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於主動脈竇基底環上的主動脈壁局部發育不良,缺乏中層彈性組織,致局部管壁薄弱,在高壓血流衝擊下逐漸膨出。瘤體頂端最薄弱,最終被衝破。多破入右心室,少數破入右心房。多見於10—50歲男子。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又名Valsalva竇動脈瘤破裂,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據報導發病率在東方國家高於西方國家,我國發病率占先天性心臟病的1~2%。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常呈風兜狀,頂端有破口,竇瘤破裂多發生在右冠動脈瓣竇,次之為無冠動脈瓣竇,左冠動脈瓣竇則很少見。由於解剖學上的關係右冠動脈瓣竇動脈瘤多破入右心室腔(約占70%),少數破入右心房腔,而無冠動脈瓣竇動脈瘤多數破入右心房腔(約占70%),少數破入右心室腔。未破裂的主動脈瓣竇動脈瘤不呈現臨床症狀,破裂後才呈現症狀。發病年齡多數在20~40歲之間,約有1/3的病人起病急驟。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占先天性心臟病的1~2%。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於主動脈瓣竇的基部發育不全,竇壁中層彈性纖維和肌肉組織薄弱或缺失,使主動脈壁中層與主動脈瓣纖維環之間缺乏連續性,造成主動脈瓣竇的基底部薄弱點,出生後主動脈血流壓力將主動脈瓣竇的薄弱區逐漸外推膨出形成主動脈瘤樣突出。最後在伴有或不伴有體力勞動或外傷的情況下發生破裂,即形成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常呈風兜狀,頂端有破口,竇瘤破裂多發生在右冠動脈瓣竇,次之為無冠動脈瓣竇,左冠動脈瓣竇則很少見。

疾病病因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1.先天性因素
在胚胎髮育時期,主動脈竇部組織發育不全,有薄弱部分,合併室缺時,右冠竇鄰近的右室漏斗部失去支持,在受到高壓血流的衝擊即可發生瘤體破裂。室缺可能是竇瘤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2.後天性因素
目前普遍認為後天性因素還有由於感染性心內膜炎梅毒等引起的竇瘤破裂。

疾病病理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主動脈竇動脈瘤膨大後可梗塞右心室流出道。一旦破裂,主動脈血流將返流入右心腔,形成左向右分流。其增加右心負擔的大小隨破口大小而定。分流量大者可引起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由於心房壓力低,破入右心房者分流量加大,更易出現右心衰竭。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發生破裂後通常破裂入右側低壓心腔,血液從高壓的主動脈分流入低壓的右心室腔,產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肺循環血流量增多,右心室負荷加重,引致右心室擴大、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入右心房腔則使右心房壓力明顯增加,右心房明顯擴大,上、下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出現右心衰竭症狀;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入心包腔則產生急性心臟壓塞引起死亡。本病病程進展隨著破口大小而異。破口越大,左向右分流量越多,則症狀出現早,病情進展快。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常可合併其他心臟畸形,其中最常見的為並發室間隔缺損(約占40~50%),這樣更加重左右心室的負荷。亦常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肺動脈口狹窄、主動脈縮窄和動脈導管未閉等。

臨床表現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主動脈竇瘤一般無症狀。多在10—50歲破裂。男性多見。約40%有突發心前區疼痛史,常於劇烈活動時發生,隨即出現心悸、氣急,可迅速惡化至心力衰竭。較多的病人發病緩慢,勞累後氣急、心悸、乏力等逐漸加重,以致喪失活動能力。

1.未破裂的主動脈瓣竇動脈瘤不呈現臨床症狀,破裂後才呈現症狀。少數病人由於破口甚少,僅有小量左向右分流,很長時間內病人可無自覺症狀,這些病人常因心臟雜音而偶然發現,通過超聲心動圖、右心導管檢查及主動脈造影而診斷。

2.發病年齡多數在20~40歲之間,約有1/3的病人起病急驟,在劇烈勞動時突然感覺心前區或上腹部劇烈疼痛、胸悶和呼吸困難,病情類似心絞痛。病情迅速惡化者,發病後數日即可死於右心衰竭。

3.多數病例破口較小,起病後可有數周、數月或數年的緩解期,然後呈現右心衰竭症狀。

症狀和體徵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未破的AAS,一般無自覺症狀。其診斷常因為室間隔缺損(VSD)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AI)的症狀而行主動脈造影,或在冠狀動脈造影時偶然發現。偶爾因AAS引起右室流出道梗阻或三尖瓣功能異常而使患者就醫,男性患者更應懷疑本病,因AAS中80%為男性。AAS破裂的典型症狀為突發性胸痛,約95%破入右心繫統,產生左向右分流。約20%的患者無明顯症狀,45%的患者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疲乏、胸痛和周圍水腫,約35%的患者表現為急性症狀。胸骨左緣可聞及連續性隆隆樣雜音,伴有震顫,約半數患者肺部有口羅音,並有肝大、腹水,下肢水浮腫等充血性心衰的體徵。脈壓增大,股動脈槍擊音陽性。

