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賽蘭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賽蘭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賽蘭國大使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賽蘭國的代表機關。

簡介

駐汶萊達魯薩蘭國大使館
EMBASSY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NNEGARABRUNEIDARUSSALAM
大使:閔永年(MinYongnian)
地址:NO.1,3,5SIMPANG462,KAMPUNGSUNGAIHANCHINGBARU,JALANMUARA,BC
 2115,BANDARSERIBEGAWAN,BRUNEIDARUSSALAM

歷任大使及任期

金桂華大使,1992年7月至1993年12月在任
閔永年大使閔永年大使

劉新生大使,1993年12月至1998年3月在任
王建立大使,1998年4月至2000年5月在任
瞿文明大使,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在任
魏葦大使,2002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任
楊燕怡大使,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在任
佟曉玲大使,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在任
閔永年大使,2010年5月抵文履新

閔永年大使簡歷

1951年10月生,江蘇省人,大學畢業。
1975年-1989年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名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教研室主任
1989年-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大使館三秘
1990年-1991年北京外國語學院幹部
1991年-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幹部司三秘、二秘
1992年-1993年聯合國駐民主高棉臨時機構職員
1993年-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幹部司二秘、副處長、處長
1999年-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使館參贊
2003年-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幹部司副司長
2007年-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離退休幹部局局長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薩蘭國特命全權大使

使館新聞

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駐汶萊大使閔永年舉行中文建交20周年暨“中文友好年”新聞發布會
2011年3月6日,中國駐汶萊大使閔永年舉辦中文建交20周年暨“中文友好年”新聞發布會。汶萊英文報《婆羅洲公報》(BorneoBulletin)和《汶萊時報》 (TheBruneiTimes)、華文報《聯合日報》 、《星洲日報》和《詩華日報》、馬來文報《MediaPermata》、中文網站《易華網》(http://www.e-huawang.com)等七家媒體派編輯和記者出席。
閔大使表示,為隆重慶祝中文建交20周年,兩國政府確定2011年為“中國—汶萊友好年”,並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閔大使回顧了20年來中文關係及各領域交流合作取得的顯著成績,強調這些成績離不開汶萊蘇丹陛下和中國歷屆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指導,離不開兩國政府和民眾的努力和支持。閔大使全面介紹了“中文友好年”慶祝活動,希望汶萊媒體一如既往地支持中文友好事業,為兩國關係長遠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輿論氛圍。
隨後,閔大使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問題,並主動介紹了中國“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強調中國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次日,汶萊兩家英文報和三家華文報均在頭版大篇幅報導了中文建交20周年暨“中文友好年”的系列慶祝活動,其他媒體也進行了報導和轉載。

雙邊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汶萊達魯薩蘭國聯合公報(2004/09/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和汶萊達魯薩蘭國工業與初級資源部關於中國公民自費赴汶萊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2000/11/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汶萊達魯薩蘭國政府關於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定(2000/11/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汶萊達魯薩蘭國聯合公報(1999/08/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汶萊達魯薩蘭國聯合公報(1999/08/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汶萊達魯薩蘭國蘇丹陛下政府關於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1996/10/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汶萊達魯薩蘭國蘇丹陛下政府民用航空運輸協定(1993/05/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汶萊達魯薩蘭蘇丹陛下政府關於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91/09/30)

