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學學會

中國生態學學會

中國生態學學會是由全國生態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依法成立的、非營利性的多學科、綜合性學術社團,是發展中國生態學科技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1979年12月中國生態學學會在昆明成立;1984年中國生態學學會作為團體會員加入國際生態學會。 截至2017年底,中國生態學學會個人會員總數10057人;下設5個工作委員會,26個專業委員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79年12月,中國生態學學會成立,第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昆明召開。

1984年3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二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桂林召開;同年,中國生態學學會加入國際生態學會。

1987年11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三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第十七屆中國生態學大會 第十七屆中國生態學大會

1991年10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

1995年11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五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珠海召開。

2000年4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揚州召開。

2004年9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綿陽召開。

2009年7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八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2013年10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江西南昌召開。

2016年6月,中國生態學學會現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生態科普微信公眾號。

2018年5月,第十七屆中國生態學大會暨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林業大學舉辦。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最高權力機構

中國生態學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並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舉行學術活動;

七、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決定秘書長的聘任和解聘;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下設機構

截至2017年底,中國生態學學會下設5個工作委員會,26個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諮詢工作委員會、期刊工作委員會

專業委員會:農業生態、城市生態、理論生態、海洋生態、微生物生態、動物生態、化學生態、景觀生態、濕地生態、種群生態、生態健康與人類生態、生態工程、長期生態、民族生態、污染生態、中藥資源生態、生態水文、旅遊生態、淡水生態、紅樹林生態、穩定同位素生態、生態遙感、生物入侵、流域生態、產業生態、區域生態

中國生態學學會機構組成示意圖 中國生態學學會機構組成示意圖

組織會員

•會員分類

中國生態學學會的會員種類: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

一、個人會員包括學生會員和普通會員兩種。

學生會員以在校本科大學生及研究生為主,普通會員為具有初級以上技術職務或職稱(含初級),或本科以上學位(含本科)的生態學科技工作者;熱心和支持學會工作並具有一定生態學知識的管理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企業家等。

二、單位會員包括企業單位會員和事業單位會員。

單位會員是與學會工作領域相關,並具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願意參加學會有關活動、支持學會工作、合法設立的科研、教學、生產、設計等企業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港澳台地區民間社會團體除外)。

•入會退會

1、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學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學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學會的意願;

三、在學會的業務(行業、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符合學會會員條件的單位或個人,經理事會或其委託的機構審批後可成為學會的會員。

2、退會說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屆無特殊理由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學會活動,視為自動退會,再次申請入會需重新審批。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學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可予以除名。

•權利和義務

1、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學會的活動;

三、獲得學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2、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學會的決議;

二、維護學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學會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及時交納會費;

五、向學會反映有關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業務資產

•業務範圍:

一、開展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學科交叉與發展;

二、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努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推廣先進技術;

三、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發行科技書刊及相關的音像製品;

四、反映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其合法權益;

五、組織會員和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科技政策、發展戰略、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促進國家事務的科學決策工作;

六、舉薦人才,按照規定經批准表彰、獎勵在科技活動和科普教育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會員和科技工作者;

七、對國家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決策進行科學論證和諮詢,提出建議;

八、接受委託承擔項目評估,經政府或中國科協有關部門批准,承擔成果鑑定、仲裁及資格評審,受政府委託承辦的或者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組織、舉辦科技展覽;

九、促進國際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

十、開展對會員和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

十一、舉辦為會員服務的事業和活動;

十二、參與制定或修訂行業標準,編審科技文獻,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第十二屆國際生態學大會會議現場 第十二屆國際生態學大會會議現場

2017年,中國生態學學會組織學術研討會、高層論壇和諮詢活動總計39次,其中國際會議8次,累計參會1萬多人次,交流論文4922篇。在北京召開了“十二屆國際生態學大會”;舉辦了“第九屆現代生態學講座暨第七屆國際青年生態學者論壇”,對現代生態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及國際生態學的研究熱點進行交流與探討;組織了“全球變化背景下的森林可持續經營”國際學術研討會,就全球變化背景下的森林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可持續經營等方面與國際學界進行了交流。

科研項目

2017年,中國生態學學會組織撰寫了《中國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報告》等2個生態分支學科發展報告;形成“吉林省長白山生態保護戰略與對策建議”等4項決策性諮詢報告;在吉林長白山、山東煙臺、遼寧盤錦、河南林州、甘肅定西等地進行調研,為當地政府和企業提供諮詢和建議;立項開展了“生態資產監管機制研究”等6項調研專題。

報刊資源

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有《生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生態學雜誌》《濕地科學》《Ecosystem Haelth and 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等7種專業學術期刊。

學會主辦期刊 學會主辦期刊

《生態學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 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資料庫收錄。

《套用生態學報》是“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萬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GJFD)、《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文摘資料庫》、美國《生物學文摘》(BA)、《化學文摘》(CA)、英國《生態學文摘》(E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CBST)和俄羅斯《文摘雜誌》(AJ)等檢索系統和資料庫收錄。

《生態學雜誌》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文摘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以及美國《生物學文摘》(BA)、《化學文摘》(CA)、英國《生態學文摘》(E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CBST)和俄羅斯《文摘雜誌》(AJ)等資料庫收錄。

《濕地科學》為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11年版,2014年版)。

人才培養

科普活動

中國生態學學會科普活動 中國生態學學會科普活動

2017年,中國生態學學會總計舉辦主題科普活動104次;舉辦科普講座69次,科普展覽16次,其他科普宣傳活動64次;參加活動的科技工作者319人次,主題科普活動客群人數64888人次。

人才選拔

按照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要求,2017年中國生態學學會組織開展了生態學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2名生態學科技工作者入選中國科協第三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17-2019年度)。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生態學學會會徽 中國生態學學會會徽

中國生態學學會會徽是以綠色為主色調,由托起的雙手、世界地圖等組成圓形圖案。

學會宗旨

中國生態學學會的宗旨:團結廣大生態科學技術工作者,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民主辦會的原則,充分發揚學術民主,開展學術討論;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倡導“開放、民主、協作、創新”的精神,繁榮生態科學事業、推進生態建設、提高全民生態意識,為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和科教興國兩大戰略目標,服務於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社會道德風尚。

社團領導

現任領導

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十屆理事會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理事長 劉世榮
理事長 歐陽志雲
副理事長 安黎哲、陳利頂、呂永龍、閔慶文、任海、王克林、王艷芬、魏輔文、吳文良、朱教君
秘書長 鍾林生
副秘書長 周偉奇、施茜、劉世梁、彭建、王暉、劉某承
辦公室主任 施茜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屆次任職時間職務姓名
第一屆1979年12月-1984年3月理事長馬世駿
秘書長朱靖
第二屆1984年3月-1987年11月理事長馬世駿
秘書長蔣有緒
第三屆1987年11月-1991年10月理事長孫儒泳
秘書長李典謨
名譽理事長馬世駿
第四屆1991年10月-1995年11月理事長陳昌篤
秘書長徐汝梅
名譽理事長陽含熙
第五屆1995年11月-2000年4月理事長王祖望
秘書長王如松
第六屆2000年4月-2004年9月理事長李文華
秘書長王如松、趙景柱
第七屆2004年9月-2009年7月理事長王如松
秘書長歐陽志雲
名譽理事長李文華
第八屆2009年7月-2013年10月理事長劉世榮
秘書長陳利頂
名譽理事長王如松
第九屆2013年10月-2018年5月理事長劉世榮
秘書長陳利頂
名譽理事長王如松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