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鋁化作用

為熱帶、亞熱帶土壤中發生的矽和鹽基遭受淋失、粘粒和次生礦物不斷形成、鐵鋁氧化物明顯聚積的過程。

術語別名

又稱“脫矽富鋁化作用”。

術語解釋

熱帶亞熱帶土壤中發生的基遭受淋失、粘粒和次生礦物不斷形成、鐵鋁氧化物明顯聚積的過程

術語介紹

在高溫多雨條件下,風化淋溶作用強烈進行,矽酸鹽類礦物強烈分解,風化產物向下淋溶。淋溶初期,溶液呈中性或鹼性,致使矽酸和鹽基大量淋失,而含水鐵、鋁相對聚集,形成富含鐵、鋁的紅色土體。隨著鹽基的不斷淋溶,風化層上部變為酸性。當酸性達到一定程度時,含水氧化鐵、鋁開始溶解,並具有流動性,但一般向下移動不深,旱季可隨毛管水上升至表層,經脫水以凝膠形式聚積或形成鐵、鋁結核體;又因土體上部植物殘體礦化提供鹽基較豐富,酸性較弱,故含水鐵、鋁氧化物活性也較弱,多澱積,更利於鐵、鋁殘餘積聚層的形成,脫矽富鋁化是磚紅壤和紅壤的重要成土過程,但富鋁化的程度不同,前者強於後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