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絨鰲蟹

中華絨鰲蟹

中華絨螯蟹是一種經濟蟹類,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閘蟹。為中國久負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於取食和抗敵,掌部內外緣密生絨毛,絨螯蟹因此而得名。雜食性動物,魚、蝦、螺、蚌、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蟲等均可作為大閘蟹的動物性餌料。

簡介

中華絨鰲蟹中華絨鰲蟹
中華絨鰲蟹Eriocheir sinensis),也稱上海毛蟹,俗名大閘蟹,是一種主要生長在朝鮮半島至中國福建沿海河口地區的小型蟹種。
絨鰲蟹在淡水中度過大部分生命,但它們必須回到海中繁殖。在生命第四或第五年,它們遷徙至下游,在有潮汐的江河口達到性成熟期。交配後,雌性繼續游向海的方向,在更深的水中過冬。在春天它們回到鹹水中產卵。孵化出的幼蟹,遷向上游進入淡水,至此完成一個生命循環。

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這不,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到了!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有關大閘蟹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大家的話題。

何謂大閘蟹?河蟹也,但不是所有的河蟹,品種一定要是中華絨鰲蟹,個頭一定要是三兩以上。據說大閘蟹之名是有來頭的:當時蘇州、崑山一帶的捕蟹者,在港灣間設定了閘門,閘用竹片編成,夜間掛上燈火,蟹見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閘,此時只需在閘上一一捕捉,故叫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久負盛名,負有“蟹中之王”的盛名,就在人們趕著吃蟹的時候最不能忘的就是陽澄湖大閘蟹,大家都為能吃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而沾沾自喜。如今各種菜系的酒樓都推出陽澄湖大閘蟹菜餚,無論是粵菜館、川菜館、朝菜館,但是天南地北美食的發源才有正宗可言,想必江南經營的陽澄湖大閘蟹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大閘蟹的來源、口味都將發揚江南的美食文化。並從大閘蟹的一蟹一螯,百般滋味中感受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通常,人們都把大閘蟹比作味中極品,因為它具備了美食所必備的色、香、味、形、質。明代文學家張岱就曾說食大閘蟹“不加醋鹽而五味俱全”。

口味

就像墨分六色,琴具七音一樣,大閘蟹也有多味: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黃一味,蟹子又一味。而蟹肉之中,又分“四味”:大腿肉,絲短纖細,味同干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妙不可言,無法比喻。而蟹子曝乾後則是海鮮珍品,為海鮮第一味。說到大閘蟹,不能不提上海人。上海人和大閘蟹的情分,就像東北人和酸菜粉條、四川人和水煮魚一樣,難捨難分。據不完全統計,大閘蟹上市期間,每個上海人每年平均吃掉大閘蟹12.5隻。上海人在吃的文化上一直追求的是精細、考究,請客吃飯時越是過程繁瑣、講求細節,越是顯出主人家的誠意。大閘蟹這顆從上海飲食界升起的明星,除了其膏油甘香誘人外,就是吃大閘蟹步驟地冗長瑣碎。有這樣一個笑話,話說一個上海人要坐火車到北京,上車之前買了一隻大閘蟹,在車上開吃,火車每靠一站,他就剛好吃完一隻蟹腳,一站一站的過,終於到了北京,上海人這才把手裡的大閘蟹完全消滅乾淨。如果你認為這過於誇張,那么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你還未足夠了解一隻大閘蟹。

相關內容

這一物種的特徵是爪子上的密集的絨毛。體大小大致和成人的手掌相當。
這一物種對其他生態具有很強的侵犯性,它曾蔓延到北美和歐洲,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除了和當地物種競爭外,它們穴居性導致堤岸的損壞和排水系統的阻塞。一般認為這種蟹順著船底排出的壓艙水遷移。
儘管中華絨鰲蟹成為西方水域的大患,但同一種蟹卻是著名江南美食。這種蟹被中醫認為是具有涼性的食物。由於過渡的捕撈導致長江下游蟹種數量下降,相應地蟹的價格飆升。現在在適合蟹生長的地區,養殖業非常興盛。江蘇陽澄湖是最有名的中華絨鰲蟹產地,此處出產的蟹以青背白肚黃毛金爪聞名,人們慕名願以高價品嘗該處出產的螃蟹。大部分蟹以高利潤率出口海外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