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

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同年,兩國互派大使,耿飈為我駐瑞典首任大使。建交後,中瑞關係平穩發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並取得顯著成果。現任大使陳明明。

中國同瑞典的關係

雙邊政治關係

陳明明大使陳明明大使

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同年,兩國互派大使,耿飈為我駐瑞典首任大使。

建交後,中瑞關係平穩發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並取得顯著成果。

20世紀50年代,瑞一直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60、70年代,兩國部級交往逐漸增多。80年代兩國關係發展較快。瑞國王對華進行國事訪問,兩位首相和議長訪華。我國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領導人相繼訪瑞。

1992年以來,中瑞關係不斷發展,高層互訪較頻繁,各部門、各級別的交流與合作顯著增加,增進了兩國的相互了解和友好關係。瑞方訪華的主要有:副首相兼社會大臣韋斯特貝里(1993年),外交大臣葉爾姆-瓦倫(1995年),首相佩爾松(1996年),副首相葉爾姆-瓦倫(2000年)、外交大臣林德(2001年)、三軍總司令約翰·赫德斯泰德、工商大臣帕格羅茨基(2002年),教育和科學大臣厄斯特羅斯(2003年),外交大臣弗賴瓦爾茲、司法大臣博德斯特倫、環境大臣索摩斯塔德(2004年),基礎設施大臣梅辛(2004年、2005年),工商大臣厄斯特羅斯、衛生與老年護理大臣約翰松、財政大臣努德、可持續發展大臣薩林、議會第一副議長韋斯特貝里、瑞王儲維多利亞公主(非正式)、瓦倫堡財團負責人彼得·瓦倫堡(2005年)、瑞外交部移民及避難政策大臣霍爾姆貝里(2006年)、副首相兼工商大臣奧洛夫松、貿易大臣圖爾福什、教育和科研大臣雷榮堡、基礎設施事務大臣托爾斯騰松(2007年)、文化大臣麗列羅特、教育大臣比約隆德(2008年)、外交大臣比爾特(2009年、2010年)、議會第一副議長比約克曼(2010年)等。

中方對瑞典的重要訪問有:田紀雲副總理、朱鎔基副總理(1992年),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1993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4年),李嵐清副總理(1995年),鄒家華副總理(1996年),吳邦國副總理(1997年),唐家璇外長(1999年),王忠禹國務委員(200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2003年),吳儀副總理、李肇星外長(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2006年),全國政協副主席李兆焯(2007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2010年)等。

2006年7月,瑞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對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瑞典“哥德堡號”仿古船駛抵廣州的歡迎儀式。2007年6月,胡錦濤主席對瑞典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哥德堡號”仿古船返航抵達儀式。此訪是我國家元首首次對瑞典進行國事訪問。

2008年4月11-15日,瑞首相賴因費爾特對華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開幕式,胡錦濤主席、吳邦國委員長和溫家寶總理分別與其會見、會談。5月,瑞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首相賴因費爾特分別就四川特大地震災害致信我國家領導人表示慰問,瑞政府為我抗震救災提供了312萬美元的援助物資。8-9月,瑞國王和王室成員來華觀摩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10月,賴因費爾特來華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2009年11月,賴因費爾特來華出席第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2010年3月,習近平副主席訪問瑞典。4月,瑞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首相賴因費爾特分別就青海玉樹地震災害致信我國家領導人表示慰問。5月,瑞國王和奧洛夫松副首相來華出席上海世博會瑞典館日和中瑞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

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瑞商貿合作中瑞商貿合作

中瑞建交以來,兩國經貿關係得到長足發展。1957年,兩國簽訂了政府間貿易協定。同年,雙邊貿易額增至3187萬美元,比1950年增長10倍多。1959年,我外貿部副部長盧緒章率中國貿易代表團訪瑞。1965年,瑞阿特拉斯(ATRAS)公司採礦設備展在京舉行,這是建交後瑞企業首次在華單獨舉辦展覽。1978年,兩國貿易額突破1億美元。

