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儲

孫皓孫瑾長子269年-280年否-寶鼎四年(269年)春正月立為皇太子,天紀四年(280年)東吳亡。 302年-304年否-永寧二年(302年)立為皇太子,永安元年(304)年廢為清河王。 備註楊堅楊勇嫡長子581年-600年否開皇元年(581年),立為皇太子,開皇二十年(600年)廢。

中國皇儲制度

中國古代社會的承襲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女性沒有繼承權。當國家權力擁有者的意願與傳統習慣相違背時,可能不會按嫡長子繼承制冊立儲君。
嫡長子繼承制確認繼承人的基本原則是:“立嫡立長”,也就說繼承順序是嫡子優先、年長優先。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中年長者為第一繼承人。沒有嫡子,則庶子中年長的為繼承人。中國歷史上,也有年幼的庶子被立為太子。另一種情況是嫡子早逝,則立其子為繼承人,如朱元璋在太子朱標逝世後立其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同時,中國並不對除儲君以外的繼承人進行排序。在立嫡的原則下,皇子生母的身份變得十分重要。膠東王劉徹原為漢景帝庶子,隨著他的母親王夫人被立為皇后,他成父親的嫡長子,順利被冊為太子。
除了“立嫡立長”的原則外,還有:“立子以賢”,就是說,要看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就是皇帝“立儲以愛”就是皇帝最喜歡哪個兒子,就立那個兒子(這種方式很容易發生權力鬥爭)。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國歷史經正式冊封的皇儲,與君主關係中未標明頭銜者皆為皇太子

秦朝


君主

皇儲

與君主關係

在位時間

是否即位

諡號
備註

嬴政

嬴胡亥

第十八子

前210年


二世皇帝

於秦始皇死後矯詔殺其長兄扶蘇,自立為太子,回鹹陽即位。

漢朝(含新朝)


君主

皇儲

與君主關係

在位時間

是否即位

諡號
備註
西漢
劉邦 劉盈 嫡次子
前202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
劉盈 劉恭 庶第五子 前188年 -

劉恆 劉啟 庶長子 前179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
劉啟 劉榮 庶長子 前153年-前150年 臨江閔王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劉榮被立為皇太子,漢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廢為臨江王。
劉徹 庶第十子
前150年-前141年 孝武皇帝
劉徹 劉據 嫡長子
前122年-前91年 戾太子 元狩元年(前122年)立為皇太子,後被廢。
劉弗陵 庶第六子 前87年 孝昭皇帝
劉詢 劉奭 嫡長子 前67年-前49年 孝元皇帝
劉奭 劉驁 嫡長子 前47年-前33年 孝成皇帝
劉驁 劉欣

元帝劉奭孫,成帝劉驁弟定陶恭王劉康子。
前8年-前7年 孝哀皇帝
劉衎 劉嬰

宣帝劉詢玄孫,廣戚侯劉顯子。
6年-8年 -

王莽 王臨 嫡第四子 9年-21年 繆王 始建國元年(9年)正月立為皇太子,地皇元年(20年)七月廢。
東漢
劉秀 劉強 嫡出長子 26年-43年 東海恭王 建武二年(26年)立為皇太子,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降為東海王。
劉莊 嫡第四子 43年-57年 孝明皇帝
劉莊 劉炟 庶第五子 60年-75年 孝章皇帝
劉炟 劉慶 庶第三子 79年-82年
清河孝王 建初四年(79年)被立為皇太子,建初七年(82年)廢為清河王。
劉肇 庶第四子 82年-88年 孝和皇帝
劉肇 劉隆 庶幼子 105年
孝殤皇帝
劉祜 劉保 庶長子 120年-124年 孝順皇帝
劉保 劉炳 庶長子 144年 孝沖皇帝

三國


君主

皇儲

與君主關係

在位時間

是否即位

諡號
備註
曹魏
曹丕 曹睿 嫡長子 226年 明皇帝
曹睿 曹芳

任城王曹彰孫,濟南王曹楷子。
239年 -

蜀漢
劉備 劉禪 庶長子
221年-223年
安樂思公
(晉武帝司馬炎謚)