1.主動脈竇瘤未破裂前一般無症狀。

2.可劇烈活動時突發心前區疼痛,隨即出現心悸、氣急,迅速惡化至心力衰竭。亦有緩慢發病,勞累後心悸、氣急、乏力,逐漸加重至喪失勞動能力。

3.胸骨左緣3、4肋間震顫和粗糙Ⅳ級連續性雜音,並向心尖傳導。可伴脈壓增寬、水沖脈、動脈槍擊音及肝腫大等有心衰體徵。

4.心電圖:電軸左偏、左心室高壓、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

5.X線胸片:心影增大,肺動脈段突出,肺門充血,肺紋理增重。

6.超聲心動圖:主動脈竇呈局限隆起,波形中斷,於舒張期脫人右心室流出道或右心房間隔下緣,二維可示破裂處,都卜勒證實分流。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7.逆行升主動脈造影可確診,表現為動脈竇擴大畸形,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動脈或右心房有造影劑顯影。

8.心臟檢查:破入右心室的主動脈竇動脈瘤,在胸骨左緣第3、4肋間捫到震顫和聽到粗糙Ⅳ連續性雜音,向心尖傳導;破入右心房者則偏向胸骨正中或右緣。周圍血管體徵為脈壓增寬、水沖脈、槍擊聲等,並可有肝腫大等右心衰竭體徵。

鑑別診斷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根據病史、心雜音的性質和傳導方向,結合心電圖、X線檢查和超聲心動圖可作出診斷。需鑑別診斷的是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冠狀動脈瘦、左冠狀動脈起源於肺動脈等。逆行性升主動脈造影的特徵為右冠狀或無冠狀動脈竇擴大畸形,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動脈或右心房早期顯影,可資鑑別。心力衰竭,如不能控制,則儘早手術

病理改變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發生破裂後通常破裂入右側低壓心腔,血液從高壓的主動脈分流入低壓的右心室腔,由於二者存在明顯的壓力階差,產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動力學改變類似動脈導管未閉,肺循環血流量增多,右心室負荷加重,引致右心室擴大、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入右心房腔則使右心房壓力明顯增加,右心房明顯擴大,上、下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出現右心衰竭症狀。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入心包腔則產生急性心臟壓塞引起死亡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常可合併其他心臟畸形,其中最常見的為並發室間隔缺損(約占40~50%),這樣更加重左右心室的負荷。亦常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肺動脈口狹窄、主動脈縮窄和動脈導管未閉等。本病病程進展隨著破口大小而異。破口越大,左向右分流量越多,則症狀出現早,病情進展快。

治療與預防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形成後逐漸發展擴大最終必然導致動脈瘤破裂因此凡確診為主動脈瓣竇動脈瘤者無論破裂與否都應施行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切除術對急性破裂者經內科治療心力衰竭改善後即應儘早施行手術治療如心力衰竭未能控制更需早期施行手術手術在體外循環結合低溫和心肌保護下施行直視修補術病人取仰臥位胸骨正中切口縱向鋸開胸骨切開心包後在破入心臟表面可觸及明顯震顫感必要時作心內探查。

心臟切口途徑按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入腔室部位或伴發心臟畸形來決定採取右房、右室或主動脈切口。切開心臟顯露病變,瘤體呈風兜樣壁薄而光滑,頂部有個或幾個破口,破裂的動脈瘤有內外兩口,內口位於主動脈瓣竇處,縱向剪開瘤壁,距內口約0.3~0.4cm處再環形剪除整個囊壁,保留內口周圍較堅韌的囊壁組織以便縫合,縫合時先作“8”字連續縫合,然後囊壁兩側再加墊褥式縫合以加固縫線。經主動脈切口途徑,可直接自冠狀動脈開口灌注停搏液,且可精確檢視瓣葉,囊狀竇瘤可自右房或右室牽回主動脈內,切除多餘瘤壁,竇瘤的切除與縫合方法與上述一致。對合併的嵴上型室間隔缺損,可經主動脈切口或右心室切口予以修補,如伴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可同時作主動脈瓣成形術或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常見誤診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1.動脈導管未閉
主肺動脈間隔缺損這類主動脈內左向右分流的心臟畸形沒有突發病史機器樣連續性雜音位置在左第肋間雜音常向兩肺及同側鎖骨下區傳導超聲心動圖檢查在降主動脈與左肺動脈區存在左向右分流必要時作右心導管檢查或逆行主動脈造影術即可明確診斷。

