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學研究院

中華國學研究院成立現場 中華國學研究院 中華國學研究院成立現場快照

學院簡介
中華國學研究院的成立,順應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是中國人尋回文化信仰坐標、承續國學精髓的具體實踐。它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宗旨,努力使人們客觀地了解、認識、套用中國古老化對現代生活的實用性、前瞻性、終極性的高超智慧。
中華國學研究院設有以下研究機構:
紫金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易經研究中心、佛學研究中心、儒學研究中心、道學研究中心、中國風水申遺領導小組、《中國風水傳奇》電視紀錄片籌拍領導小組、中國民間奇技絕學發展基金會等。
中華國學研究院總部常設香港,在北京、深圳、廣州、天津、河源、惠州、江西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中華國學研究院創造性地將不同學派的頂尖人物融合在一起,以現代化的組織方式、以團隊的形象投身於國學的研究與套用,開行業之先河!
我們還將不斷吸納知名的儒家、佛家、道家、書畫以及醫學、術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發掘民間的能人異士,弘揚國學,與時俱進。
中華國學研究院成立現場
時間:2007年1月21日
地點:廣州梅花山莊
主題:中華國學研究員成立大會勝利召開
焦點裝修家居網全程直播此次活動
主持人:各位尊敬的嘉賓,各位到場的領導,大家上午好!
古有詩云“好雨知時節”,今天在這春雨綿綿的日子裡,在這裡生機盎然的梅花山莊裡,我們迎來了重要的日子就是“國學院成立大會會議”。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大會組織非常感謝來自各地的嘉賓親臨本次會議現場,中華國學研究員於2006年在香港正式註冊成立。它是由知名學者,著名企業家、政府公務員,行業精英等共同發起組建,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播與套用。中華國學研究員的最高權力機構為院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首任院長將由中國“植物周易”、“木子兵法”創始人、海內外著名的園林風水造園家、總體規劃設計大師、園林高級工程師李德雄教授擔任。政協委員,當代著名建築風水學家劉昌銘先生擔任執行院長,中國易學八大奇人之一《常氏命理》開派宗師常玄理辰先生擔任副院長,今天能夠作為媒體的代表今天能來參與主持本次會議,我非常榮幸,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以下今天到場的媒體:
搜狐網、華娛衛視、南方都市報、廣東建設報、焦點裝修家居網、《羊城晚報》、《新快報》、搜狐網將對本次成立大會做全程現場報導,大家可以回去網上點擊瀏覽。
現在我榮幸的宣布,國學院開業大會會議正式開幕,今天的會場高朋滿座,下面我來宣布出席大會的嘉賓,他們是:
國學院董事會成員:
院長:李德雄
執行院長:劉昌銘
副院長:常玄禮辰
秘書長:李信輝
副秘書長:孫業
北京分院院長:常玄儲良
名譽院長:
天津大學博導、中國堪輿建築研究員院長亢亮
中國佛學家、115歲少林禪師素真大師
香港企業家陳許文綺
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肖智慧
私立華聯學院院長候德富
國學家、誠美計算機學院院長黃遠葆
廣東省文化廳曾偉
省委黨校人事處長陳智桃
廣州軍區培訓中心主任羅亞波
易學家、中山大學教授楊維增
廣州圖書館館長李昭醇
中山醫科大學校長盧光啟
南海設計院院長林小麟
東方國際大學校長、廣東商學院教授宋太慶
華南師範大學生態學院院長教授徐頌軍
廣州醫學院院長譚淑芬
國際美聯主席書法家厚陶鑄秘書陳柏堅
另外還有到場的三十多位顧問嘉賓,我這裡不一一宣布了,非常感謝大家的光臨。現在我宣布中華國學研究院成立大會開幕。
主持人:首先有請中國“植物周易”、“木子兵法”創始人海內外著名的園林風水造園家、總體規劃設計大師、園林高級工程師李德雄院長至開幕詞。
中華國學研究院 院長 李德雄
李德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中華國學研究院成立慶典得到大家積極熱情的參與,我謹代表研究院的全體同仁,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衷心感謝大家對國學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關於國學研究自從2005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成立以來,對中華國學研究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各大書店,正在發行中華國學的系列從書,系統介紹中華國學應該說,在全國範圍內研究中華國學傳統的力量正在逐漸形成,並且成為潮流。為了繼承和發揚光大中華傳統文化,我們的中華國學研究院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潮流中升起了一朵浪花,這是值得同仁引以驕傲的。中華國學是很大的課題,這個課題很容易讓人家產生疑問,什麼是國學,國學是產生在明末,在過去西方向我國大量的轉移,中國的知識分子,對我國已有的文化總的稱呼,也就是中國學術的總稱,有一個大的學問家鄧石,他在1906年寫了一本書,就是《國學學報》,對國學進行了定義,但是嚴格來說,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作出明確的界定,國學是指中華傳統文學與學術,無疑也包括了中醫學、戲劇、書法、繪畫、算術等等,這些都屬於國學的範疇。國學研究院就是研究國學的學習機構,國學的內容非常廣泛,有意識形態方面的,也有著重於技術推廣、套用,我們作為地方性的中華國學研究院是沒有能力全面研究所有國學的各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只能夠著重於國學哪些方面的研究,就是發給大家手上的中華國學研究院簡介中明確指出的,下面有以下機構,研究中心、中國建築研究中心研究會、常玄氏研究中心、佛學研究中心、醫學研究中心、道學研究中心、中國民間奇異民學發展基金會,我們研究了很多方面,研究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對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與時俱進,將古老的文化傳播套用,以人為本,造福民眾,構建和諧的社會,為我們的宗旨。
