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墓

蚩尤墓

蚩尤墓又稱蚩尤肩髀冢,位於山東省巨野縣城東北郊,固堆廟村前。此墓歷經多個朝代,風月荒遠,地貌變遷,墓冢面積不斷縮小,元明時期丘上曾建有廟宇,清代以後冢丘屢遭破壞。至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時測量,固堆東西38米,南北31米。蚩尤墓準確位置應在壽張鎮西南3華里的後三里河村。三大集團間曾先後爆發戰爭,黃帝相繼打敗了炎帝和蚩尤,統一了各部落,為中華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奠定了基礎。商代末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打敗殷紂王后,封到齊地,封蚩尤為兵主神,在魯西壽張蚩尤墓建祠堂,供人祭祀。

保護

蚩尤墓蚩尤墓

搶救修築,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2002年,中共巨野縣委、縣人民政府對蚩尤墓進行了搶救性修築,墓四周以淨邊蘑菇石圍砌。高1.9米,周長81米,上設護欄,周匝環繞石板路,並在冢上栽植蒼松翠柏,以象徵中華民族源遠流長。

蚩尤簡介

史學界考證發現,蚩尤作為中華三始祖之一,重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重大貢獻。

蚩尤墓蚩尤墓

在氏族社會晚期,由於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分化,氏族部落之間常常為了

掠奪財富和出於自衛的目的,而不斷發生戰爭。大約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黃河上游的黃帝部落與生活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戰爭。通典云:“三年九戰而城不下。”史記中也載“黃帝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尤死後。被分屍葬埋。皇覽。冢墓記稱:“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今河南省台前縣)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陽郡巨野縣,大小與闞冢同。”巨野縣誌亦載:“蚩尤墓,在巨野縣城東北八里。”

蚩尤與黃帝,炎帝同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在當時,其部族就已率先進入了以家耕為主的定居生活,並且掌握了冶銅技術。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說。管子中亦有“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劍,銷,矛……”紅銅的出現也為後來青銅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基礎。早在秦漢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為“兵主”,“戰神“,受到人們的大禮祭祀。史記中就有劉邦“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的記載。由於受“勝者王侯敗者寇“的觀念的影響。蚩尤在一些史書中被描繪成“不用帝命“,“類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學術討論

蚩尤主墓

蚩尤肩髀冢在山東省巨野縣,蚩尤的主體墓位於何處是學術界苦苦求證的一個難題。經過專家們的論證和考古發現,蚩尤的主體墓就是位於陽穀縣境內的“皇姑冢”。

蚩尤冢就在陽穀

蚩尤主體冢位置在哪裡,經專家認定,陽穀境內的“皇姑冢”就是人們尋求已久的蚩尤冢。

專家學者們在山東陽穀蚩尤冢現場進行考察專家學者們在山東陽穀蚩尤冢現場進行考察

二十多年前就著手論證皇姑冢是蚩尤冢的王立泉介紹,皇姑冢地域與《皇覽》、《水經注》中蚩尤冢地域一致;蚩尤生活在龍山文化時期,而皇姑冢也屬於龍山文化遺址;皇姑冢面積4000平方米,巨野蚩尤冢面積也是4000平方米,與《皇覽》所記巨野肩髀冢“大小與闞冢等”吻合。

2006年7月,聊城市文物考古隊在國家、省級考古隊之後,對皇姑冢進行了第三次考古,考證出皇姑冢總高度為7.6米,周圍還有一個面積為6萬平方米的橢圓形城池。皇姑冢具備了《皇覽》中描述蚩尤冢的內在條件和外部特徵。

皇姑冢就是蚩尤冢得到了專家的認可。2006年10月12日,在陽穀縣文化館段寶林教授寫下了“蚩尤故鄉”的題詞,山東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金光題寫了“錯將蚩尤認皇姑”的詩句,貴州省社科院副院長石朝江題寫了“根據史籍記載和考古發現,皇姑冢即蚩尤冢”的留言。

旅遊資源的爭奪
蚩尤墓蚩尤墓

在寶雞市、黃陵縣舉行的聲勢浩大的炎帝、黃帝祭祀活動,潛藏著巨大

商機。既然陽穀境內埋葬著和炎、黃二帝齊名的人文始祖蚩尤,為什麼不籌建“蚩尤陵”,供海內外人士祭拜呢?