1979年中瑞建立經貿合作混委會(副部級)後,瑞於1980年對我實行普惠制,並於1982年起開始對華直接投資並向我提供優惠貸款。瑞於1985年和1991年分別取消了對中國瓷器和紡織品、服裝的配額。1988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SAS)開通北京至斯德哥爾摩直航航線。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經貿關係飛速發展。1994年,兩國貿易額突破10億美元。2009年,雙邊貿易額為96.1億美元,同比下降5.4%,其中我方進口54.5億美元,出口4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3%和下降18.8%。我國對瑞典主要出口電器及電子產品、服裝及衣著附屬檔案、機械設備、金屬製品、電話機等,主要進口運輸工具、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鋼材、紙及紙板、儀器儀表、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等。

瑞典重視開拓中國市場,截至2009年底,我共批准瑞在華投資項目為1026個,瑞方實際投入19.6億美元,行業主要包括電信、汽車及零部件、電器、建材、印刷、製藥和造紙等。瑞在華主要企業有:伊萊克斯(中國)電器有限公司、斯凱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阿斯利康製藥有限公司、濟南華沃卡車有限公司、南京愛立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愛立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宜家家居公司等。截至2009年3月底,我在瑞累計投資額為1.47億美元,以服務貿易類企業為主,涉及旅遊、貿易、軟體開發及航空運輸等行業。2006年,兩國簽署《關於加強中瑞兩國中小企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中瑞經濟、工業和技術合作協定》。2007年,兩國簽署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諒解備忘錄。2009年,中瑞經貿聯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在瑞舉行,雙方簽署《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合作工作組諒解備忘錄》。2010年,兩國簽署《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合作中長期規劃》。

文化科技教育與軍事的雙邊交往與合作

歡度春節歡度春節

1983年我文化部和瑞典學會簽署了《文化合作與交流會談紀要》。1992年兩國就文化交流項目進行換文,1998年雙方簽署了新的文化交流計畫。2001年雙方簽署新的文化交流意向書。2006年兩國簽署《2006-2008年度文化合作意向書》。2009年中央電視台與瑞典電視4台簽署合作協定。2010年兩國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瑞方訪華的主要有:政府文化代表團(1953年)、瑞皇家歌劇院芭蕾舞團(1960年,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出席其首場演出並接見該團)、瑞文化界友好人士訪華團(1974年)、瑞民間歌舞團(1982年)、瑞典沉船展覽(1992年)、洛克塞特演唱組(1995年)、哥德堡交響樂團、ABBA演唱組和上海瑞典周(1999年)、瑞著名鋼琴大師羅伯特·威爾斯(2000年)、斯德哥爾摩皇家弦樂團(2001年)、瑞典電影周(2002年)和北歐青年交響樂團(2002年)、瑞典皇家芭蕾舞團(2008年)等。2006年,瑞典“哥德堡號”仿古船復航中國並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我方在瑞舉辦的文化活動主要有京劇、雜技、民樂、武術、民間藝術表演和電影周、文物展、畫展、圖片展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國出土文物展覽(1975年)、天津雜技團(1975年)、西藏歌舞團(1978年)、中國恐龍展(1989年)、中國節(1995年)、瑞典上海周(2000年)、中國湖南花鼓戲團(2001年)、中國少數民族歌舞團(2002年)和中國電影周(2003年)、中國現代藝術展(2003年)、《漢字展-從甲骨文到計算機》(2003-2004年)、中國京劇團(2004年9月)、新疆綜合文化團(2007年)、上海歌劇院(2008年)等。此外,我桌球、速滑、田徑等各類運動隊也多次訪瑞。

中瑞科技交流始於上世紀70年代,瑞皇家科學院和皇家工程院代表團(1975年)與我中國科學院代表團(1977年)實現互訪。1978年中瑞成立了科技合作混委會(司局級),1981年中瑞簽訂科技合作議定書。1992年,我為瑞典搭載發射科學實驗衛星“弗利亞”號。目前雙方科技合作已擴大到通訊、環保、醫藥、農林、宇航等20多個領域的80多個項目。自1980年起,瑞典為我培訓各類技術和管理人員約2000多人。2007年7月,瑞典環境技術中心在北京落成。9月,中瑞科技聯委會第一次會議和“中國-瑞典科技周”在京舉行。2002年雙方簽署《2002-2005年中瑞教育與科技合作意向書》。2008年4月,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訪華期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瑞環境部、外交部及企業、能源與交通部簽署了關於環境與能源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環境保護部和瑞環境保護署簽署了關於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合作協定。2008年,瑞典空間公司北京代表處成立;中瑞環境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氣候變化經濟學論壇-中國邁向低碳經濟”研討會和中瑞科技合作中期會談分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雙方後3G通訊、新材料、能源等領域合作項目啟動。2009年,天津市與瑞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確定10個合作研究項目。