劉禪 劉璿 庶長子 238年-263年 - 延熙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景耀六年冬,蜀漢亡。
東吳
孫權 孫登 庶長子 229年-241年 宣太子 黃龍元年(229年)立為皇太子,赤烏四年(241年)逝世。
孫和 庶第三子 242年-250年
文皇帝
(末帝孫皓追謚)
赤烏五年立為皇太子,後廢。
孫亮 嫡第七子
250年-252年 -
孫休 孫醱 嫡長子 262年-264年 - 永安五年(262年)立為皇太子,永安七年(264年)廢。
孫皓 孫瑾 長子 269年-280年 - 寶鼎四年(269年)春正月立為皇太子天紀四年(280年)東吳亡。

晉朝


君主

皇儲

與君主關係

在位時間

是否即位

諡號
備註
西晉
司馬炎 司馬衷 嫡次子
267年-290年
孝惠皇帝
司馬衷 司馬遹 庶長子 290年-299年
愍懷太子 永熙元年(290年)立為皇太子,元康九年(299年)被廢。
司馬臧

司馬遹庶次子
皇太孫
300年-301年 濮陽哀王 永康元年(300年)立為皇太孫,永康二年(301)被司馬倫殺害。
司馬尚

司馬遹庶第三子
皇太孫
301年-302年 懷沖太孫 永康二年(301)立為皇太孫,永寧二年(302年)病逝。
司馬覃

武帝司馬炎孫,清河康王司馬遐子。
302年-304年 - 永寧二年(302年)立為皇太子,永安元年(304)年廢為清河王。
司馬穎

武帝司馬炎第十六子
皇太弟
304年 - 永安元年(304年)為皇太弟,後被廢。
司馬熾

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五子
皇太弟
304年-306年 孝懷皇帝 永安元年(304年)立為皇太弟。
司馬熾 司馬詮

武帝司馬炎孫,清河康王司馬遐子。
307年-311年 - 永嘉元年(307年)立為皇太子,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劉曜攻陷長安(史稱永嘉之亂),司馬詮被殺。
司馬端

武帝司馬炎孫,清河康王司馬遐子。
311年 - 永嘉之亂後,大將軍苟晞立豫章王司馬端為皇太子,70天后被漢趙俘虜。
司馬鄴

武帝司馬炎孫,吳王司馬晏子。
312年-313年 孝愍皇帝
東晉
司馬睿 司馬紹 庶長子 318年-322年 明皇帝
司馬紹 司馬衍 嫡長子 325年
成皇帝
司馬岳 司馬聃 嫡長子 344年 穆皇帝
司馬昱 司馬曜 庶第三子 372年 孝武皇帝
司馬曜 司馬德宗 庶長子 387年-396年 安皇帝

隋朝


君主

皇儲

與君主關係

在位時間

是否即位

諡號
備註
楊堅 楊勇 嫡長子 581年-600年
開皇元年(581年),立為皇太子,開皇二十年(600年)廢。
楊廣 嫡次子 601年-604年 煬皇帝
楊廣 楊昭 嫡長子 605年-606年 元德太子 大業元年(605年),立為皇太子,大業二年(606)年去世。

唐朝(含武周)


君主

皇儲

與君主關係

在位時間

是否即位

諡號
備註

李淵 李建成 嫡長子 618年-626年 隱太子
李世民 嫡次子 626年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李承乾 嫡長子 626年-643年 恆山愍王
李治 嫡第九子 643年-649年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治 李忠 庶長子 652年-656年

李弘 嫡第五子 656年-675年

孝敬皇帝
(追謚)

李賢 嫡第六子 675年-680年 章懷太子

李哲
(後改李顯)
嫡第七子 680年-683年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重照

李哲嫡長子
皇太孫
682年-683年 懿德太子
李顯
李重
(後改李重潤
嫡長子 683年-684年 懿德太子
李旦
李成
(後改李憲
嫡長子 684年-690年
讓皇帝
(追謚)

武周
武曌

(即李旦)
武則天第四子,高宗嫡第八子 690年-698年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武顯
(即李顯)
武則天第三子,高宗嫡第七子 698年-705年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李重俊 庶第三子 706年-707年 節愍太子
李旦 李隆基 庶第三子 710年-712年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李瑛 庶次子 714年-737年

李亨 庶第三子 738年-756年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