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共和國的代表機關。伊拉克與中國於1958年8月25日建交,建交後兩國黨政、民間團體來往頻繁。1990年海灣危機後,中國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中止了與伊拉克的經貿、軍事往來。此後,隨著形勢的發展,中國與伊拉克逐漸恢復交往。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中伊雙邊關係受到嚴重影響。戰後,隨著伊拉克政治重建的發展,中伊雙邊交往逐漸恢復。

基本信息

使館信息

大使:陳偉慶

地址:AL-MANSOURHOTELSALHIYAH,BAGHDAD

歷任大使

陳志方 (1958.09—1960.09)

張偉烈 (1960.09—1965.11)

曹 痴 (1966.04—1967.02)

宮達非 (1970.12—1973.01)

胡成放 (1973.02—1974.05)

趙行志 (1974.08—1976.11)

侯野峰 (1977.09—1984.12)

張俊華 (1985.01—1988.06)

鄭劍英 (1988.01—1990.03)

鄭達庸 (1990.06—1994.05)

孫必乾 (1994.06—1998.08)

張維秋(1998.09—2003.03)

楊洪林(2004.10—2005.10)

李華新(2005.11—2007.02)

陳曉東(2007.02—2008.05)

常毅 (2008.06—2011.09)

倪堅 (2011.11—2013.11)

王勇(2013.12—2016.02)

陳偉慶 (2016.03—)

大使簡介

陳偉慶,男,1969年10月生,大學畢業。

1992年至1993年外交部西亞北非司科員

1993年至1996年駐蘇丹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

1996年至1998年外交部西亞北非司隨員

1998年至2001年駐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隨員、三秘

2001年至2008年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副處長、處長

2008年至2010年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參贊

2010年至2013年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參贊、公使銜參贊

2013年至2014年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

2014年至2016年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副司長

2016年至今駐伊拉克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中伊關係

<DIV>

<P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FONT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楷體_GB2312">1958年8月25日中伊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1990年海灣危機爆發後,中國根據聯合國有關決議中止了與伊拉克的經貿、軍事往來。海灣戰爭後,中國根據安理會“石油換食品”計畫與伊拉克進行了一些經貿交往。</FONT></P><FONT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

<P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FONT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楷體_GB2312">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中伊雙邊關係受到影響。戰後,中伊關係實現平穩過渡和發展。2004年7月,中國駐伊拉克使館復館,10月,兩國互派大使。2014年12月,中國駐埃爾比勒總領事館開館。</FONT></P>

<P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FONT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楷體_GB2312">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主席、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領導機構成員賈拉勒·塔拉巴尼(2003年8月)、臨時管理委員會輪值主席歐魯姆(2004年3月)、臨時政府副總統沙維斯(2005年1月)、總統塔拉巴尼(2007年6月)、總理馬利基(2011年7月)、外交部長賈法里(2015年6月)、總理阿巴迪(2015年12月)等先後訪華。2014年2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伊拉克。2015年3月,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訪問伊拉克。2017年4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伊拉克外交部長賈法里在“文明古國論壇”首次部長會期間會晤。2018年7月,伊拉克副外長邵什來華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FONT></P>

<P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FONT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楷體_GB2312">2015年12月伊拉克總理阿巴迪訪華期間,兩國發表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FONT></P>

<P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FONT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楷體_GB2312">2007年6月,中伊外交部建立政治磋商機制。2008年1月,伊拉克副外長阿巴維訪華,並舉行兩國外交部首次政治磋商。2011年2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翟雋訪問伊拉克,並舉行兩國外交部第二輪政治磋商。2014年12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訪問伊拉克。</FONT></P>

<P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FONTstyle="FONT-FAMILY:楷體_GB2312"><FONTstyle="FONT-FAMILY:楷體_GB2312"><FONTstyle="FONT-SIZE:16px">2017年,伊拉克是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221億美元,同比增長21.6%。中國從伊進口原油3682萬噸,同比增長1.7%。</FONTstyle="FONT-FAMILY:"></FONT></FONT></FONT></P></FONT></DIV>

國家介紹

伊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就出現了城邦國家。公元前2000年先後建立被譽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後巴比倫王國。兩河平原的灌溉農業已有數千年歷史。中國古稱伊拉克為黑衣大食。屬於中東國家。

