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中式服裝(龍鳳旗袍)製作技藝其源於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末年,是海派旗袍傳承者。亨生西服則採用奉幫裁縫技藝,它起源於乾隆5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至上世紀30年代,奉幫裁縫已確立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具有鮮明中華民族服飾 風格的獨特技藝。她以高檔織錦緞和絲綢為面料,裁剪縫製出旗袍、長衫馬褂、男女中式套裝、絲棉襖等系列產品,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代表,在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地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2圖片)身著旗袍的上海女人(2圖片)身著旗袍的上海女人
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1173 項目編號:Ⅷ-193 申報地區或單位:上海市靜安區,上海市黃浦區,浙江省杭州市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是一種以手工製作中式傳統服裝的獨特技藝。近百年來,該項技藝吸收和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服飾文化精髓,形成了“大襟、立領(又稱中國 領)、一字扣、鑲、嵌、滾、宕、盤、釘、勾、繡”等具有鮮明中華民族服飾風格的獨特技藝。她以高檔織錦緞絲綢為面料,裁剪縫製出旗袍、長衫馬褂、男女中式套裝、絲棉襖等系列產品,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代表,在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地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其傳承人利民中式服裝廠是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目前在上城區青年路、解放路上都有門店。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相聲名家馬季等都是利民中式服裝廠的老顧客,姚明 也曾在該廠訂做過衣服。該廠還曾參與製作奧運會上的“青花瓷”,博鰲會議期間各國首腦穿的博鰲中華衫也是出自該廠。

中式服裝製作歷史

中式服裝在解放前稱為成衣業。清代以前,杭州只有成衣鋪。這是中式服裝業的最初形式。杭州中式服裝的款式,繼清代的長袍馬褂、旗袍、短衫之後,多數是男式長衫、女式旗袍、男式對襟短衫、女式大襟短衫、馬甲,褲子多系大腳口折腰褲等等。
1932年,諸暨人翁泰校在杭州開設“振興祥成衣鋪”。由於技藝精湛獨到,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高超製作技藝,生意十分紅火。1956年1月,更名為“杭州利民中式服裝供銷生產合作社”,翁泰校作為技術顧問,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授裁剪縫製技術,使“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得到完整保留。
主要工藝流程包括:
款式構思:強調量身定做,個性化製作。
量度尺寸:要求態度必須謙恭,手腳麻利,一量即準。選用面料:面料全部選用杭州本地所產的高檔織錦緞或絲綢面料。
裁剪:裁剪分大裁、小裁、鎖殼裁、對花裁等等。要求確定面料圖案紋飾的方位,不得隨意顛倒。縫製:振興祥中式服裝縫製,對針跡密度、紗線走向、縫製規定、整燙等工藝都有具體要求。一件服裝製作完畢,外觀渾然天成,看不出一丁點針頭線腳,這隻有手工精製才能達到。振興祥縫製技法包括鑲、嵌、滾、宕、盤、釘、勾、繡等,其中盤扣是振興祥服裝製作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純手工的“絕活”。釘扣:用灌針,釘上形態各異的花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後成衣整燙和包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秉承獨家傳統工藝,手工技藝、量身定作、精工細制是其特色。技藝傳承完全是以師帶徒,口口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