2.室間隔缺損並存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本病無突發病史收縮期和舒張期來回性雜音部位在左側第肋間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心室間隔回聲段缺失和心室腔記憶體在左向右分流主動脈瓣可顯示瓣膜關閉不全徵象。

3.冠狀動脈瘺
指左右冠狀動脈與心腔或冠狀靜脈存在異常交通在心前區下方可聽到連續性雜音以舒張期為主超聲心動圖檢查或逆行主動脈造影見到冠狀動脈呈擴大曲張並可見到造影劑由冠狀動脈流向心腔內。

手術方法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此類病例在淺低溫下行手術治療,根據動脈竇瘤破入心腔的部位,手術修補的方法和合併畸形存在等情況可以採用右房切口、右室切口、主動脈根部切口等不同切口和並室缺較大的(直徑1.0cm以上)要用補片修補,合併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者應行人造瓣膜替換。

術後處理的重點是控制感染,避免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改善心功能

病例分析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病人,男,21歲,戰士。行包皮環切術入院,術後兩天與病友打撲克時突發胸悶、心悸、氣短2h轉入心內科。查體:體溫40.4℃,呼吸:26次/min、心率128次/min,血壓12/8kPa(1kPa=7.5mmHg)。急性面容,端坐呼吸,口唇發紺、頸靜脈怒張,可見頸動脈及鎖骨上動脈搏動,雙肺滿布乾、濕性囉音,心界向左下擴大,律齊,胸骨左緣第3、4肋間可聞及連續性響亮的機器樣雜音,可捫及震顫。股動脈槍擊音及毛細血管搏動征陽性。初步診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感染性心內膜炎、急性左心衰。化驗WBC:23×109/L;心電圖:V1呈rSr’,T波倒置;胸部正位片提示:心胸比率>0.60,肺動脈瓣突出,肺血增多;心臟超聲檢查提示:主動脈右竇動脈瘤破入右房。可見連續中斷,斷端游離緣突向右房,主動脈瓣中度反流。診斷: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並感染、心功Ⅳ級。給予抗感染,擴管、利尿治療。第2天症狀持續加重,出現腹脹、食慾減退,進行性少尿,肝脾大,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肌酐達490mmol/L、尿素氮23mmol/L。轉送上級醫院行竇瘤切除+主動脈瓣成形術。術後仍無尿、持續性低血壓肌酐尿素氮仍高,1周后死亡。

主動脈竇動脈瘤是一種罕見的先天畸形,約占先天性心臟病患病率的2%~3.56%,其破入右室者最多,其次為右房。發生原因主要是胚胎期竇壁中層彈力纖維發育不良,在主動脈內高壓影響下,該薄弱處逐漸變薄擴張,呈囊袋狀突出,當壓力突然增加時破裂,由於主動脈和破入心腔間存在著較大的壓力階差,可產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因而導致全心容量負荷增加,特別是外破口較大或破入右房者,病情進展快,容易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易繼發心內膜炎、心律紊亂、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臨床多表現為起病急、進展快。一般認為,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之前多無明顯症狀和體徵,一旦破裂,即產生劇烈胸痛及顯著的血流動力學改變。破入右室、右房者可出現右心衰竭,呈進行性加重。體徵有胸骨左緣第3、4肋間連續性響亮機器樣雜音,常伴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不全及脈壓差增大的表現。首次聽診往往有主動脈瓣受損的印象,易誤診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本例即是此種情況。超聲心動圖是最佳的無創診斷法,可直接顯示主動脈竇動脈瘤的起源形態、突入的心腔位置、竇瘤破口大小、是否合併其他心臟畸形、分流的性質、時相、最大流速,提供血流動力學資料。一旦瘤體破裂,預後不良,可在數周至數月內因嚴重併發症死亡。內科治療只能起到短暫的減輕作用,手術治療往往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該戰士因沒有及時手術,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並時間過長,多臟器衰竭而死亡。

併發症狀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常可合併其他心臟畸形,其中最常見的為並發室間隔缺損(約占40~50%),這樣更加重左右心室的負荷。亦常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肺動脈口狹窄、主動脈縮窄和動脈導管未閉等。當主動脈竇瘤未破裂時,除嚴重阻塞右心室者外,一般無症狀。男性多見。約40%有突發心前區疼痛史,常於劇烈活動時發生破裂,隨即出現心悸、氣急.可迅速惡化至心力衰竭。較多的病人發病緩慢,勞累後氣急、心悸、乏力等逐漸加重,以致喪失活動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