讀書難、辦學難,君不見古有螢火燈下看書的故事,走幾十公里求學,一頭調鹹菜,一頭調大米來求學的,我的童年也是光著腳沒有鞋穿的,我的老師當時還給了回力鞋給我穿,當時是很難的。辦學難廣州私立華聯學院院長為了籌辦民辦的學院很辛苦,我已經退休多年了,本來應該在家裡享清福了,我有房子、車子還有妻子,我是很幸福了,但是為什麼還這么辛苦,跟年輕的同志這么辛苦,我已經是68歲的人跟你們一起幹這是很辛苦的,為什麼?原因在於,我們肩膀上的重任,國家興旺的重任在我們的雙肩上,昨天我的大舅的所在地是很困難的,如果沒有4萬元就要停辦了。所以辦學難,讀書更難。
王教授在1998年請我來講課,還給報社批評,他說風水奇人,黑板上掛上八卦圖,為了這個事情,我們辦了八年的風水課停辦了,有一個老先生因此而病了,而且雪上加霜去世了,為了報八年前的一劍之仇,我重新走上講台。此次為民言不愧,風水大潮,三過山,願國學可以眾理解,國學傳世間,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個人的學識是不足的,中華國學研究院推薦我為院長,我很慚愧。我的師傅在臨去世的時候給握著我的手給我念了一首詩,勤學醫保多古今,中華民族雖崛起,辦學興國入人心。我要身體力行,跟研究院的同仁一起對外交流,努力做好工作,朋友們,中華國學研究院的成立是學術的機構,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必須面向社會,有很長的服務意識的工作團隊,我們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規定了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為了指導我們的工作,不能讓任何人以國學院的名義招搖撞騙,搞封建活動。國學研究院已經得到了在座的各位嘉賓和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希望在今後的運作中,依然得到各位更多的宣傳,南海、海南、北京很多的朋友,都將自己節省的錢捐獻給我們,這是很感動人的。我們要團結社會各階的人士,讓他們更多的了解我們,使國學研究院推廣工作在社會上開花結果,一天比一天繁榮。
最後用一首詩結束髮言“國學本是中國方,根深葉茂在中華,成功全靠眾努力,其艷花放滿中華”。
中華國學研究院成立現場快照
主持人:下面有請當代著名建築風水學家劉昌銘執行院長介紹國學院籌備情況及未來的發展目標。
劉昌銘: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專家、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中華國學研究院經過半年多的籌建,在各位領導、朋友的參與和幫助下,在今天這樣一個有著歷史紀念意義的時刻,我宣布中華國學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舉動,對中華國學的事業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這裡我首先感謝今天到場的全體嘉賓以及所有關注和支持中華博學研究員的新聞媒體和友人,我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國力正在迅速上升,偉大的中華民族正在飛速走向復興之路,我們現在以巨人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的聲音已經震動世界,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種族民族精神和博學應該發揮強大的作用。
中華國學作為偉大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是中國獨有的思想、獨有的文化,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黨中央確立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治國方針,我國在世界各國建立了128所孔子學院,我國在各名牌大學相繼成立國學院,我國將風水文化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提到議事日程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博學文化發揚光大的時代到來了。
我所理解的中華醫學是博學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民族萬載常青的法寶,應該是包羅的,小到家常,大到救世,現在的博學教育已經落後於西方近代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在很長時間內,不可能做到全面的復興,只能循序漸進,則要取意,我認為國學不是粗向的和固化的,隨著歷史的發展要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唐代的博學比前代發展,現代的博學要不斷的深化。國學在文學資料中有記載,幾百年大量甲骨文和青銅的發明,戰國南北朝古籍的發現,大量問在的發現,西部古文化的發現漸漸被大家接受。不僅使傳統文化大大的豐富了,所以常玄禮辰先生提倡的弘揚國學與時俱進我認為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也是我們研究和傳播中要承擔的歷史使命。
衡量中國的易學是偉大的任務,這絕對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全國的博學同仁努力,天下興旺匹夫有責,所以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大事,所以中華國學研究院一定向社會學習和通道請教,國學聚在專家學者,所以中華國學研究院聘請大批的專家和學者,共同承擔傳承的歷史任務,我們還要設定學問評審委員會,專業的文化服務機構,以適應博學傳承的需要,我們的博學要與社會發展接軌,讓人民受益。全國發展博學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我們還設定中華博學論壇,請天下的學者來做學問,不局限於一家一派,不能無稽亂說,我們還要創辦中華國學期刊,發表專家學者的最新成果,中華博學也不局限於門派,人人都有發言權,我深知振興國學任重而道遠,我相信隨著偉大祖國的強大復興,博學也會隨之偉大的復興。讓我們攜手起來為偉大祖國的復興為中華民族傳統的復興而努力,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必將光耀全世界,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時代的燦爛新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