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言詩

九言詩是指每句九個字的詩。歷史上作九言詩者極少。

基本信息

九言詩系繼二言、三言至五言、七言詩體之後出現的又一種中國傳統詩體。一般說來,全詩每句九字,句數不限,以偶數句式為主,節奏均依傳統體式。

分類

具體可以分為九言古風、九言格律詩、新九言詩以及變體九言詩四種。

九言古風

其中仿古風的九言詩可稱為九言古風,簡稱九古。九言古風中還可分為普通九古(純九言)與雜言體九古等。前者如上文所舉的《九字梅花》,後者如本人近作《粵女謠》。《粵女謠》這首仿古九言與傳統以來雜言詩的特點是相應的,並且在語言節奏用韻等均依傳統體式,因此稱之為雜言體九古。前人將篇中夾有九言句的雜言詩也稱為七言古風,那是因為當時九言出現的詩例太少(幾乎沒有)。而我們現在雜言詩篇中凡以九言居多者,應當也劃入九古的範疇。

九言格律詩

九言格律詩簡稱九律,不論新韻舊韻,凡依律詩體式寫九言詩者均可稱之,如本人創作的《岳王墓》。具體寫法:在七律的基礎上增加一個雙音詞節奏點,但要避免失粘失對,如七律前兩字為平平的,九律前就要加仄仄,反之則然。當然與七律一樣,首字平仄不拘。九律再依用韻細分,當然也可以分為舊韻九律與新韻九律。

新九言詩

古漢語發展以來一直在不斷變化,現代語言對古代語言也具有一定繼承性。今人寫傳統詩,不可能一概搬用文言句式,文白相雜則屬難免。以現代語言寫傳統詩,賦予傳統詩以新的血液,這也正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否則,傳統詩的發展只能是陷於一潭死水。所以另一種依新韻、入新風、使用新語言,但仍遵循傳統道路的九言詩,如我的《鄉思》、《悔之情》等等,其實與元明時代的九言詩已有所不同,不便襲稱古風,或者稱之為新九言詩也無不可。
現在詩壇上提倡聲韻改革,律絕不用說了,只要符合格律,何拘新舊之韻。但古風若不依舊韻,還是稱之為新五言、新七言等為好,這樣才能放開手腳大膽植入新風貌新語言。

變體九言詩

另外還有一種變體九言詩。其特點為:仍舊每句九言,依傳統語言而不遵循傳統節奏,每句字數相同但節奏點位置不一,以表達恣意縱橫的情感。可以在句中穿插仿騷體的煞尾字。此體目前尚未發現,有待充實。

歷史起源

歷史上的九言詩據說為三國時魏主曹髦所創。曹髦(241-260),字彥士,譙(今安徽毫縣)人。曹丕孫。初封高貴鄉公。嘉平六年(254)為司馬師立為皇帝。但他一直不甘心做司馬氏的傀儡,力圖有所作為。甘露五年(260),率宿衛數百攻司馬昭,為司馬氏部將所殺。曹髦"少好學,夙成"③,時人多以為望,鍾會認為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可惜以此早卒,而他的“九言詩”也並沒有流傳下來。
曹髦之後,九言詩亦有人為之。據蕭統《文選序》載:“自炎漢中葉,厥途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並驅”。南朝宋謝莊有《明堂歌》九首,依五行數,或三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其中《歌白帝》為九言,這可能是現在流傳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詩。
其詩曰:
百川如鏡天地爽且明,雲沖氣舉德盛在素精
木葉初下洞庭始揚波,夜光徹地翻霜照懸河。
庶類收成歲功行欲寧,浹地奉渥罄宇承秋靈。

發展歷程

歷史上的九言詩據說為三國時魏主曹髦所創。
曹髦(241-260),字彥士,曹丕孫。初封高貴鄉公。嘉平六年(254)為司馬師立為皇帝。但他一直不甘心做司馬氏的傀儡,力圖有所作為。甘露五年(260),率宿衛數百攻司馬昭,為司馬氏部將所殺。
曹髦“少好學,夙成”,時人多以為望,鍾會認為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可惜以此早卒,而他的“九言詩”也並沒有流傳下來。
曹髦之後,九言詩亦有人為之。據蕭統《文選序》載:“自炎漢中葉,厥途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並驅”。
南朝宋謝莊有《明堂歌》九首,依五行數,或三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其中《歌白帝》為九言,這可能是現在流傳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詩。其詩曰:
百川如鏡天地爽且明,雲沖氣舉德盛在素精。
木葉初下洞庭始揚波,夜光徹地翻霜照懸河。
庶類收成歲功行欲寧,浹地奉渥罄宇承秋靈。
但這首詩雖稱九言,實際上每句九言都可以分為四五兩句讀的,如“百川如鏡,天地爽且明。雲沖氣舉,德盛在素精”,這樣讀還順口些。所以從形式上來說,還算不上一首成功的九言詩。
謝莊之後,謝朓等人亦偶有為之,但多存此弊,反映初期九言詩創作的不成熟。
形式上較為成功的九言詩,要數元天目山僧人明本的《九字梅花》:
昨夜西風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
野樹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
半枯半活幾個擫蓓蕾,欲開未開數點含香苞。
縱使畫工奇妙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
但此詩手法較為笨拙,境界不高。是故明人楊慎乃以同題作九言詩曰:
玄冬小春十月微陽回,綠萼梅蕊早傍南枝開。
折贈未寄陸凱隴頭去,相思忽到盧仝窗下來。
歌殘《水調》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風台。
錯恨高樓《三弄》叫雲笛,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另明盧贊元亦有九言《酴醿花》詩云:
天將花王國艷殿春色,酴醿洗妝素頰相追陪。
絕勝濃英綴枝不韻李,堪友橫斜照水攙先梅。
瑤池董雙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頹。
風流何事不入錦囊句,清和天氣直拘青陽回。
其詩雖略嫌於冗沓,但頗有詩味。可見以九言詩只要語言駕馭得當,並非象一些人所說那樣高不可攀。
以上是傳統以來寫九言詩的事例。由於難度較大,所以這些人的嘗試並非十分成功,後人鮮有仿效者。

作品賞析

每句九個字的詩。歷史上作九言詩者極少。
據云元時夭目山僧人明本作《梅花詩》即為九言:
昨夜東風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拗。
野樹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
半枯半活幾人厭蓓蕾,欲開未開數點合香苞
縱使畫工善畫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
明人楊慎乃以同題作九言詩曰:
玄冬小春十月微陽回,綠萼梅蕊早傍南枝開。
折贈未寄陸凱隴頭去,相思忽到盧仝窗下來。
歌殘《水調》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風台。
錯恨高樓《三弄》叫雲笛,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另明盧贊元亦有九言《酴醿花》詩云:
天將花王國艷殿春色,酴醿洗妝素頰相追陪。
絕勝濃英綴枝不韻李,堪友橫斜照水攙先梅。
瑤池董雙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頹。
風流何事不入錦囊句,清和天氣直拘青陽回。
其詩雖略嫌於冗沓,但頗有詩味。可見以九言詩只要語言駕馭得當,並非象一些人所說那樣高不可攀。
以上是傳統以來寫九言詩的事例。由於難度較大,所以這些人的嘗試並非十分成功,後人鮮有仿效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