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資源

中國水產資源

中國水域廣闊,水產資源品種繁多,總產量較高。中國的水產資源大致可分為:①魚類,②甲殼動物類,③軟體動物類,④藻類,⑤哺乳類。其中魚類是水產資源中數量最大的類群。

中國水產資源

正文

中國水域廣闊,水產資源品種繁多,總產量較高。

中國水產資源中國水產資源
中國的水產資源大致可分為:①魚類,②甲殼動物類,③軟體動物類,④藻類,⑤哺乳類。其中魚類是水產資源中數量最大的類群。全世界約有3000種魚類,中國約有2400多種,其中海洋魚類約占3/5,余為淡水魚類。中國大多數海、淡水魚類種類多、性成熟早、繁殖力強、生長快、補充能力大、適應性廣,奠定了中國漁業生產的物質基礎。1990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1218萬噸,名列世界第3位。
海洋水產資源 海洋水產品產量約占水產總產量的57.72%,其中魚類的數量占絕對優勢。中國海洋魚類有1700多種,經濟魚類約300種,最常見而產量較高的經濟魚類約60~70種。此外,沿海藻類約2000種;東海、黃海、渤海的蝦蟹類共有近300種;經濟軟體動物有200多種。
黃海渤海區。共有魚類 250多種,主要的經濟品種有小黃魚鱈魚太平洋鯡等,另外有對毛蝦海蜇、海帶等其他水產資源。捕撈產量占中國海洋捕撈產量的27.9%。
東海海區。共有魚類 440多種,是帶魚、大黃魚、小黃魚、烏賊4大經濟種類的最大產區,東海、黃海的淺海漁場是世界上較大漁場之一,素有“天然魚倉”之稱。東海帶魚產量占中國帶魚總產量的85%左右,其他3種亦均超過一半。此外,尚有質量較高而單一品種數量較少的品種,如鯧魚、鰳魚、真鯛、海鰻、鷹爪蝦、梭子蟹等。捕撈產量占中國海洋捕撈產量的51.8%。
南海海區。水產資源品種繁多,而單一品種的數量較少,僅魚類即近千種,主要經濟品種有鯛魚、藍圓鰺、沙丁魚、金線魚等。此外,南海尚盛產鮪魚、鰹、旗魚、鯊魚等大洋性魚類,其他貝、蝦蟹類、藻類資源亦豐,西、南、中沙群島附近所產海龜、海參、玳瑁等亦著名。捕撈產量占中國海洋捕撈產量的20.3%。
中國近海水產資源 早在20世紀60年代某些品種已開始衰退。當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並未相應增加,反而出現了大、小黃魚等主要經濟魚類產量的下降;捕撈總產量逐年有所增加,但是單位船產或單位馬力產量逐年下降,且漁獲物個體變小,優質魚比例下降等。如:小黃魚產量從1957年的16.3萬噸下降到1990年 2.3萬噸;大黃魚產量由1957年的17.8萬噸下降到1990年的 2.5萬噸;帶魚產量由1974年的57.7萬噸下降到1990年的49.8萬噸,且魚體變小。近年來,在渤海、東海和南海分別實施了增殖放流和投放人工魚礁的措施,以增加自然海區的水產資源,取得了一定效果。東海和南海外海較有經濟價值的魚蝦類,有長肢近對蝦、擬須蝦、刀額擬海蝦、單刺異腕蝦、水珍魚脅谷軟魚等。
中國的海水養殖歷史悠久,人工養殖珍珠貝最早始於中國南海。13世紀中國發明了佛珠養殖法。馳名中外的“南珠”產於中國北部灣沿岸一帶的合浦、北海、東興等地,素有“珍珠故鄉”之稱。廣東深圳養殖牡蠣相傳已有 300多年歷史。中國養殖的海帶由日本北海道稱植。20世紀50年代已由黃海南移到浙江福建廣東養殖,現已為海水養殖中產量最高的品種,1990年產量達24.4萬噸,約占海水養殖總產量的15.2%。目前中國養殖的魚、 蝦、貝、 藻類計有60多種,主要品種有海帶、牡蠣、珍珠貝、鮑魚、 紫菜、對蝦、海參、 扇貝、梭、鯔魚等。中國台灣省養殖斑節對蝦和遮目魚較為發達。1990年海水養殖產量達162.4萬噸,躍居世界各國之首。
內陸水產資源 中國內陸水域共有魚類8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四五十種。1990年淡水魚類總產量 523.7萬噸,此外尚有蝦、蟹、貝類、其產量僅占淡水漁業總產量的 3.2%左右。青魚、草魚、鰱、鱅為中國的四大家魚。鯉、鯽、團頭魴、鯿、沼蝦、絨螯蟹、河蚌等亦為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就魚類而言,以溫水性者居多,其中鯉科魚類約占中國淡水魚類的1/2,鮎科和鰍科共占1/4,其他各種淡水魚類占1/4。
中國內陸水域的魚類依地區特點,大體可分為:①北方區。指黑龍江、鴨綠江、圖們江等水系。主要有鮭科、茴魚科、狗魚科、江鱈等耐寒性很強的魚類。此外,尚有一些鯉科、鰍科、刺魚科魚類。②西北高原區。包括藏北、內蒙古、青、甘、陝、晉等省區。主要有適應於高原急流、耐旱耐鹹的鰍科魚類及青海湖的裸鯉(又名湟魚)。③江河平原區。包括長江、黃河、遼河下游的廣大平原區及各河幹流支流和鄱陽、洞庭等湖。該區魚類鯉科種屬特別多,形成中國淡水漁業中心。④華南區。包括粵、桂、滇東、黔、閩、台灣省區。主要以鯉科、鰍科、鮎科魚類占優勢。⑤西南區。指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流域,包括藏南、川、滇西等省區。主要是鯉科、鰍科和鮎科魚類,不少種類與緬甸、印度、泰國和越南的相同。大麻哈魚和鰣魚是溯河產卵魚類,鰻鱺是降海產卵魚類,大麻哈魚盛產於中國東北,鰣魚主要產於長江和珠江。
中國是世界上內陸水產業較已開發國家之一,其產量一般占世界內陸水域產量的1/10。中國的淡水養魚歷史悠久,公元前460年范蠡的《養魚經》是世界最早的養魚文獻。1958年中國家魚人工繁殖成功,解決了國內外長期不能解決的淡水魚養殖的關鍵問題。中國普遍養殖種類以鯉、鯽和青魚、草魚、鰱、鱅、魴、鯿、鯪魚為主,還從國外引進了鱒魚和羅非魚、羅氏沼蝦等。粗放的外盪養殖的有鱖魚、鯰魚等肉食性魚類。此外,淡水湖泊中還放養河蟹和養蚌育珠,成果顯著。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