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蟲

九香蟲

九香蟲(學名:Coridius chinensis)為兜蝽科九香蟲屬下的一個種。九香蟲,即半翅目,異翅亞目,蝽科的瓜黑蝽。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昆蟲,指甲般大小,狀如水龜。春夏季節,爬在農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聞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臭板蟲”,“屁巴蟲”或“打屁蟲”的臭名。屁巴蟲含有九香蟲油,一經炒熟之後,即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因此,它又贏得了“九香蟲”的美稱。九香蟲成蟲有翅能飛,其寄主植物主要是葫蘆科植物,如各種瓜類的南瓜、冬瓜、西瓜、絲瓜、水瓜等。

基本信息

概述

九香蟲九香蟲
九香蟲出自《本草綱目》:九香蟲,產於貴州永寧衛赤水河中。大如小指頭,狀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於石下,至驚蟄後即飛出,不可用矣。《中藥大辭典》載:九香蟲對於神經性胃病,精神憂鬱而致的心口痛,脾腎陽虛的腰膝酸軟乏力、陽萎、遺尿等症有顯著療效。所以李時珍說它:鹹溫無毒,理氣止痛,溫中壯陽,“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

九香蟲: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甲殼蟲,指甲般大小,狀如水龜。春夏季節,爬在農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狀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屁巴蟲”或“打屁蟲”的臭名。屁巴蟲含有九香蟲油,一經炒熟之後,即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因此,它又贏得了“九香蟲”的美稱。

九香蟲全體橢圓形,長1.7~2.2厘米,寬1~1.2厘米,體一般紫黑色,帶銅色光澤,頭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較黑。頭小,略呈三角形;複眼突出,呈卵圓形,位於近基部兩側;單眼1對,橙黃色;喙較短,觸角6節,第1節較粗,圓筒形,其餘4節較細長而扁,第2節長於第3節。前胸背板前狹後闊,前緣凹進,後緣略拱出,中部橫直,側角顯著;表面密布細刻點,並雜有黑皺紋,前方兩側各有1相當大的眉形區,色澤幽暗,僅中部具刻點。小盾片大。翅2對,前翅為半鞘翅,棕紅色,翅末1.3為膜質,縱脈很密。足3對,後足最長,跗節3節。腹面密布細刻及皺紋,後胸腹板近前緣區有2個臭孔,位於後足基前外側,能由此放出臭氣。雄蟲第9節為生殖節,其端緣弧形,中央尤為弓凸。成蟲越冬,隱藏石隙間。若蟲無翅,成蟲有翅能飛,均能食害瓜類植物。
俗話說:“有錢人吃鹿茸,沒錢人吃屁巴蟲。”這就道出了物美價廉的九香蟲,竟有相似高級壯陽滋補藥物鹿茸的功效 。

藥品簡述

九香蟲九香蟲
藥名:九香蟲
漢語拼音:jiuxiangchong
英文名:JiuxiangBug,StinkBu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pongopuschinesisDallas
功效分類:理氣藥;溫里藥。
科屬分類:蝽科
別名:黑兜蟲、瓜黑蝽、屁板蟲、屁巴蟲。
性味:味鹹;性溫
歸經:肝經腎經脾經
功能:行氣止痛;溫腎壯陽。
主治:用於脾虛氣滯,胸脘痞悶、疼痛;腎虛陽衰、腰膝酸痛、陽痿尿頻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0.6-1.2g。
生態環境:成蟲有翅能飛翔,常在土塊、石塊下及石縫中越冬,每年3月飛出。
資源分布:除東北、西北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藥材基源:為蝽科動物九香蟲的全體。
採收儲藏:春、秋季捕捉,捕後用沸水燙死,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
1、九香蟲,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2、炒九香蟲,取淨九香蟲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 。

用藥禁忌

陰虛陽亢者慎服。

中藥化學成分

全蟲含脂肪蛋白質,甲殼(chitin)等。脂肪中有硬脂酸(stear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其特殊臭味來源於醛、酮成分。還含錳、鎂等微量元素。