全國分18個省,省下設縣、鄉、村。18個省是:安巴爾(anbar)、埃爾比勒(arbil)、巴比倫(babil)、穆薩納(muthanna)、巴格達(baghdad)、納傑夫(najaf)、巴斯拉(basrah)、尼尼微(neineva)、濟加爾(dhiQAR)、卡迪西亞(qadisiyah)、迪亞拉(diyala)、薩拉赫丁(salahuddin)、杜胡克(dohuk)、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卡爾巴拉(karbala)、塔米姆(tameem)、米桑(misan)、瓦西特(wasit)。

省名MuhafazatC1997面積(km2)省會CC1997CC1987

安巴爾Al-Anbār1,023,736138,501拉馬迪Ar-Ramādī192,556

巴斯拉Al-Basrah1,556,44519,070巴斯拉Al-Basrah725,000406,296

穆薩納Al-Muthannā436,82551,740塞馬沃As-Samāwah

卡迪西亞Al-Qādisiyah751,3318,153迪瓦尼耶Ad-Dīwānīyah196,519

納傑夫An-Najaf775,04228,824納傑夫An-Najaf410,000309,010

蘇萊曼尼亞*As-Sulaymānīyah1,362,73917,023蘇萊曼尼亞As-Sulaymānīyah525,000364,096

塔米姆At-Ta'mīn753,17110,282基爾庫克Kirkūk525,000418,624

巴比倫Bābil[Babylon]1,181,7516,468希拉Al-Hillah268,834

巴格達Baghdād5,423,964734巴格達Baghdād5,423,9643,841,268

杜胡克*Dahūk402,9706,553杜胡克Dahūk

濟加爾DhīQār1,184,79612,900納西里耶An-Nāsirīyah265,937

迪亞拉Diyālā1,135,22319,076巴古拜Ba'qūbah115,000

埃爾比勒*Irbīl1,095,99214,471埃爾比勒Irbīl700,000485,968

卡爾巴拉Karbalā'594,2355,034卡爾巴拉Karbalā'380,000296,705

米桑Maysān637,12616,072阿馬拉Al-'Amārah208,797

尼尼微Nīnawā[Nineveh]2,042,85237,323摩蘇爾Al-Mawsil925,000664,221

薩拉赫丁Salāhad-Dīn904,43224,751提克里特Tikrīt

瓦西特Wasit783,61417,153庫特Al-Kūt183,183

伊拉克Iraq22,046,244434,128巴格達Baghdād

主要城市

巴格達:首都,人口5,423,964(CC1997)。庫德族自治區:1992年,蘇萊曼尼亞As-Sulaymaniyah、杜胡克Dahuk和埃爾比勒Arbil3省劃歸庫德族自治區。庫德人生活在伊拉克北部地區。一份資料顯示,伊拉克庫爾德斯坦除了上面的3省外,還包括塔米姆At-Ta'mim、迪亞拉Diyala(部分)和尼尼微Ninawa(部分)。庫德人的一個臨時政府在這裡運作。1999年夏,臨時政府曾考慮在其轄區內增設4個新省:阿克拉Aqrah(orAkra)、哈拉比亞Halabja(Halabjah)、拉尼亞Rania和索蘭Soran。10月,最後形成了3個省:阿克拉Aqrah、哈拉比亞Halabja和哈里爾Harir。不過國際社會並不承認,本處也不錄入。

中國駐外大使館名錄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係,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方面的關係,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係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籤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湯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黑山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海地商代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牙買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克蘭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富汗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紐西蘭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薩摩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士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韓民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挪威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喬治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卡達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科威特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荷蘭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丹麥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貝多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格瑞那達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林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以色列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哈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智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希臘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剛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哥斯大黎加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西哥合眾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哥拉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葡萄牙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布地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干達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約旦哈姆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拉威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席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尚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蒲隆地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維德角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根廷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厄利垂亞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立陶宛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爾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喀麥隆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義大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爾他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其頓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西班牙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盧森堡大公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土耳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盧安達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利南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拿馬貿易代表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捷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丹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米尼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冰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納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葉門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曼蘇丹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古巴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葛摩聯盟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秘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貝寧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洛哥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查德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中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高棉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獅子山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札那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賽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辛巴威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拉脫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莫三比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亞美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爾多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萬那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象牙海岸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模里西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玻利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厄瓜多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斐濟群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里巴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哥倫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克羅地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納米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提瓜和巴布達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賴比瑞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爾地夫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汶萊達魯賽蘭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保加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亞塞拜然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沙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吉爾吉斯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內加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蓋亞那合作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大使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