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古代青銅器,屬於一本圖書作品,這本圖書的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馬承源。

基本信息

青銅器簡史

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十分發達,並以製作精良,氣魄雄偉、技術高超而著稱於世。奴隸主把青銅器作為宴享和放在宗廟裡祭祀祖先的禮器。 青銅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它作為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並非使用品。

青銅文化在世界各地區都有發展,這是因為青銅作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優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著天然的純銅塊(即紅銅),因此銅也是人類最早認識的金屬之一 。但紅銅的硬度低,不適於製作生產工具,所以,在生產中發揮的作用不大。後來,人們又發現了錫礦石,並學會了提煉錫,在此基礎上人們認識到添加了錫的銅即青銅,比純銅的硬度大。經過測定紅銅的硬度為布林氏硬計的35度,加錫5%,其硬度就提高為 68度;加錫10%,即提高為88度。而且經錘鍊後,硬度可進一步提高。青銅器主要指我國自夏代末期至秦漢時期用銅、錫經燒制、鍛造後所形成的各種器物。中國青銅時代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經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和秦漢,歷近15個世紀。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其中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最有價值。青銅器文化是夏商周時期的文化核心,其中商周時代的禮器既有文化價值,又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青銅器的分類

按用途分:

1.工具:如小刀、鑽、錐、鑿等,基本上是仿石、骨工具製作的,造型很簡單。

2.農具:斧、鏟、魚鉤等。

3.兵器:較多如戈用於鉤殺。弓形器、盔、獸頭刀、雕脊刀等)

4.飲食器:仿陶器而制,如大方鼎、園鼎、還有大量成套使用的飲食器。

5.酒器:爵——銅製帶足帶把的酒杯,三條腿、觚、盛酒器具,尊、酒杯。

6.梳妝用具:有盥、洗手洗臉的用具。銅鏡現存最有價值的銅鏡是976年河南安陽出土的周代的婦好墓里的四面銅鏡,共有四件,其中大型一件、中型兩件,小型一件。鏡面為弓形,背面有花紋。水器,有盂、罐、盆、瓢,出土數量較少。

7.車馬器:即車上的裝飾品,如銅鈴、符。符就是符節,當時派遣使者或調兵時用作憑證的東西。刻上文字,分成兩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給外任官員或出征將帥。

8.璽印:就是印章,鑄或刻在銅材料上,是權利的象徵。

9.樂器:塤,古代吹奏樂器,象紅薯一樣,中間有眼。又如編鐘,編鐘是西周中後期以後出現的,這時的編鐘以三枚為一組。目前最早的編鐘是陝西寶雞茹家莊所出,共三件,大小相次。以後在陝西長安也發現了三件西周的編鐘。在陝西扶風縣還發現了八枚一套的周末的編鐘,春秋時期的編鐘,由周末的八枚發展為九枚。戰國時期的編種,其音域,表達能力都超過春秋。最傑出的代表是楚國一個縣候叫曾乙候擁有的楚國編鐘。在曾乙候墓中發現了65枚編鐘,其音域達五個八度,十二個半音。這套編鐘的音階俱全,可與現代樂器媲美!

個例

鼎 九鼎八簋 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歷) 煮飯

甗(yan,音演) 相當於現在的蒸鍋。 角 飲酒器。 斝(jia,音甲) 溫酒器。 觚(gu,音姑) 飲酒器。

青銅器-司母戊鼎青銅器-司母戊鼎

觶(zhi,音志) 飲酒器。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飲酒器。尊 盛酒器。 卣(you,音有) 盛酒器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方彝盛酒器。勺 取酒器。 壺 盛酒或盛水器。 盤 盛水或承接水。 匜(yi,音儀) 。

盂 盛水或盛飯的器皿。

簋(gui,音軌) 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盛飯用。 簠(fu, 音甫) 古書里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 盨(xu, 音須) 盛黍, 稷,稻,粱用。 敦(dui,音對) 豆 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 爵(jiu, 音決) 飲酒器。

青銅器的紋飾

青銅紋飾有兩個重要的藝術法則。

1.重組變形法則

我們知道青銅器上的紋飾主要是怪獸,其中最多見的也是這個時期剛剛出現的饕餮紋。饕餮紋是重組變形法則最集中的體現。饕餮是什麼呢?《辭海》解釋為:傳說中的一種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禮器上多刻其頭形作為裝飾。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饕餮形象不盡一致

2.人獸共生

人獸共生圖案的演變顯示出上古觀念演變的邏輯階段。藝術與文化從原始向理性演化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原始社會的彩陶上,普遍採用的紋飾是把具體形象抽象化了(如人面魚紋),而在殷商和西周,則是人獸合一、人獸共存的圖案,如前面介紹的四足尊,前足象鳥爪,後足是人頭,通身則是龍和鳥的花紋。顯然這就是人獸合為一體的圖案。總的來看,商周時期青銅器皿上的紋飾是以怪獸為主的。不同時代的青銅器具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商代的青銅器形質繁縟華麗,紋飾多獸面紋,充滿了神秘、威懾的氣氛。西周中期到春秋晚期,風格趨向簡樸,追求樸素、典雅之美。春秋後期到戰國,器形奇巧,輕靈,紋飾易於理解。秦漢時期向輕便、精巧方向發展,往往以獨特的造型取勝。

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簡介

三星堆遺址是1931年英國牧師董宜篤(V.H.Donnithorne)在廣漢獲悉當地農民燕道誠因車水溉田挖出石壁、玉璋玉琮玉壁等一大批玉石器而被發現的。根據燕氏家族提供的情況,董宜篤得到這批玉石器出土的訊息時,已事隔兩年,實際上,這批玉石器是1929年出土的。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已近七十年了。

三星堆銅器三星堆銅器

三星堆的青銅器

三星堆青銅器以大量的人物、禽、獸、蟲蛇、植物造形為其特徵。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則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複雜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特點。二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達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麵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組成。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握物獻祭狀。這樣高大的青銅鑄像在商代青銅文明中是獨一無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獸面具寬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度誇張,方形的臉看起來似人非人,似獸非獸,角尺形的大耳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猙獰、怪誕,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青銅神樹高384厘米,樹上九枝,枝上立鳥栖息,枝下碩果勾垂,樹桿旁有一龍援樹而下,十分生動、神秘,它把有關古代扶桑神話形象、具體地反映出來了。

同名書籍

作 者:馬承源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版 次:1頁 數:150字 數:132000 印刷時間:2008-1-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208069985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上海文博名家名著之一種,詳細介紹我國古代青銅器。內容包括商、周青銅器概說,介紹了青銅器的鑄造,青銅的生產工具和兵器,商、周奴隸主貴族的青銅禮器,商、周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封建社會初期的青銅器;燦爛的古代青銅器,並附有商、周青銅器形制簡述。

目錄

一、商、周青銅器概說

(一)青銅器的鑄造

(二)青銅的生產工具和兵器

(三)商、周奴隸主貴族的青銅禮器

(四)商、周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

(五)封建社會初期的青銅器

二、燦爛的古代青銅器

(一)青銅生產工具

1.耜(商、西周)

2.耒(西周)

3.钁(商、西周)

4.錛(商、西周)

5.鍤(商、西周)

6.鏟(商、西周)

7.斧(商、西周、春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