了地殼運動的間歇抬升和古水系的演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