汶萊概況

國名汶萊達魯薩蘭國(BruneiDarussalam)。
面積5765平方公里。
人口38.3萬(2006年)。其中馬來人占66.71%,華人占11.15%,其他種族占22.14%。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首都斯里巴加灣市(BandarSeriBegawan),位於汶萊-穆阿拉區,面積15.8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2001年)。原稱汶萊市,從十七世紀起即成為汶萊首都,1970年10月4日改為現名。
國家元首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穆伊扎丁·瓦達烏拉(SultanHajiHASSANALBOLKIAHMu'izzaddinWaddaulah),1967年10月5日繼位。
重要節日汶萊獨立日:1月1日。國慶日:2月23日。現任汶萊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的生日:7月15日。汶萊為伊斯蘭教國家,開齋節是其最盛大的節日,每年日期根據伊斯蘭教曆均有變化。
簡況位於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里,有33個島嶼,沿海為平原,內地多山地。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多雨。年均氣溫28°C。
古稱渤泥。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6世紀初國力處於最強盛時期。16世紀中期起,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汶萊控制。1971年與英國簽約,獲得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外的內部自治。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
政治蘇丹在獨立時宣告汶萊永遠是一個享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馬來伊斯蘭君主制國家。獨立以來,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文國內政局穩定,但近年來社會治安問題有所增多。2005年,文通過內閣改組和重組立法會進一步加強了蘇丹權力,鞏固和擴大了王室的統治基礎。

同我國的關係

中國與汶萊於1991年9月30日建交。1993年10月和12月,文、中兩國先後在對方首都設立使館,並互派常駐大使。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穩步發展。雙方高層接觸頻繁,各領域友好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
當前,中文關係已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在經貿、能源、文化、教育、衛生、司法、軍事等領域的合作成效顯著,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的協調與配合。
2006年是中文建交15周年,雙方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兩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4月,汶萊外交部無任所大使瑪斯娜公主訪華,拜謁了南京古泥國王墓並為“中國-汶萊友誼館”開館揭幕。9月,汶萊外交與貿易部大臣穆罕穆德親王訪華,與李肇星外長簽署了兩國旅遊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共同出席了《中國與汶萊關係史料彙編》首發式。10月,蘇丹出席在南寧舉行的中國-東協紀念峰會並與溫家寶總理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雙方達成廣泛共識。
2006年,兩國經貿合作成效顯著,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旅遊、農業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擴大。此外,在軍事、教育、司法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取得積極進展。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訪問;教育部工作組訪文。6月,汶萊外交和貿易部第二部長林玉成訪華。11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興長訪文;汶萊能源部長葉海亞訪華。
2006年中文貿易額為3.15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0.7%。其中中方出口1億美元,增長87.5%,進口2.15億美元,增長3.7%。
在台灣問題上,汶萊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2006年3月,台曾關閉駐文辦事處,2007年3月重開。2005年汶萊與台灣貿易額約為1457萬美元。
中國駐汶萊大使:佟曉玲。館址:Embassy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No.1,Simpang462,KampungSungaiHanchingBaru,JalanMuara,BC2115,NegaraBruneiDarussalam.
汶萊駐華大使:阿卜杜勒·哈密德(AbdulHamid)。館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北街1號,郵編:100600。電話:65329773,65329776,65324093。傳真:65324097。

中國駐外大使館名錄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係,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方面的關係,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係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籤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湯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黑山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海地商代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牙買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克蘭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富汗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紐西蘭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薩摩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士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韓民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挪威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喬治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卡達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科威特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荷蘭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丹麥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貝多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格瑞那達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林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以色列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哈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智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希臘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剛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哥斯大黎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西哥合眾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哥拉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葡萄牙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布地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干達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約旦哈姆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拉威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席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尚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蒲隆地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維德角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根廷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厄利垂亞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立陶宛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爾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喀麥隆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義大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爾他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其頓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西班牙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盧森堡大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土耳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盧安達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利南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拿馬貿易代表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捷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丹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米尼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冰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納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葉門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曼蘇丹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古巴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葛摩聯盟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秘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貝寧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洛哥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查德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中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高棉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獅子山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札那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賽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辛巴威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拉脫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莫三比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亞美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爾多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萬那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象牙海岸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模里西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玻利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厄瓜多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斐濟群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里巴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哥倫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克羅地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納米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提瓜和巴布達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賴比瑞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爾地夫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賽蘭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保加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亞塞拜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沙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爾吉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內加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蓋亞那合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大使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