藥理作用

九香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杜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元素分析表明,九香蟲的抗癌、抑癌元素錳和鎂的含量較高,至癌元素鎳、鉻、砷、鎘、鈹的含量較低,似可能有抗癌作用。

常用配方

九香蟲九香蟲
1、利膈間滯氣,助肝腎虧損;九香蟲一兩(半生半熟),車前子四錢(微炒),陳皮四錢,白朮五錢,杜仲八錢(酥炙)。上為細未,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錢五分,鹽白湯或鹽酒送下,空心服,臨臥仍服一次。(《攝生眾妙方》烏龍丸)。

2、治胸脘脅痛:九香蟲三兩,炙全蠍二兩。研末,蜜丸,每丸一錢重。每次半丸,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3、椒鹽九香蟲:九香蟲30g,油炒熟,放入花椒粉、食鹽少許嚼食,用酒或溫開水送下。本品味香可口而有補腎興陽作用。用於腎虛陽痿,多食有效。 

4、烏龍丸:九香蟲30g,杜仲25g,白朮15g,陳皮12g。一同研為細末,煉蜜作丸服。每次服5g,早、晚各服1次,淡鹽開水送下。本方由《攝生眾妙方》烏龍丸減去車前子而成。方中和九香蟲、杜仲補肝腎、強腰膝,白朮、陳皮健脾理氣。用於肝腎虛損,腰膝酸痛,而有脾虛少食、氣滯脘腹滿悶的症狀者。

文獻論述

1、《本草新編》:九香蟲,蟲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但不宜入於湯劑)以其性滑,恐動大便耳。九香蟲亦興陽之物,然非人參。白朮、巴戟天。肉蓯蓉、破故紙之類,亦未見其大效也。

2、《綱目》: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3、《現代實用中藥》:適用於神經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鬱悶,因精神不快而發胸窩滯痛等症,配合其他強壯藥同服有效。

4、《本草新編》:興陽益精 。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九香蟲九香蟲
本品略呈六角狀扁橢圓形,長1.6-2cm,寬約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澤。頭部小,與胸部略呈三角形,複眼突出,卵圓狀,單眼1對,觸角1對各5節,多已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每節近邊緣外有突起的小點。質脆,折斷後腹面有淺棕色的內含物。氣特異味微鹹。以個均勻、棕褐色、油性大、無蟲蛀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棕紅色。
①體壁片呈深棕色,表面有魚鱗狀突起並有黃色凹窩散在,上有短剛毛著生,剛毛長3-4mm。
②橫紋肌纖維較多,單個或成束,多碎斷呈薄片狀,有細密橫紋,明暗相間呈波狀紋理。
③所近壁碎片淡棕色,具棕色螺鏇絲,排列呈柵欄狀,絲間有淡灰色小斑點。

生藥材養殖

九香蟲九香蟲

生活習性
九香蟲成蟲有翅能飛,其寄主植物主要是葫蘆科植物,如各種瓜類的南瓜、冬瓜西瓜、絲瓜、水瓜等。剛孵出的若蟲(幼蟲)多在寄主植物蔓裂處和葉芽和葉柄上,棲息於卷褶的黃色枯葉內。九香蟲以寄主植物的汁液為食物,以成蟲蟄伏在土石塊下、石縫中、瓜棚或牆縫中穴內越冬 。

養殖技術

1、養殖方式。

九香蟲以瓜類植物藤蔓汁液為食物。可根據養殖規模的大小及食物量的多少,採用小籠養殖或田間網罩養殖,以下介紹這兩種養殖方式。

小籠養殖。根據地形的寬窄及養殖規模決定養殖面積。養殖籠可利用竹木鋼材,做成長6米、寬5米、高2.5米的籠架,籠架的項面和四周用尼龍紗網封罩嚴密,網孔大小以幼齡若蟲不能逃出為宜。籠的一側開設一個小門,供飼養人員出入。籠內種植南瓜、絲瓜、水瓜、冬瓜等藤蔓植物,供九香蟲吸取其液汁作為食物。這種養殖方式適宜小規模養殖。