石朝江在研討會上說,全國有六個地方爭相說自己的轄區內有蚩尤冢,但有史料記載的只有山東的兩處,其中就有陽穀境內的皇姑冢。作為寶貴的旅遊資源,既然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就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一邊爭取國家的認可和支持,一邊著手籌建“蚩尤陵”。

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員過竹說,陽穀縣應該確立蚩尤文化品牌的專屬權,建立“蚩尤人文生態保護區”,通過海內外人士祭祀、旅遊等實現帶動“蚩尤故鄉”經濟發展的目的。

旅遊資源

中華民族形成,始於上古時代。那時有三大部族和三位始祖領袖:炎帝、黃帝和蚩尤。三大集團間曾先後爆發戰爭,黃帝相繼打敗了炎帝和蚩尤,統一了各部落,為中華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奠定了基礎。

蚩尤墓蚩尤墓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三始祖之一的蚩尤一直被視為反面歷史人物。然而,

蚩尤後裔和他活動地區的人們,則一直將他作為先祖祭祀,當成英雄崇拜。

黃帝打敗蚩尤後,蚩尤被擒殺,其所屬一部分南遷江南,一部分留在山西,一部分被俘為奴,即所謂“黎民”,也就是社會最下層人群。今天北方的闞姓、鄒姓、屠姓等居民都是其後裔。

商代末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打敗殷紂王后,封到齊地,封蚩尤為兵主神,在魯西壽張蚩尤墓建祠堂,供人祭祀。當地民眾每年10月都要舉行大型祭祀活動。

近幾年,河北省涿鹿縣在新建的黃帝城中,除恢復黃帝遺蹟外,還建有蚩尤寨,在“三祖堂”中同時供奉黃帝、炎帝和蚩尤。

當前,如果開發好蚩尤歷史遺蹟,對旅遊業的發展也很有益。為此,近幾年我查閱了有關資料,考察了山東、河北、河南等地,逐漸弄清了蚩尤墓的確切位置和現狀。

依據歷史記載分析,蚩尤被殺後,他的部下偷偷地將屍體運回故地魯西地區,頭葬在壽張,身葬在巨野。據考證,壽張,戰國時為齊地壽邑,西漢置壽良縣,東漢改名為壽張。唐曾置州,後一直為縣,1946年撤縣為鄉,曾先後劃歸梁山縣和東平縣,現歸陽穀縣管轄。蚩尤墓準確位置應在壽張鎮西南3華里的後三里河村。近幾年,村中建設將墳崗夷為平地。當我們將這一遺址的來龍去脈及開發價值介紹後,當地政府和村民一致表示:保護好遺址,積極籌集資金,儘快恢復蚩尤墓和祠,對外開放。

魯西地區是兵主神蚩尤的故鄉,是他長眠之地,也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我國著名軍事家孫臏生於阿(東阿)鄄(鄄城)之間,吳起生於曹州,徐績生於東明,王仙芝生於鄄城,黃巢生於菏澤,宋江和晁蓋生於鄆城。戰國時的齊魏桂陵戰役、馬陵戰役和宋代水泊梁山農民起義都發生在這一地區。受歷史的影響,現在梁山、鄆城、陽穀、東平、鄄城等民眾習武成風,幾乎家家習武,人人練拳。這些都是可以一併開發的重要旅遊資源。

景點故事

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段寶林說,“涿鹿大戰”是中國遠古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這次大戰中,黃帝戰勝了蚩尤,奠定華夏國家的根基,使他成為五帝之首。

段寶林在發言中說,“勝者為王敗者寇”是中國歷史上沿襲了幾千年的思想,以司馬遷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所著的正統史書中,說蚩尤作亂,以酷刑、殺戮統治苗民等內容,醜化、訛傳了蚩尤的形象;一些野史、文學專著中,還把蚩尤描繪成“人身牛頭、四目六手”等形象。

專家們在會議中多次提到,遠古時代的蚩尤率領的“東夷集團”生活在陽穀周圍廣袤的平原大地上,過著農耕的定居生活,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而西北部的炎帝和黃帝率領的遊牧部落征戰蚩尤部落,當時並沒有正義和非正義的區別,一切都是為了生存。既然炎、黃二帝能夠得到後世的認可,奉為中華人文始祖,那么和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傑出部落首領”蚩尤,不應是被醜化了的神話人物,也應該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

相關內容

聊城市文物研究室陳昆麟主任介紹,蚩尤不僅為保衛東夷族人的利益,堅決反抗炎帝、黃帝的蠶食進攻,還為此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他還有眾多的發明創造,為東夷人的生活帶來了實惠,因此應該被尊奉為英雄。

陳昆麟介紹,根據史料記載,蚩尤是金屬兵器的發明者,發明了征戰中穿戴的盔甲,還發明了原始曆法。

貴州大學教授、知名蚩尤研究專家田玉隆介紹,因蚩尤驍勇善戰,自夏、商、周以來一直被歷代帝王尊為兵主。

蚩尤文化研究會顧問王大民說,蚩尤是百戲之祖,“蚩尤戲”在史料上有明確記載,沿襲至今;史書上描述蚩尤會“吹煙吐霧”、“吞金吐火”,說蚩尤是雜技之祖也有充足的史料依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