中瑞1964年起正式交換留學生。20世紀80年代以來,兩國教育領域的交往增多。瑞教育大臣(1980年、2000年、2003年、2008年)、高教署署長(1982年、2007年)和我教育部長何東昌(1983年)互訪。1983年,我教委和瑞典學會簽署了交流協定。2006年,兩國簽署《關於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協定》。目前,我在瑞有公派和自費留學生約2500名,瑞在華各類留學生約220名,兩國每年互派公費留學生約40名。2005年,中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開辦了在歐洲的首家“孔子學院”-“北歐斯德哥爾摩孔子學院”。2007年,該院被評為全球先進孔子學院,已有註冊學員1000餘人。

中瑞軍事交流起步較早。上世紀50年代,瑞駐朝鮮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軍官曾分批來華參觀,中瑞軍方開始接觸。60年代,瑞國防部軍令部部長奧爾曼少將(1960年)、我副總參謀長彭紹輝(1963年)實現互訪。80年代以來,瑞三軍總司令列納特·榮上將(1982年)、空軍司令烏爾松中將、國防研究院院長呂貝克少將、陸軍司令本特松中將(1987年)、三軍總司令本特·古斯塔夫松(1988年)、國防學院院長納瑞特·尼克斯少將(2001年)、三軍總司令約翰·赫德斯泰特上將(2002年)、三軍副總司令本特森中將和情報部長敘林中將(2003年)、空軍監察員安德爾松少將(2006年)、三軍總司令敘林上將(2008年)先後訪華,海軍訓練艦“卡爾斯克魯納號”兩次對上海進行了非正式訪問(1983年和1986年)。我航空研究院代表團(1981年)、徐信副總參謀長(1984年)、錢樹根副總參謀長(2001年)曾訪瑞。2004年7月,瑞在駐華使館設立武官處並任命了首位駐華武官。2005年,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喬清晨上將訪瑞,這是我空軍司令員首次訪瑞。2007年,中央軍委委員、第二炮兵司令員靖志遠上將訪瑞。2009年,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孫忠同上將訪瑞。

領事關係

1996年瑞在上海開設總領館。1997年我在瑞第二大城市哥德堡開設總領館。1997年雙方就瑞保留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領館達成協定並換文。2002年11月瑞在廣州開設總領館。2009年11月,因國際金融危機造成政府財政赤字嚴重,瑞關閉駐廣州總領館。

使館信息

陳明明大使陳明明大使

大使:陳明明(ChenMingming)

地址:LIDOVAGEN8,11525STOCKHOLM,SWEDEN

禮賓事務

辦公室

政治處

領事部

經商處

文化處

科技處

教育處

武官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

中國駐外大使館名錄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係,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方面的關係,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係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籤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湯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黑山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海地商代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牙買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克蘭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富汗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紐西蘭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薩摩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士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韓民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挪威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喬治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卡達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科威特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荷蘭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丹麥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貝多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格瑞那達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林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以色列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哈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智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希臘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剛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哥斯大黎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西哥合眾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哥拉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葡萄牙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布地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干達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約旦哈姆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拉威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席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尚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蒲隆地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維德角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根廷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厄利垂亞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立陶宛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爾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喀麥隆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義大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爾他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其頓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西班牙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盧森堡大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土耳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盧安達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利南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拿馬貿易代表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捷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丹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米尼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冰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納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葉門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曼蘇丹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古巴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葛摩聯盟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秘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貝寧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洛哥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查德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中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高棉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獅子山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札那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賽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辛巴威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拉脫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莫三比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亞美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爾多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萬那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象牙海岸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模里西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玻利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厄瓜多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斐濟群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里巴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哥倫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納米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提瓜和巴布達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賴比瑞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爾地夫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賽蘭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保加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亞塞拜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沙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爾吉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內加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蓋亞那合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大使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