九香蟲九香蟲

田間網罩養殖。罩網的大小可根據養殖地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做成長25米、寬10米、高3米的棚架,頂部和四周用尼龍紗網封罩嚴密,一側開小門供飼養人員出入。也可根據養殖量的多少同時設幾個網罩。棚內種植各種瓜類植物,供蟲取食。

2、養殖方法。

放養。放養時,可將捕捉到的九香蟲成蟲作為蟲種,每平方米放養100隻。在籠內或網罩內飼養,並在籠、網罩內完成交配、產卵、孵化的全部繁殖過程,一般不需要人工管理。但養殖要注意若蟲孵出後,要注意做好防禦風暴襲擊工作,在迎風面設定擋風屏障,以減弱風力,尤其是對1~2齡若蟲,更應注意做好這項工作。

加強對寄主植物的管理。要根據飼養量的多少,在籠罩內種植足夠的瓜類植物,特別是南瓜。平時要加強對寄生植物的管理,經常中耕除草鬆土,增施肥料,勤澆水,使其生長茂盛,汁液充足。

越冬管理。九香蟲以成蟲越冬,每年10月至11月上旬,九香蟲陸續進入冬眠。這時在養殖籠、網罩內要設定合適的越冬場所。一般在籠、網罩內放置石板或水泥板,板與地面之間留有一定空隙,讓成蟲在石板或水泥板的空隙中越冬。地面要保持濕潤,既不可乾燥,又不能積水,如過於乾燥,應灑水保濕,並在四周開好排水溝,防止雨水淹漬。板上可適當鋪放稻草保溫,以防嚴寒,讓成蟲安全度過冬眠期。另外,九香蟲對各種農藥均較敏感,應注意防止養殖場周圍的農藥污染。

疾病及天敵防治

①病害:經飼養觀察,九香蟲很少發生病害,僅發現個別若蟲受真菌感染而死亡,病原菌尚未清楚。防治方法:經常保持養殖場地的清潔衛生,在成蟲冬眠出蟄前對養殖地用1%~2%福馬林進行1次徹底消毒。

②天敵:九香蟲的主要天敵是螞蟻和蜘蛛。他們常侵入籠、網罩內,咬傷或咬食九香蟲的若蟲。防治方法:在籠、網罩內發現有蜘蛛,可用人工捕捉;發現螞蟻,應立即找出蟻穴並以堵塞,在籠、網周圍撒石灰,或用豬骨等食物引誘螞蟻聚食集中殺滅。另外選擇養殖場地時,要避開蟻穴(巢)場所。

采捕加工
每年至10月份當老熟的若蟲羽化為成蟲後,便可捕捉並加工成商品。捕到的九香蟲活蟲,放在瓶罐內,加入白酒,蓋好罐口,將成蟲悶死。一般每5公斤成蟲用白酒200毫升;或將成蟲裝人布袋內,置於沸水中燙死,取出曬乾,或用50℃溫度烘乾 。 

相關防治

①病害:經飼養觀察,九香蟲很少發生病害,僅發現個別若蟲受真菌感染而死亡,病原菌尚未清楚。防治方法:經常保持養殖場地的清潔衛生,在成蟲冬眠出蟄前對養殖地用1%~2%福馬林進行1次徹底消毒。
②天敵:九香蟲的主要天敵是螞蟻和蜘蛛。他們常侵入籠、網罩內,咬傷或咬食九香蟲的若蟲。防治方法:在籠、網罩內發現有蜘蛛,可用人工捕捉;發現螞蟻,應立即找出蟻穴並以堵塞,在籠、網周圍撒石灰,或用豬骨等食物引誘螞蟻聚食集中殺滅。另外選擇養殖場地時,要避開蟻穴(巢)場所。

中藥材(六)

中國是中藥材的發源地,目前我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先人們留給我們後世的中藥財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